×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夏朝传说

夏朝传说第四百三十五章

夏朝传说第四百三十五章,这时候的郦其候知道了朝廷出兵的消息,其实朝廷准备出兵的时候,他就得到了四王叔送来的消息,心理明白,这一仗免不了了,其实在皋做大王的时候,他就认为朝廷会出兵的,只是没有想到,直到皋死去,战争也没有来临,这说明今天到来的战争,已经延迟了很久。

郦其候姜亮祖上是炎帝的后代,虽然炎帝族最后和黄帝族成为了一家人,但是在嫡系黄帝一族中,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帝并不相信炎帝,甚至把炎帝发配到南方去做官,只是后来夸父等人反叛,跟随蚩尤,劝导炎帝跟随反叛,被炎帝拒绝了,黄帝才知道炎帝的心胸是多么开阔,炎帝一族是真心归附黄帝一族,这才把炎帝召回,重新在朝廷**担任要职,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炎黄俩家变成了一家,华夏民族才真正诞生了,但是在某些王族心理,黄帝一族才是华夏民族的正宗,这种观念到了郦其候的时候,虽然已经淡了,但是痕迹还是有的,只要提起这档子事,姜亮心理还是不忿的,这或许是他始终没有在心理上认可朝廷的原因之一。

姜亮祖上还是为黄帝的大中华立下不少战功的,但是因为不属于黄帝一族的嫡系,虽然也封侯了,但是却被封在边远地区的丽州,当时这里人烟稀少,农牧业都不发达,不是祖先勤奋努力,丽州也不会有今天的规模。但是丽州真正巨变是到了姜亮手里,他接任的时候是父亲出了意外,他当时只有十八岁,是匆忙接替父亲职位的。但是天赋异禀的他,没有沉浸在父亲离世的悲痛里,而是一头扎在了治事事务中,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用了三年时间就让丽州的文武大臣佩服了自己。随后姜亮进行了经济改革,把丽州单一的畜牧业,变成了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经济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增加商业贸易的时候,遭到了守旧派的顽强阻击,主要的反对改革者,多数都是父亲去世之后留下的老臣,这些人在他登基后,为他地位的稳固,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现在成为经济,**的最大绊脚石,如果不除掉,仍旧让他们掌握话语权,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此刻的姜亮以超人的智慧,摧枯拉朽般的魄力,一次性地撤换了三分之二领导人,用大刀阔斧般地魄力,搬掉了改革路上的拦路虎,为丽州全面进化,各个方面靠近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果就是,十年后,丽州的经济指标,人口增长都翻了一番多,由政治落后,经济凋敝,人口稀少的,中小州郡,一跃成为京城西北方有数的几个强大的州郡。但是姜亮没有停下脚步,又在用人上进行了革新,由原来的注重门第,出身变成了唯才是用,他身边的主要智囊鲍席子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现而被破格提拔的。

当时的鲍席子只是县衙的书办,出身在小商人世家。父亲为了改换出身,花了银子,让他走进衙门的。但是因为出身在商人家庭,虽然才华横溢,却一直得不到提拔。是姜亮来到下面巡视,无意中发现的。当时就把鲍席子带到了侯府,给自己做幕僚,事实证明,姜亮的眼睛没有白长,丽州后来的重大决策都和鲍席子有关系。例如,不拘一格降人才,开疆扩土都和鲍席子有关系。那一年姜亮带着鲍席子入京朝觐廑大王,事后,两个人在京城待了一个月,对于京城各个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看见廑领导的朝廷从根本上**,堕落了,回来的路上,鲍席子问:“君候,还准备做朝廷臣子?”

鲍席子的话,当时戳中了姜亮的神经,他看见了朝廷的颓败之后,本来就在里面挣扎,结果被鲍席子戳破了窗户纸,立刻就有拨云见天日的感觉,但是他没有说话,只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远方。

“在下以为,伺候这样的昏君就是耻辱。”看见姜亮没有说话,鲍席子又说。这种叛逆的思想,姜亮早就有了,但是因为事关重大,一直埋藏在心底拿不定主意,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管理地区十几万人的生命前途。

“先生认为时候到了?”沉默了好一会姜亮说。然后又道:“如果我们独立,朝廷会不会出兵?”

