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

第55章 风雪夜,丁家冲传来枪声 一

漫天风雪如同千万只白蝶,在漆黑的夜空中舞动。大地早已披上银装。

刘少卿紧了紧腰间皮带,将身上的棉大衣又裹紧了几分。他肩负着护送纵队电台和机要人员安全抵达八字门总部的使命。身后,特务营两个连的战士们在雪地里艰难前行。电台设备由几匹骡马驮着。

"参谋长!前面就是石板河了!"特务营副营长曹正奎从队伍前方折返,声音被寒风撕得断断续续。

刘少卿抬手抹去脸上的雪水,借着微弱的雪光看了看怀表——凌晨三点十五分。他们已经在这鬼天气里行军好长一段时间了。

"天还没亮,雪又这么大。"刘少卿喘着粗气,呼出的白雾瞬间被风卷走,"战士们都很疲劳了。老曹,街上有家杂货店,咱们去那里稍作休整。"

曹正奎闻言一愣,警惕地压低声音:"那地方...有我们的人?"

"有!"刘少卿眼中闪着光,"店主张振清是我的黄冈老乡,还是远亲。他是我们的秘密情报员,每次路过我都会去他那里打探消息。"

曹正奎露出喜色:"太好了!"

队伍悄无声息地摸进沉睡的石板河小镇。刘少卿熟门熟路地来到一家挂着"张记杂货"招牌的店铺前,按照约定暗号——轻轻敲了七下门。

"谁?"门内传来一个警惕的声音。

"是我,老刘。"刘少卿将脸凑近门缝。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张振清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紧张。他一把将刘少卿拉进屋内,声音压得极低:"刘参谋长!出大事了!不到半小时前,二百多号鬼子带着伪军和汉奸,正往丁家冲、八字门方向去了!"

"什么?!"曹正奎听后十分的惊异。八字门是边区党委所在地,警卫力量薄弱。

"老张,具体什么情况?"刘少卿强压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声音沉稳地问。

张振清快速说道:"鬼子对地形不熟,走的是大路,速度不快。你们要是轻装急行军,抄小路一定能追上!"

刘少卿的大脑飞速运转。电台必须保护好,但眼下救援八字门更为紧迫。他当机立断:"三名手枪队员立刻出发,抄近路赶往八字门报信!其他人轻装简从,准备战斗!"

三名精干的手枪队员领命,转眼就消失在风雪中。

"老曹!"刘少卿转向曹正奎,"你带一个排,配一挺轻机枪,立刻追击敌人!记住,不惜一切代价拖住他们!"

曹正奎啪地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转身就冲进了风雪中。

就在这时,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参谋长!丁家冲方向发现鬼子皮鞋脚印!他们可能因为天黑不敢冒进,正在附近徘徊!"

刘少卿眼中寒光一闪:"全体都有!目标丁家冲,急行军!"

队伍像一柄出鞘的利剑,刺向风雪弥漫的远方。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时,远处突然传来零星的枪声。

"参谋长!丁家冲方向交火了!"侦察员快马回报。

刘少卿举起望远镜,透过纷飞的雪花,他看到丁家冲背后的山梁上,人影绰绰。有穿军装的战士,更多的是老百姓打扮的男女,其中一个金发身影格外醒目。他们一边向山上撤退,一边有人回头射击,显然是在掩护群众转移。

"司号员!"刘少卿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抽出驳壳枪,"吹冲锋号!"

嘹亮的军号刺破风雪。战士们从两翼包抄过去。雪地上顿时绽开无数飞奔的黑色身影。刘少卿亲自带队冲锋。

"杀啊!"

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日军阵脚大乱。他们穿着笨重的牛皮军靴,在雪地里行动迟缓。而我军战士虽然穿着单薄的草鞋,却灵活如猿猴。曹正奎的队伍也及时赶到,形成了完美的夹击之势。

"八嘎!撤退!快撤退!"日军指挥官气急败坏地挥舞着军刀。鬼子兵丢盔弃甲,拼命向来路逃窜。

追击持续了约莫一个小时。曹正奎带着队伍返回时,脸上写满了不甘:"狗日的穿皮鞋跑得真快!还是让他们逃回京山城了!"

刘少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警觉地说:"小心鬼子杀回马枪。你带人警戒四周。"

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发现山上的群众依然没有下来的意思。"他们怎么还在山上?难道不知道是我们来了?"

曹正奎眯起眼睛:"可能是分不清敌我,不敢贸然行动。"

刘少卿当机立断:"走,去接应他们。"

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丁家冲时,风雪已经停歇。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这片刚刚经历战斗的土地上。村口的积雪被踩得泥泞不堪。男女老少涌出家门,兴高采烈地围了上来。有人提着热水壶,有人端着粗瓷碗,热情地递给战士们。

"同志,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多亏你们来得及时啊!"

"看,那就是刘参谋长!"

刘少卿顾不得寒暄,急切地向一个笑嘻嘻的年轻后生询问:"小同志,刚才在后山上开枪掩护群众的是哪支队伍?"

小伙子抹了把冻得通红的鼻子,骄傲地回答:"是陈大姐的队伍哩!"

曹正奎沉不住气了,挤上前追问:"是陈大姐亲自带的队伍吗?她什么时候到的丁家冲?带了多少人?"

正当年轻人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时,村长刘平山分开人群走了过来。

"各位首长,"刘平山介绍起来,"陈大姐是大前天从八字门过来的,带了十几个干部和一个警卫排。"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一位外国女同志。"

"外国女同志?"刘少卿心头一跳,立刻想起望远镜中那个醒目的金发身影,"叫什么名字?"

"叫史沫特莱,是个美国记者。"刘平山答道,"听说是来采访咱们根据地的。"

刘少卿眉头紧锁:"敌人来袭击时,陈大姐事先知道吗?"

刘平山搓着粗糙的手掌回忆:"看样子不知道。天蒙蒙亮时,陈大姐和警卫排的同志突然挨家挨户拍门,说有紧急情况,让我们组织群众立即撤往后山。我亲眼看见陈大姐一手拉着那个外国女记者,一手还搀着王老太,冒着雪往山上撤。等天完全亮了,鬼子就进村了,乒乒乓乓乱打枪。陈大姐立刻指挥部队还击掩护。就在这节骨眼上,你们就赶到了!"

刘少卿点点头,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原来如此。"

就在这时,侦察员飞奔来报:"报告参谋长!陈大姐的队伍正从后山下来!"

刘少卿闻言大喜:"走!迎接陈大姐去!"

参考书目:

1、《五月榴花照眼明》,安娥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