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

第57章 炉火夜话中的茉莉花与硝烟

春生在**的住处点燃了松树疙瘩,火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屋子。松木特有的清香随之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和说笑声。陈少敏带着两位客人走了进来。

正在给火盆添炭的尚晓平抬起头来,看到来人,连忙放下火钳,拍了拍沾满炭灰的双手,"陈大姐来了!"

"司令员呢?"陈少敏环顾四周。

尚晓平抿嘴一笑:"他在房里呢,我去叫他。"

"不必了。"陈少敏摆摆手,提高嗓门喊道:"司令员!我把两位贵客带来了!"

里屋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紧接着是稳健的脚步声。**走了出来。看到客人,他眼睛一亮,快步上前。

"欢迎!欢迎!"**热情地伸出双手,与两位客人一一握手。

陈少敏侧身介绍道:"这位是史沫特莱女士,这位是安娥女士。"

"很荣幸见到你,李将军。"史沫特莱专注地打量着眼前这位传奇将领。

**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中带着几分书卷气,肤色因常年征战而略显黝黑,却掩不住眉宇间的英气。

"没想到李司令员这么年轻!"史沫特莱脱口而出。

**朗声笑道:"不小了,都满三十了。来,大家请坐!仗一打完,我就赶回来了。"

众人围坐在火盆旁。尚晓平提来一壶山泉水,挂在火盆上方的铁钩上。水壶很快发出轻微的"滋滋"声,白气从壶嘴缓缓升起。

安娥提议道:"陈大姐,你给我们的国际友人唱首民歌吧!"

陈少敏爽快地点头:"好啊,我就唱《好一朵茉莉花》。我只会唱这一首,还是当年在纱厂做工时跟工友们学的。"她清了清嗓子,轻声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

香也香不过它......"

陈少敏的嗓音不算优美,却带着特有的质朴和力量。歌声在简陋的屋子里回荡。

史沫特莱听得入神,等歌声一停,立刻说道:"我喜欢这首歌!你教我唱吧!"

"好啊,"陈少敏笑道。

史沫特莱眼睛一亮:"这样吧,我用英文把歌词大意译出来,你一句一句地教我唱。你用汉语教,我用英语学。行吗?"

"那试试看!"陈少敏点头道。

于是,一个用汉语教,一个用英语学,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

史沫特莱的发音古怪有趣,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尚晓平捂着嘴笑得肩膀直抖,连一向严肃的**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经过几轮练习,史沫特莱竟真的学会了这首中国民歌。

"太棒了!"安娥鼓掌道,"艾格妮丝学得真快。"

史沫特莱转向**,眼中闪烁着期待:"李司令员,你也来一首歌吧!"

众人立刻附和:"对,欢迎李司令员来一个!"

**连连摆手:"我就怕大家让我唱歌,所以连晚会都不敢参加。"

陈少敏打趣道:"不要紧,你就唱你的老调子吧!"

**无奈地笑了:"也好,反正我就会唱两支歌。一支叫《等到东方红》,还有一支嘛......"他还没说出歌名,自己先笑了起来。

"《二姑娘倒贴》!"陈少敏抢先道,"我给你点歌,就唱这个吧!"

**假装无奈地摇头:"唱就唱。唱不好,你们可别笑。"他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

"正月闹元宵,正月闹元宵,

哪个年轻不爱俏呀,伙计,

送郎金手表哎咳哟......"

这是一首湖北民歌,讲述姑娘大胆追求爱情的故事。**唱得绘声绘色,时而压低声音模仿姑娘的羞涩,时而提高嗓门表现小伙子的豪爽。

歌声停歇,屋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史沫特莱兴奋地说:"李司令员,你的歌太好听了,一点也不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唱的!"

水壶发出"呜呜"的响声,水开了。尚晓平提起水壶,给每个人面前的粗瓷碗里放入一小撮茶叶,然后倒入滚水。茶叶在热水中舒展开来,清香四溢。

"条件有限,只有山里的野茶,将就着喝吧。"**歉意地说。

史沫特莱捧起茶碗,吸了一口:"很香!比我在上海喝到的任何茶都要香。"她从随身的牛皮包里取出一个黑皮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李司令员,我想现在开始采访,可以吗?"

**将手中的茶碗放在一旁的小木凳上,坐直了身子:"可以!"

屋内的说笑声渐渐安静下来。尚晓平轻手轻脚地往火盆里加了两块木炭,然后退到一旁,拿起针线活静静地听着。陈少敏和安娥也调整了坐姿,目光聚焦在采访的两人身上。

史沫特莱的钢笔在纸上轻轻点了几下:"请你说说,你率领部队初到鄂中时,是什么样的情形?"