“不会。”鲍席子干脆地说,随后道:“大王的心思都落在吃喝玩乐享受上,只要我们的士兵不出现在京城附近,他是懒得管我们的。”

“我们默默去做不好?以后不再朝觐就是了。”姜亮说,心理还是怕公开举旗会遭到朝廷报复。

“做大事的人,必须要做到做事果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公开表明态度,有几个有利的地方。第一,丽州民众以后认同君候是主人,而不是朝廷的大王,如此一来,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就能够和君候同心协力。第二,某些诸侯也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人敢做,就是没有看破朝廷的虚弱,如果我们先做了,朝廷还是无作为,毫无疑问,我们就成为了想要造反的诸侯领袖,有一天君候高举义旗杀到京城的时候,天下诸侯会响应,并且以我为尊。第三,当我们亮明态度,三山五岳的志士豪杰,对朝廷不满,被朝廷迫害的豪杰之士,敢于投奔丽州,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网络很多人才。第四,不堪忍受朝廷剥削,压榨的奴隶,平民会投靠我们,我们的人口会大批量增加。第五,既然摆明了阵势,就没有了忌讳,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丽州的经济,这些年发展不错,但是没有军事实力做保护的富裕,其实等于没有栅栏保护的羊圈,一旦受到外地的攻击,我们的财富就是给别人准备的。而建成一支能够作战的职业部队,没有十数年时间是不可能的。第六,既然我们脱离了朝廷,当我们军队建成之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开疆扩土,壮大我们的力量。当时机成熟,君王就可以攻打京城,取而代之。”

鲍席子的这番话,说的姜亮热血沸腾,眼睛发亮,因为取代廑做大王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回到驻地后,姜亮的提议遭到丽州重臣反对,因为大家都怕激怒朝廷,惹来灾祸,姜亮还是义无反顾地亮起了大旗,这就是领导人的气魄。事后的结果正如鲍席子的预料,廑仿佛睡着了,对于丽州的背叛不闻不问,满脑子还是美人,美食,游玩,快乐。结果就是,对朝廷不满,受到奸臣迫害的仁人志士,纷纷来到丽州,很快,丽州成为三山五岳豪杰之士的避难所。有了人才的加入,姜亮就以侯府家丁为班底,开始组建正规军队,来到丽州的江湖之士,终于可以脱掉单打独斗时候穿的侠士衣服,穿上了统一的军服,告别了被朝廷通缉的烦恼,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丽州的军官。

几年之后,一支两千人规模的职业军队开始了第一次征伐,这也是鲍席子提倡的开疆扩土落到实处,其实是又一次冒险,因为朝廷规定,各个诸侯都是朝廷麾下的官员,相互之间不准征伐,现有的领土都是固定的,没有朝廷允许,即使你的领地富有,也不允许别的诸侯领地的民众擅自迁徙,更不用说抢占别人的领土了。但是鲍席子看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公理是看谁的拳头硬,如果做朝廷的臣子,如此叛逆的事情自然不能做,既然叛离了朝廷,所有的朝廷规矩,法律就是粪土。

姜亮更绝,为了使第一次开疆扩土获得成功,亲自领兵征伐,当然,第一个被吞并的州是靠近丽州的本州,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城镇,因此姜亮的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拿下了本州。但是姜亮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要看朝廷的反应。这个时候的朝廷,已经是孔甲做大王了。结果色厉内荏的孔甲,只是大呼小叫了一通,最后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因为那时候孔甲醉心在成仙得道的拜神之中,哪有心思管这些事情,喊几声是做做样子,只是为了赌大臣的嘴,派兵打仗是想也没有想过。这主要不是朝廷士兵不行了,而是主管南北大营的将军换了,现在的将军连操练士兵的事情都做不好,如何能够上战场?

