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谁动了他的故事

第0913章 广岛议和

不过,栗野慎一郎公使暗示美国——“如清国提出希望同日本国谈判时,日本国希望其提议尽量经由美公使转达……

“关于尔后之协商及条件之确定,自然皆应直接与清国交涉。”

也就是,田贝只当中间人,传话给日本而已。

11月19日,格雷沙姆电令:日本“将考虑**通过美国驻华公使向日本提出的任何直接求和提议。”

田贝就这样,半推半就成了中日谈判停战的唯一牵线人,以及中方谈判的总顾问——

实际操作、包办中方谈判的一切大小事务,包括文件起草、代表资格、国际惯例等等等等,总之离开了他就玩不转。

他的竞争者,就是10年前曾首倡调停中法战争的天津海关司、英籍德人德璀琳,与李鸿章关系不一般,但这次在实际接触过程中被双方阻止了。

由于日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日本不断提出难以接受的条件,使议和实际成了:田贝不断说服中方,屈从日方要求。

田贝外交官的劝说,从总衙各股到北洋李中堂,无微不至,次次都能成功。

慈禧太后以前信赫德,这次信田贝,任命户部侍郎张荫桓为谈判代表后,与田贝一道赴天津,见李鸿章协商。

李鸿章又到微妙时候,认可了田贝建议,提出议和地点须在上海、烟台,而非日本。

12月12日,田贝转告日本政府:中国“允派员在沪会谈”。

日本则针锋相对,要求“会商地必须是在日本”,田贝认为:咱们没必要因此延误议和。

12月19日下午,他劝诱总衙妥协,反复解释——

国际法“交战国中的战胜国,有权决定议和地点”,举例如下:

1679年,法国与勃兰登堡商定圣日耳曼昂莱和约Peace of St.Germain Enlaye;

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签订凡尔赛和约等8个类似先例;

重点驳斥了大臣们对议和代表人身安全的顾虑,称近代外交绝不可能发生此类事情;

发现大臣担心当替罪羊时,又提出:“在议定的条约中**谈判者不对任何事情承担个人责任,不因任何与订约有关的行为而遭伤害。”

这田贝的主要工作,就在帮助总衙和督战署提高认识。

次日1220,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即被委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

同日,田贝将该任命转达给了日方,一周后26收到复电,如下:

“日本将任命全权代表与中国的全权代表议和缔约,谈判地点在广岛,将在中国代表到达广岛后48小时以内召开两国全权代表会议。”

田贝在回到帝都后一个半月以后,终于敲开了中日和谈之门,并操办了代表团的出国手续等。

专业人士总结如下——

1帮清政府准备全权证书;

依国际法,除国书外,还“需要一种特别的授权文件,即所谓全权证书”。

田贝以法国证书为蓝本,拷贝了全套证书,相关内容亲自起草。

斡旋时,他发现日方极其蛮横,要推翻清政府,扶植个亲日政权,所以代表团还未出发,他就怀疑广岛议和无法成功。

2为中国代表建言献策;

日本将谈判地点选在广岛,一是天皇当时驻广岛,二是最早出动的第5师团即广岛师团,无疑是要侮辱大清代表团。

田贝建议张荫桓:“带上翻译,如果可能的话从上海再带上一名外国法律顾问。”

张团长采纳了建议,选择当年任驻美公使时使馆所聘律师科士达John.W.Foster为议和法律顾问,栗野慎一郎受命阻止,未果。

1895年2月1日,张荫桓抵达广岛,交涉时明确提出:“本大臣自北京出发以前,驻北京美国公使曾向本大臣肯定说:本大臣根据国际上之惯例,得以密码电报与本国政府自由通信”,使广岛谈判信息迅速传回总衙。

2月2日,谈判第二天,日方代表伊藤博文,以张团长全权证书授权不足为由,拒绝继续谈判。

还说:“如清国切实真诚求和,委其使臣以充分之全权,并能选择足以保证履行其所缔结之条约之有名望官爵者,使之担当此任,我帝国将不再拒绝接受谈判。”

张团长还未意识到:自己人微言轻,提出电报修改全权证书遭拒,并被要求离开日本。

田贝也以为是:自己准备的授权书出了问题,详细电询细节,张团长直言相告:光大爷没有签字。

田贝即查总衙副本,发现用词有改动,中方全权证书,确实存在授权不足问题。

大清全权代表证,是他直接拷贝翻译的,因此延误了议和,田贝和总衙互相埋怨这事。

其实,张团长国书的来历,日方早已通过英使馆渠道掌握了,并以此为借口不谈判了。

伊藤博文是内阁首相,大本营的重要成员,对战场状况掌握得非常清楚,根本就不想谈和,破坏、中断己方的军事计划、战略部署。

田贝在调停中栽了跟头,沮丧报告老战友,说——

“辛劳之后,我很遗憾,一件我已非常谨慎提防的意外之事延迟了议和。

“我唯一的错误是相信了张特使在会晤时的声明。……他声称提交的证书和我的完全一样。”

不过,抱怨和指责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挽救和谈行动。

2月5日,他向总衙也就是奕訢建议:“要么授予特使全权,要么终止所有问题。”

还举了个大清栗子说明:1888年大清拒绝批准:中美移民条约,造成该约失败。

所以,所有的条约都须经皇帝批准后才能生效,国际法的确如此。

他这建议,推动了奕訢署长的决策,2月6日,慈禧太后正准备放弃和谈,奕訢、徐用仪等人就是这么劝的。

光大爷也说:“若不待批准,则授权一介矣。”

于是,总衙修改国书,增加了“定约画押”权,田贝的努力补救,是议和继续的关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