**双手交叉放在膝上,目光投向火光深处,仿佛穿越回了那段艰难岁月。

"武汉沦陷后,"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在豫鄂地区丢下了大批武器,也滋生了一批散兵游勇和草头王。"

他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继续道:"那时候,只要有人手里有几杆枪,就会拉起一支队伍,竖起司令大旗。几百上千人是司令,十来个二三十个人也敢自称司令。我率部挺进鄂中时,曾经一晚上就收拾了13个'司令'。"

"一晚上十三个?"史沫特莱惊讶地停下笔,钢笔尖悬在纸面上方。

**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些所谓的司令,有的占山为王欺压百姓,有的暗中与日伪勾结。我们先是派人摸清情况,然后趁着夜色分头行动。"他做了个包抄的手势,"天亮之前,这些祸害百姓的'司令'就都成了我们的俘虏。"

史沫特莱伸出大拇指,由衷赞叹:"你太厉害了!"

屋内爆发出一阵笑声。陈少敏笑道:"那些家伙被押到一起时,一个个还互相瞪眼,不明白怎么一夜之间冒出个更大的'司令'来!"

笑声渐歇,史沫特莱继续问道:"你们为什么把根据地建在这里呢?"

**站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军事地图前,手指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因为这里位于湖北中部,山岭起伏,有广阔的游击战争回旋余地。"他的指尖沿着山脉走向移动,"东可威胁武汉,西可连接豫西,南可控扼长江,北可策应鄂豫边。"

陈少敏补充道:"我们是在敌人的腹地作战,有些地方还与敌、伪武装犬牙交错。"她拿起一根木棍拨弄火炭,"就像这火盆里的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史沫特莱快速记录着,突然抬头问道:"你们就不担心敌人的围剿吗?"

**回到座位上,从容答道:"敌人兵力不足,只能占据县城以上城镇,而我们则占领广大农村、山区和湖泽地带。"他掰下一小块松木投进火盆,"我们在敌后发动群众,就像这火种,一点一点蔓延开来,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尚晓平适时地提着茶壶为众人续水,热气腾腾的茶水注入粗瓷碗中。

史沫特莱突然眼睛一亮:"听说不久前,日军曾来扫荡过你们的一处边区领导机关。当时你带着队伍与日军发生了激烈战斗,是吗?"

屋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与陈少敏交换了一个眼神,缓缓点头:"是马家冲战斗。"

"能详细说说吗?"史沫特莱的笔尖已经悬在纸上,准备记录。

**回忆道:"那是上个月初八,我们得到情报,日军一个大队加上伪军两个团,分三路向马家冲扑来。当时机关里有不少非战斗人员,还有刚从武汉转移来的进步学生。"

火盆里的火焰映在他坚毅的面容上,勾勒出分明的轮廓。所有人都屏息听着。

"我们在山口设伏,先打掉了敌人的先头部队,然后利用地形节节阻击。同时派人护送机关人员从后山小路转移。战斗从清晨打到黄昏,我们以伤亡三十余人的代价,毙伤敌伪一百多人,成功掩护了机关安全转移。"

史沫特莱快速记录着,不时抬头确认细节:"日军动用了哪些武器?你们的伤亡主要是......"

陈少敏接过话头:"敌人用了九二式步兵炮和掷弹筒,我们的伤亡大部分是在阻击阶段......"

史沫特莱突然请求道:"我们想了解马家冲战斗的全部经过。能否尽快安排我们到马家冲实地采访?"

**爽快地点头:"可以!我安排几名战士护送你们去马家冲。"他转向陈少敏,"让警卫连派一个班,再找个熟悉地形的老乡当向导。"

尚晓平悄悄起身,从里屋端出一盘炒熟的花生和自家晒的红薯干,轻轻放在众人中间的小桌上:"先吃点东西吧,采访这么久也该歇歇了。"

史沫特莱拿起一块红薯干,惊讶地发现上面还沾着些许糖霜:"这是......"

"山里野蜂蜜做的糖霜,"尚晓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好东西招待。"

安娥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真甜!比上海西点店的饼干还好吃。"

气氛再次轻松起来。史沫特莱一边品尝着农家点心,一边继续问道:"李司令员,你们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是如何做到以少胜多的?"

**拿起几颗花生摆在桌上,排成阵型:"我们遵循的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他移动着花生演示战术,"日军来扫荡,我们就化整为零;他们驻扎,我们就夜间袭扰;等他们疲惫不堪准备撤退时,我们再集中兵力打他个措手不及。"

史沫特莱听得入神,钢笔在纸上快速滑动。火盆里的火光渐渐弱了下来,屋外的风声却更加猛烈了,偶尔能听到远处哨兵换岗的口令声。

参考书目:

1、《五月榴花照眼明》,安娥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