姜亮看透了朝廷的虚弱,当然不会停下征伐的脚步,随后又率领大军不断出征,连连获胜,虽然他指挥的部队看起来人数不多,但是相比于周边没有职业军队的诸侯们,占尽了优势,因此,丽州兵峰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就在姜亮雄心勃勃,准备进一步开疆扩土的时候,孔甲死了,皋上位,在鲍席子的建议下,姜亮让士兵歇息了,因为他要观察,新君是个什么样的大王,如果如廑,孔甲一流,当然要继续挥兵东进。但是老天爷仿佛没有让夏朝灭亡的意思,派来了不错的君王。姜亮明白,机会没有了,只能偃旗息鼓。这个时候就有大臣们建议归附朝廷,因为朝廷有了不错的君王,如果继续对抗,一旦朝廷恢复了元气,攻打丽州是可能的,丽州虽然不再是吴下阿蒙,但是和朝廷的实力还是相差甚远的,朝廷大王亲自管理的土地就是丽州的数倍,双方在经济能力,人员数量,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因此为了丽州的安危,某些大臣就建议委曲求全,暂时投城。

可是鲍席子当场站出来反对,对姜亮说:一个想做大事的人,道德品质是第一的,江湖上都知道丽州脱离了朝廷,如果归附,会让很多江湖人士心寒,让百姓害怕,让诸侯们笑话,那么多年来闯下的名号就付诸东流了,这个损失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他的建议是,既然朝廷有了明君,丽州就不主动挑战朝廷,做事情可以适当收敛,但是绝对不能易帜,必须保证丽州的独立性。这就是皋召唤诸侯进京,只有姜亮没有进京的原因。非但自己没有进京,也没有派下属去,旗帜鲜明地告诉皋:丽州不归你管辖了。

姜亮本来就不想拜皋这个码头,听见鲍席子这番话,当然就不会改弦更张了,但是却做好了战斗准备。结果直到皋去世,朝廷的部队也没有出现,这让姜亮不理解。就是鲍席子也不甚明白,因为他们知道,在皋的领导下,朝廷各个方面的实力恢复的很快,攻打丽州,丽州是守不住的,皋却一直没有动手,的确让他们莫名其妙。现在,诡异的事情来了,发惠要亲自领兵攻打丽州,这让姜亮有了受辱的感觉,因为他知道发惠有多大本事,不知道发惠发的哪门子神经,居然要做皋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因为一直准备皋派兵来战,丽州的军队数量已经扩大了一倍,虽然和朝廷还是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至少可以一战了,因此从姜亮到手下的臣子,将军,并不是很担忧。

朝会一开始,姜亮的长子牧簇就抢先发言。“侯爵大人,儿臣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不用惧怕朝廷,儿臣愿意率领一人马,将朝廷的军队,挡在丽州疆界之外。”

牧簇从小就好武,力气很大,善使一对五花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姜亮组建军队之后,命令他担任三军主帅,在他身先士卒的模范作用下,手下的四千兵卒很是彪悍,让他有底气和朝廷一战的原因还有,他手下有四大天王,各个武艺不凡,每个人都可以独挡一面,也都有不平常的个人经历。第一个天王叫冯辉,四大天王之首。原来是富户之家的独生儿子,从小跟师傅习武,一对丧门剑使的是风雨不透。后来师傅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得罪了当地的官府,被抓进大牢,为了救出师傅,他带人砸狱,家乡不能住了,从此流浪江湖,杀富济贫,被朝廷追捕,走投无路之时,正好姜亮竖起独立大旗,就投奔了丽州。**叫侠盗,本来是梅州的捕快班头,因为私放天山盗匪头子,被官府打入死牢,后来在亲兄弟营救下,破牢反狱,流浪江湖,遇到正在跑生意押车的牧簇,两个人一见如故,来到丽州,充作侯府的侍卫队队长。老三叫破天,本来是山寨寨主,一次抢劫州府运送银子的镖车,被后到的官军围困,寡不敌众,带来的人全部战死,自己身受重伤,被当成死尸抛身荒野。遇到采药老者救了性命,活下来之后无路可走,无家可归,听说丽州招贤纳士,投奔了丽州,牧簇看见他武功不错,留在账下做了军官。老四叫孟非,原来是孟家庄庄主,因为和当地恶霸发生冲突,恶霸有官府做靠山,调来一队衙役来围剿,反而诬陷孟非是反贼,结果激怒了孟非,和围剿的衙役打了起来,最后把这队衙役杀光了,在当地无法立足,只能投靠丽州。这四个人各有自己的武功绝技,对牧簇忠心耿耿,被牧簇依为干城。

