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特殊使命
上回说到,陈凯在1945年初奉延安李部长之命,从香港到上海开展情报工作。他到上海没多久,就以战略情报家的眼光,敏锐地捕捉到德日之间的矛盾冲突正在加剧,也精准地预判出,德国和日本的末日快要到了。
陈凯将这份战略情报分析报告通过秘密渠道传递到了延安。李部长收到后,对这份战略情报分析报告大为赞赏,指示陈凯,做好应变的准备。
李部长所说的“应变”,其实就是从中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曙光,让陈凯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苏联红军大举反攻,并且凭借强大的钢铁洪流,一举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投降。
德国的战败投降,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刺激,在日本政府、军方、特务机关中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在这些日本人看来,尽管德日之间并不和睦,但是作为轴心国,他们也不希望德国战败投降。德国战败,预示着日本的末日也即将降临。
不过,一些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却仍抱有幻想,认为日本尚有其海内外正规军总兵力约为698.9万人,其中包括中国战区的131.6万人、东北战区的76万人、东南亚战区的81.3万人、太平洋诸岛的40万人以及日本本土的370万人。试图凭借这近700万的军队做最后的抵抗。
然而,反法西斯阵营并不想给日本人这种幻想,随着德国法西斯的战败,反法西斯阵营已经对日军发起了最后的决战。
因为苏联已经做出决定,在欧洲战场结束后,会调集主力奔赴远东方向,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最后的总攻。
之前,苏联方面早已获取各种情报,知道日本关东军在中俄边境线上,修筑了大批的军事要塞,十分的坚固,关东军还把这些坚固的要塞,作为了遏制苏联进攻的桥头堡。
尽管苏联远东军区情报机关通过各种情报渠道,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日军要塞情报,对日军要塞的外围地理环境、要塞结构布局及火力配置等也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但是有关要塞内部的核心情报并不多。
为了在进攻中减少伤亡,苏军急需在中国东北日军要塞的重要情报,特别是涉及要塞的内部结构、火力点设置、重炮阵地等方面的情报。此外,苏联远东情报局重新提起了“**夫谍报小组”被日本特务机关破获前,藏匿起来的那些重要情报,其中很可能涉及到要塞的核心机密。
于是,苏联方面向延安发出了请求协助的电文。延安高层则让李部长尽快挑选得力人选,奔赴东北,在当地地下党及抗联的配合下,找到这批藏匿起来的要塞情报。
寻找被“**夫谍报小组”负责人郑永兴藏匿起来的这批要塞情报,参与行动的人员宜精不宜多,这是李部长设定的一个原则。
因为在李部长看来,这次行动,首先需要找到知情人,接上头后想办法破解“枪声密码”,然后再去寻找这批要塞情报。主要靠的是情报人员的卓越智慧和超强的个人能力。参与的人多了,反而容易走漏风声,引起特务机关的注意。
李部长在接到这项任务后,没加思索,当即决定由陈凯来肩负起寻找这批要塞情报的特殊使命。
于是,李部长通过秘密渠道,向在上海的陈凯发出了指令,让他立刻北上,在当地地下党组织和抗联的协助下,务必在两月之内找到当年被“**夫情报小组”负责人转移藏匿起来的那批日军要塞情报,配合苏军对日军要塞发起总攻。
李部长还为此次行动起了一个响亮的代号“山鹰行动”。
陈凯在接到李部长的密令后,立刻收拾行囊,踏上了去往东北的征途。
就在苏联方面向延安发出“请求协助”的密电时,也同时向重庆方面发出了同样的求助。那么,苏联为何要这么做?是信不过延安的情报人员吗?非也。那是因为苏联和重庆方面在情报方面早有一些约定。
抗战初期,苏联成为给予中国抗战实质性援助的惟一大国。除了军事援助领域的合作外,中国与苏联在情报方面的系统合作也早已经展开,甚至这种合作要早于与英美之间的情报合作。
早在1938年5月,苏联就与重庆双方签订了《中苏情报合作经费负担议定书》,决定设立一个共同对日进行情报侦察的特别合作机构——“技术研究所”。
这个技术研究所的中方相关事务,由军统全权负责,首任所长则是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具体办事机构设在了军统局。该机构成立之初,就设有上海组、东北组、华北组等情报站点,负责调查日军在华的军事部署、政治策略以及物资运配情况。
据资料记载,截至1938年底,成立不久的上海组,就至少已经截获日方二十份重要军政文件,在东北,也截获十多份日方的重要军政文件,其中不乏有苏联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
此外,军统和苏联情报部门开展合作后,苏联情报部门还负责培训军统特工的文件伪造技术、密码使用技巧等“专业技能”。简单说,苏联情报部门早就与军统有过密切的合作。
军统之所以能够在一夜之间做大做强,除了戴笠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外,重要的是得到了苏联情报部门的大力支持。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情报机关才和军统有了实质性的合作,建立了所谓的中美情报合作所。但是美国情报机关似乎根本看不上军统的情报人员,认为军统的情报人员大多都是密探、暗探、打手出身,没啥情报专业性,更缺少优秀特工的品质。
然而,就是美国情报机构看不上眼的军统,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却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时,在上海滩,最引人注目的“秘密战”无疑就是日本、汪伪以及军统之间展开的明争暗斗。这三方纷繁复杂的斗争关系,让上海滩时常陷入血雨腥风的恐怖气氛之中。
自1939年6月,汪伪特务在上海拉开了“暗杀战”的序幕,军统就开始了强力反击。而军统特工除了暗杀各类通敌者,甚至一度被授权可以在上海随意刺杀日本军人而“无须事前报备”。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数百位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中外人物死在了各类组织的枪口与刀下。由此可见,双方几乎都杀红了眼。
当时,军统王牌特工金歌就以百乐门当红歌星的身份在上海潜伏,并且参与策划执行了许多重要的刺杀行动。
于是,在这种情势下,就出现了延安特派员和重庆特派员都被派往东北的情况。也就是说,在陈凯奉命赶赴东北的同时,军统戴老板也接到了老蒋的命令,让他立刻派出一支谍报小组,尽快搞到日军要塞的情报。
金歌原本就是戴老板手中的一张王牌,奔赴东北执行这项特殊的使命任务,自然也是非她莫属。
就这样,延安和重庆方面都派出了特派员,一场找寻“**夫谍报小组”藏匿的要塞情报行动也就此展开。
那么,陈凯和金歌又是如何寻找这批重要情报的?咱们下回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