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

第43章 军歌试唱中,敌机突如其来

新村文化队礼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担任指挥的何士德身上。他手中的指挥棒,即将引领一次关乎军魂塑造的重要发声——《新四军军歌》的最终试唱。

**作词、集体修改的歌词早已凝聚了铁军的意志与光荣历史,此刻,何士德呕心沥血谱写的曲调,正等待着最后的检验。随着何士德手臂有力挥动,文化队歌咏队员们胸腔共鸣,嘹亮而充满力量的歌声瞬间充盈了整个空间。那旋律,不再是柔和的咏叹,而是铿锵的行军号角,是奔腾的铁流,是战士胸腔中迸发的呐喊。每一个音符都像重锤敲击在听众的心坎上,激荡着在场每一位新四军领导与文艺战士的热血。

当何士德的指挥棒在空中划下最后一个坚定的休止符,余音仿佛仍在梁间萦绕,撞击着每个人的灵魂。

短暂的沉寂后,项英猛地从座位上站起,用力击掌,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好!唱得好极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这歌声,唱出了我们新四军从北伐到罗霄山,再到今日敌后抗战的光荣传统!唱出了我们这支人民军队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军魂之声!”

何士德转过身,面对着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军部领导和审稿人员,他的神情中充满了自信与释然。“各位首长,”他解释道,“大家现在听到的,是第三稿的最终修改版。我彻底摒弃了第一稿相对抒情、偏重艺术性的风格。反复推敲后,我认为军歌的灵魂在于战斗性、在于鼓舞士气。因此,在第三稿中,我做了根本性的改变,完全采用了适合行军作战、激发昂扬斗志的进行曲节奏。它的核心,就是要让战士们在战场上、在行军的队列里,都能放声高歌,踏着它的节拍前进!”

袁国平深深地点着头,赞许道:“何士德同志,这个改动是决定性的!雄壮!有力!听得人血脉贲张!它的艺术感染力极强,更有着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他微微闭上眼睛,似乎在回味那旋律,“更重要的是,词与曲的结合堪称完美。陈司令员那饱含革命历史与战斗豪情的词句,在这样铿锵的节奏、明朗刚健的旋律烘托下,意境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它把‘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的磅礴气势,把我们这支‘铁的新四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威武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确实如此!”周子昆紧接着补充道,“袁主任总结得非常到位。我尤其要强调结尾部分的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那连续三次的‘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每一次重复,曲调都像冲锋号一样,层层递进,一次比一次高亢,一次比一次雄健有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收尾,它像海浪一样一波高过一波,积蓄着无穷的力量,最后形成雷霆万钧之势,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它喊出的,就是我们新四军的战略方向和钢铁意志!”

何士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多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他补充道:“周副参谋长抓住了关键。这正是我们设计时的核心考量——实用性。这首歌,不仅仅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出,它更要融入战士们的日常战斗生活。无论是在操场上列队高歌,还是在长途跋涉的行军途中唱起来,这样的节奏和旋律,都能让战士们精神振奋,步伐坚定!”

“说得太对了!”袁国平用力一挥手,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高歌前进的场景,“战士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一定能唱出我们新四军的赫赫军威!这种从心底**的战斗豪情,这种同仇敌忾、誓死杀敌的激昂情绪,对于即将奔赴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将是多么巨大的精神鼓舞!它将化作无形的利刃,刺向敌人的心脏!”

军政治部的其他人员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热烈地表达着意见:

“非常好!无可挑剔!”

“非常完美!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军歌!”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就!一首真正属于人民军队的战歌诞生了!”

“意义重大,可以定稿了!”

袁国平代表军部郑重宣布:“我宣布,《新四军军歌》——正式通过!”

项英立刻做出部署:“好!既然全体同志一致认可,军部马上发出正式通知,将这首歌定为我们的《新四军军歌》!立刻在《抗敌报》上全文刊发词曲。同时,”他转向文化队的负责人,“马上组织骨干力量,成立教唱小组,深入到各机关、各连队去,尽快教会全军指战员唱响我们自己的军歌!要让这歌声,响彻我们新四军的每一个角落!”

成功的喜悦像温暖的潮水,刚刚浸润了礼堂内每个人的心田,将这小小的空间暂时隔绝于残酷的战争之外。然而,战争的狰狞面孔从不给人**之机。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创作成功的激动与喜悦中,互相握手、祝贺时,骤然间,一阵凄厉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如同恶鬼的尖啸,毫无征兆地撕裂了云岭上空原本宁静的春日长空!

“敌机!敌机来了!”警戒哨兵嘶哑的呼喊声传来,充满了紧迫感。

瞬间,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十二架涂着狰狞“膏药旗”的日军轰炸机,像一群嗜血的秃鹫,肆无忌惮地窜至云岭、中村一带上空。它们盘旋着,发出令人心悸的嗡鸣,紧接着,炸弹如同冰雹般倾泻而下!

“轰!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大地在剧烈颤抖。礼堂墙壁上的尘土簌簌落下。爆炸点腾起滚滚浓烟,火光冲天而起。宁静的村庄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哭喊声、呼救声、房屋倒塌声交织在一起。毫无防备的当地老百姓和部分部队官兵,在日寇这突如其来的疯狂轰炸下,不幸出现了伤亡。

“快!大家立刻分散隐蔽!不要慌乱!”项英临危不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素养。他迅速冲到门口,果断地指挥着礼堂内惊魂未定的人们,“文化队的同志,协助疏散群众!卫生员!立刻抢救伤员!”在他的指挥下,混乱的场面迅速得到控制,人们有序地奔向附近的掩体、山沟。

敌机的肆虐持续了令人窒息的一段时间,终于带着罪恶飞走了。刺耳的警报解除声响起,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和焦糊味久久不散,呛得人喉咙发痛。项英、袁国平、何士德等人从隐蔽处走出,站在被炸得一片狼藉的焦土上。望着倒塌的房屋,燃烧的树木,以及担架上抬走的伤员和牺牲者的遗体,项英的脸色铁青,双拳紧握,指节因愤怒而发白。他转向身边同样悲愤的文化队员们,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同志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日寇!他们又在我们的土地上,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新的、血淋淋的血债!这血债,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袁国平站在一片废墟旁,脚下是滚烫的瓦砾和未熄的火星。他转向项英和文化队员们,语气异常坚定:“项政委说得对!血债必须血偿!而今天这一幕,恰恰印证了一点:我们的《新四军军歌》,是真正的在炮火与硝烟中淬炼而生的战歌!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浸染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民族解放的渴望!我们要让这歌声,化作战斗的号角,去鼓舞前线的每一位指战员!我们要用这雷霆万钧的歌声,向敌人讨还血债!唱出我们的愤怒,唱出我们的力量!”

在弹痕累累、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的土地上,在牺牲战友的血迹旁,在乡亲们悲愤的目光注视下,何士德再次举起了他的手臂。文化队员们挺直了胸膛,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胸腔里奔涌着对日本侵略者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们引吭高歌,再次唱响了那首刚刚诞生的《新四军军歌》!这一次,歌声不再是单纯的试唱,它融入了血泪,充满了悲怆与决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雄浑、更加悲壮、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歌声在废墟上空回荡,仿佛是对侵略者暴行的最有力控诉和最坚决的回击!这诞生于炮火中的战歌,第一次在真正的硝烟中,发出了它不屈的怒吼!

参考书目:《**传》,《**传》编写组著,中国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