“大公子固然神勇,四大天王武功不凡,但是在下以为,官军毕竟是正规军,大公子不可轻敌。”鲍席子听后接过牧簇的话说。

“鲍军师过于谨慎了,我们丽州的军队这些年来战无不胜,未必就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牧簇并没有听鲍席子的话,口气是不以为然的。

“朝廷以全国之力来攻打丽州,硬碰硬不是最好的办法。”鲍席子皱着眉头反驳说,感觉牧簇的态度危险,本身丽州就处在劣势,如果自己再骄傲,这是取败之道。

“军师……”

“军师有什么退敌之策,请详细说来。”姜亮显然不愿意听他们没完没了地争论,打断牧簇的话,对鲍席子说。

“我的战术简单地说,就是持久战。”鲍席子回答。

“何谓持久战?”姜亮不解地问,又道:“详细说说。”

“官军的优势在于人多,部队训练有数,武器精良,又有虎将军这样的大将,加上发惠亲自督战,士气不弱。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他们远途奔袭,辎重粮草携带不易,利于速战,如果被困在坚城之下,久攻不下,必然人困马乏,士气受损,那个时候,我们的机会就可能到了。”鲍席子说。

“久困坚城之下?你是说,我们让开大路,让官军直逼丽州?”牧簇被鲍席子的话激怒了。“胡说。敌人到了,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据敌于国门之外,才可以保护民众的财产,结果敌人刚刚来到,硬碰硬的仗一点不打就让官军来到城下,丽州的民众怎么看我们?军队的士气会不会受到影响?”

“会。”鲍席子没有回避牧簇的话,“但是相比于野战的损失,这点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牧簇气急了,感觉鲍席子小瞧自己的部队,变相就是看不起自己,这支部队包含了自己全部心血,如今居然被自己人看不起,如何受的了,于是就大声吼叫地说:“绝不,我一定要给朝廷军队迎头痛击,让朝廷知道,丽州不是好欺负的,让丽州的百姓知道,我们有能力保护他们。”

姜亮也觉得鲍席子的打法过于怯懦,如果丽州城池被围,时间久了,内无量草,外无救兵,不是坐以待毙?

“军师,如果官军在城下实施长久围困的计策,城里粮草,器械用尽,最后还是守不住的。”姜亮委婉地说。

“在下料定官军很难长久围困,现在是夏季,官军当然可以围困,但是到了秋冬之后,丽州的气候是很冷的,中原人根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取暖问题没有办法解决,难道那个时候,他们居住在城外的荒野里,等着冻死,冻伤?”鲍席子嘲笑地说。

“军师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万一朝廷不肯退兵,朝廷凭借强大的国力,可以从京城获得源源不断的增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那个时候扛不住的是我们,因为城里的粮草,不足以支撑长久坚守。”姜亮说,作为丽州的当家人,他要把事情想的最坏。

“侯爷的顾及不是没有道理,因此我们要有后招。侯爷想想,假如朝廷军队可以围困一年,甚至两年,但是没有拿下丽州,夏朝的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侯爷应该清楚,眼下和朝廷离心离德的,不是我们丽州一家,之所以某些诸侯没有亮明态度,是惧怕朝廷的军事力量,如果他们看见朝廷倾尽全力不能拿下丽州,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说到这,鲍席子停住了话,脸上带着微笑。

