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战地海燕的旅途结伴
鄂北第五战区厉山前线,凛冽的朔风裹挟着硝烟呼啸着掠过原野。隶属于一二五师的临时指挥部,蜗居在附近一座半塌的赵家祠堂里。
祠堂的木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一个纤瘦却异常挺拔的身影,步履匆匆地跨过高高的门槛。
“安记者,你可算安全抵达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孙副官抢前一步,利落地接过她肩上的行囊。
安娥抬手抹了把额角和鬓边沁出的细密汗珠,目光急切地在祠堂小院里搜寻:“听说……你们这儿,有一位美国来的女记者?”
孙副官的脸上露出微笑:“安记者消息真是灵通。不错,是史沫特莱女士。”
“史沫特莱?!”安娥的兴奋和激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她急着问,“真的是她?她人在哪儿?”
“去伤兵医院视察去了,”孙副官抬手指了指祠堂外那片被暮色笼罩的荒凉村落方向,“估摸着快回来了。”他打量着安娥脸上毫不掩饰的激动,带着歉意和商量的口吻说:“安记者,师部条件实在简陋,住房紧张。你看……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和史沫特莱女士同住一间厢房。当然,如果你觉得不便,我们再……”
“不介意!”安娥几乎是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自己回答得过于急切,脸上掠过一丝难得的腼腆,“只是……这还得看史沫特莱女士愿不愿意接受。”
孙副官看着她瞬间亮起来又略带羞赧的神情,笑了:“看来,你非常期待见到她。”
安娥的声音里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在这样的地方,能遇到一位同行,而且是位女同行……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在沙漠里,突然发现了一片绿洲!”
正在这时,祠堂小院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个高大健硕的身影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两位女性见面了,剪着同样的短发,只是一个长得高大些,一个比她矮小点。
“史沫特莱女士!”安娥主动迎上去,同时伸出了自己的手,“史沫特莱女士,我是《广西日报》的记者,安娥。”
史沫特莱的脚步微微一顿,那双深邃的灰蓝色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职业性的审视和疑惑,随即,这个名字似乎触发了某个记忆的开关,她的眼睛猛地瞪大,脸上写满了惊异:“安娥?创作了《渔光曲》的那个安娥?!那首唱遍了中国的《渔光曲》?!”
“你……你知道我的歌?”安娥的惊喜如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奔波的疲惫。在这异国他乡的战火前线,自己的作品竟被一位国际友人认出,这感觉奇妙而温暖。
“何止是知道!”史沫特莱一步跨上前,动作带着美国西部式的豪爽,“我在汉口!就在为支援中国抗战募捐的演讲会上,我就唱过它!‘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她竟真的用略带异国情调、饱含感情的中文,轻轻哼唱了两句《渔光曲》的旋律。那真挚的歌声,在祠堂小院里响起,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让安娥先是错愕,随即忍俊不禁,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我也读过你的书!”安娥紧紧回握住史沫特莱的大手,“《大地的女儿》,你的自传体小说!你为自由、为底层人民抗争的故事,深深 打动过我!真没想到,真没想到……能在这炮火纷飞的前线遇见你本人!”
史沫特莱忽然松开手,出其不意地轻轻捏了捏安娥齐耳的短发,大笑道:“你看!我们连发型都这么像!”
“还有我们的职业,”安娥俏皮地眨了眨眼,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脚下正踏着同一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
“但你比我年轻。”史沫特莱故意摇了摇头,眼中却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和喜爱,“中国的女记者,都像你这样勇敢无畏吗?在战场上穿梭?”
孙副官适时地插话进来:“二位女士,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真英雄!能在战火硝烟中结伴同行,这可是难得的战地情谊!”
“那我们就住一起吧?”史沫特莱立刻接话,亲热地一把揽住安娥的肩膀,动作自然得如同认识多年的老友,“怎么样?”
安娥抬起头,迎上史沫特莱热切而真诚的目光,重重点头:“一言为定!”
晚餐时分,祠堂里那间临时充作餐厅的屋子挤满了人。一众身着新四军军装的军人围坐在几张拼凑起来的桌旁,低声交谈或埋头进食。在这些军人中,一张陌生的面孔引起了安娥和史沫特莱的注意。那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面容清癯,透着一股历经淬炼的沉稳干练气质。虽然同样军装染尘、但那笔挺的坐姿和时刻保持警觉的状态,无声地显示出极好的军人素养。
孙副官端着碗,注意到了两位女记者的目光。他朝那陌生军官的方向示意了一下,对史沫特莱和安娥说道:“二位记者,这位是张执一参谋,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刚执行完一项重要任务,押送完一批日军俘虏过来,交到师部了。”
张执一闻声,立刻利落地站起身,绕过桌子,走到安娥和史沫特莱面前,伸出手与她们一一相握:“两位记者,幸会!幸会!”
安娥也点头致意。
史沫特莱灰蓝色的眼睛敏锐地打量着对方:“能在这里见到你们,我也很荣幸。”
张执一目光坦然地迎向史沫特莱,“史沫特莱女士,冒昧问一句,听说您计划要去我们豫鄂挺进纵队访问?”
史沫特莱闻言,语气急切而热忱:“正是!这个计划在我心里盘旋很久了!张自忠将军已经亲自为我签发了通行证。只是……不知该如何安全抵达!”
张执一认真地听着,脸上露出笑意:“那正好!”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小队此次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准备返回纵队驻地。”他顿了顿,目光随即转向一旁专注倾听的安娥,“安记者,如果你对我们新四军有兴趣,我诚挚欢迎你与我们同行!”
孙副官在一旁听得真切,朗声笑了出来:“好啊!太好了!两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战地海燕,这是要结伴而飞了!”
史沫特莱几乎是立刻做出了反应。她紧紧地抓住了安娥的手腕:“去吗?安娥?和我一起去?”
安娥带着同样炽热的决心:
“去!”
史沫特莱转向张执一,“张参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她已经开始下意识地环顾四周,仿佛下一秒就要背上行囊。
孙副官笑着插话,带着几分关切:“两位记者女士,先别急。山高林密,这夜路可不好走。”
张执一点点头,神情严肃起来:“孙副官说得对。我们明天黎明时分出发。两位记者,”他看向史沫特莱和安娥,“这一路,可能会很艰苦,甚至有危险,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史沫特莱挺直了背脊:“我从太行山,从云岭一路走来,什么样的艰苦和危险没见过?只要能到达前线,我什么都不怕!”她的语气斩钉截铁。
安娥也坚定地点头:“张参谋,请相信我们的决心和勇气。该怎么做,请吩咐。”
张执一眼中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他不再多言,果断地说:“好!我们明天早晨见!”
参考书目:
1、《安娥传》,丁言昭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出版。
2、《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