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重大发现
上回说到,一个小男孩在要塞附近游玩时,捡拾到了一些子弹壳,他拿着这些子弹壳到镇子上的一个烧饼摊换烧饼。而烧饼摊主则是地下党的一名交通员。
这名交通员从这个小男孩捡来的子弹壳中,发现其中一枚子弹壳里藏有一张纸条,就赶紧送到了地下党情报站,最后送到了段方的手上。
段方看了子弹壳里的这张小纸条后,确认是要塞劳工发出的一封求救信,信中说这里跟地狱一般,很多人都想逃出来。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穿过铁丝网,躲过日军的子弹,成功逃脱,大部分人都被打死了。希望有人见到纸条后能够想办法去救救他们。
小男孩捡拾的子弹壳里发现了从要塞里传出来的纸条,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劳工写的,这对陈凯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发现。尽管纸条上的信息并不是很多,但是却让陈凯对搜集更多要塞情报充满了信心,也打开了搜集情报的思路。
“老师,能够从日军刺刀下逃出来,肯定不是一般人,他们知道的情况也肯定更多。我想,我们除了积极寻找郑永兴同志被捕前藏匿起来的那批要塞情报,是不是也应该开阔一下思路,从其它细节上入手,再寻访一下民间,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新发现?”陈凯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工作方向已经找到了突破口。
“你说的很对,我们的确不能把思路固定在寻找郑永兴同志藏起起来的那批要塞情报一个方向上,说不定民间还有更多的知情人和情报线索。”段方听了陈凯的话后,也是顿开茅塞。
“老师,咱们再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一些事情,多找几个突破口,我想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情报线索的。”陈凯用手示意段方坐下来接着说。
“刚才说到哪了?对,正在说从要塞逃出来的事情。但凡能够逃出来的人,我想,都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段方坐下来说道。
“哪两个条件?”陈凯也跟着坐下来问道。
“这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和能力,能够抓住时机,能够徒手对付看守的小鬼子。你想,他们面对的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他们要逃出去,必须先对付这些日本兵。这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智慧和体力,支撑着他逃出来。做不到这两条,那几乎不可能逃出去。”段方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老师说的非常在理,如果逃出来的是当过兵的,肯定会对要塞布防有很深的记忆。咱们现在要是能够找到几个曾经修筑过要塞又成功逃出来的劳工就好了。”陈凯这么说,是他对寻找逃出来的劳工仍抱有很大希望。
“这几年,我派人一直在暗中寻找从要塞逃出来的人,但都没有什么结果。不过,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情报员打听到,凡是最终逃出来的人,大多都是一些被俘的军人,有一定的战斗素质和体能,在逃跑的路上能够坚持到最后。只是,据说参与逃跑的劳工当中,十个人当中九个半都死掉了,就是有人侥幸逃出来,也是奄奄一息,只剩半条命。”段方似乎对寻找逃出来的劳工有些不抱希望。
“老师,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找到具体的要塞地形图和布防图,特别是火力配置和重炮阵地的位置。而且目前来看,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继续寻找从要塞逃出来的劳工,他们都是最重要的知情人。另一条就是寻找当年郑永兴同志藏匿起来的那批要塞情报,这批情报之所以没有用电台发出去,其中很可能包含一些要塞的布防结构图,而这些情报内容是没办法用密电发出去的。”陈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陈,还是你想得周到。你这么一说,提醒了我,让我想起一件事来。”陈凯的一番话,让段方忽然想起了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什么事情?是不是跟逃出来的劳工有关?”陈凯急切地问道。
“我说小陈啊,看来这经过苏联高级情报人员的培训就是不一样,看问题就是看的准。没错,我说的这件事的确跟逃出来的劳工有关。而且逃出来的这个劳工,过去是东北军的一个连长。”段方受陈凯的启发,思路和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快说说,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陈凯赶紧给段方倒了一碗水,眼睛盯着他。
“这是两年前发生的一件真事。那时,虎头要塞修筑了好多年,好像是在1943年初大致完工的。我听说‘**夫谍报小组’当年从要塞修筑一开始就在搜集这方面的情报,然后上报到苏联。那时日本人对修筑要塞的管理还不是很严格,从附近村镇雇佣了很多的厨子、送菜的、送建筑材料的人,这些人不参与要塞的修筑,进入要塞工地后也是放下东西就走,这些人基本上都还活着。此外,一开始还有不少的伪军、翻译官帮助看守劳工。他们可以说都是要塞的知情者,只是不知道更多的要塞细节罢了。我想,郑永兴同志肯定会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很多要塞情报的。”段方提到了参与修筑要塞的外围劳工及伪军参与的情况。
“这说明知道要塞情况的人还有很多,日本人是杀不完的。郑永兴同志作为在苏联受过专业训练的情报人员,一定会从他们那里打探到要塞的情报。”陈凯听了段方的讲述后也认为郑永兴那里应该有更详实的要塞情报。
“是的,郑永兴同志肯定不会放过这机会。那时,每天都有逃跑的劳工,也有伪军和翻译官参与过看押劳工,郑永兴同志一定会借助这个机会找这些人了解情况。应该掌握了不少的秘密。只是后来,‘**夫谍报小组’被特务机关破获后,日本人发现要塞的情报泄露了,才开始加大了管控,不再让伪军参与看管劳工。而参与核心要塞工程的劳工,也很难再逃出去。所以,现在要想再进到要塞里面搞情报,那可就难上加难了。”段方的一席话,让陈凯陷入了沉思。
“老师,当时,咱们组织上派人进去了吗?”陈凯抬起头来问道。
“也派了,在要塞工程开始后,我就派了几波人化装成劳工进入了要塞。但是那时候都是初级工程,他们都没有接触到要塞的核心。后来,随着要塞工程的深入,再派进去的人就很难出来了。我派去的两个交通员,到现在都下落不明。因为这件事风险太大,所以也就没有再派人去搜集这方面的情报。”段方有些无奈地说道。
“派去的人到现在都下落不明,这会不会跟日军杀人灭口有关?”陈凯继续问道。
“极有可能。因为后来要塞里发生了一件事,在坊间引起很多的传闻。据说一天晚上,成百上千的俘虏和劳工被集中在猛虎山的一处洼地当中,举办所谓庆祝竣工的宴会。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周围的日军重机枪突然喷出了火舌,洼地瞬间堆满了劳工的尸体。为了掩盖罪行,日军将整个洼地给填平了。不过……”段方说到这停顿了一下。
“不过什么?是不是这里面有幸存者?”陈凯急切地问道。
那么,日军这次屠杀真的有幸存者吗?咱们下回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