姜亮怵然一惊,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视野窄了,只是想到凭丽州一地对抗朝廷,却忘了,除了丽州之外,还有许多诸侯也对朝廷不满,也想独立,或者是想推翻朝廷,他们只是缺少胆量,如果看见朝廷虚弱,说不定会趁火打劫,至少可以帮助丽州,因为是唇亡齿寒的效应,只是这里有个前提,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没有看见过,如果丽州守不住,就没有后来的群雄并起。

“军师的话固然有道理,前提是,丽州能不能守住,我们并没有和朝廷的军队交过手,对于他们的战力不是真正的清楚。”

“一支几十年没有打过仗的军队,就算平时的训练再刻苦,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鲍席子轻蔑地说。“只要我们把战略蓝图画好了,即使会有挫折,最终的胜利一定是我们。”

“军师的信心很是鼓舞人,就是不知道军师的战略有什么具体措施,军师能不能把肚子里的货都倒出来?”牧簇说,他不像父亲姜亮那么信服鲍席子,主要原因是他一直从事具体事情,不喜欢听着不错,但是却摸不着的东西。

“具体措施当然有,侯爷如果有兴趣,我可以为大家道来。”鲍席子同不快地说。

“军师请讲。”姜亮说。

“第一,按照持久战的打法,丽州首先要扎好篱笆,那么一个城池被围困的时候,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粮食,所以从现在开始,侯府就应该告诉市民局势的严重,让他们多多储备粮食,因为城一旦被围,只靠政府储备粮食,根本就不可能供全城食用,所以必须动员所有的人储备粮食。为了粮食消耗慢,政府还要号召老弱病残和妇女出城躲避,这些人打仗的时候作用不大,消耗粮食一点不少,如此一来,我估计,现有的人口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粮食就不算大问题了,只要有了足够的粮食,守住城池是可能的,因为不止是士兵,每个男人都清楚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城府,一定会尽力的,有了民众的参与,我们就不差兵员。第二,侯府有不少流浪到此的江湖人士,这个时候是发挥他们作用的时候,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到对朝廷不满的诸侯那里做说客,最后,即使不会有很多诸侯站出来反抗朝廷,只要有一部分诸侯就够了。诸侯不但可以支援我们粮草,还可以在外围骚扰朝廷军队,如果可能,切断朝廷粮道也未可知也,只要我们能够让他们明白,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问题就不会大。最后说一点,我们坚持的时间越长,朝廷出现麻烦的几率就越大,假如发惠亲自带兵的话。在下话说完了,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没有?”

说到这,鲍席子打住了,也许是口渴了,也许是感觉说的多了,总之,不想往下说了。

“军师,现在把真像告诉民众,丽州城里一定会混乱。”牧簇说,显然,他并不认可鲍席子的战略。

“没错,混乱是有的,但是不会大,因为这些年侯爷在丽州的治理,深合民心,大多数民众不认可朝廷,而是把侯爷当成了大王,只要侯爷出面,号召保卫自己的家乡,我相信,很多人是不会走的,是愿意上战场的。再说了,就算有小小的混乱,侯爷的衙门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可以平息。在下之所以有胆量劝侯爷固守城池,最大的信心来自于民众。”鲍席子说。

姜亮对鲍席子后面的话,认可。当年鲍席子劝他竖起反旗,现在看来,已经收到了功效。二十多年过去了,在丽州居住的民众,包括外来的江湖人士,大多数都不再认为丽州是朝廷治下的州府,而是把丽州当成了独立的国家。有了国家认同感,当丽州遭到攻击的时候,民众会有保家卫国的信念,这一点姜亮同样相信。

“好,军师分析的非透彻,就按军师的谋略行事。”

“父亲,儿臣请求带只军队和朝廷的军队碰碰面,探探虚实。”牧簇虽然不再反对鲍席子的计策,还是想和朝廷军队较量一番。

“也好,但是有一条,不可恋战。”姜亮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