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遥远的星光

第二十六章(二)

江兰心的故事虽然仍令赵丹枫很难过,但是她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情绪化了,她还能反过来安慰唐越,夸赞江兰心的英勇,说她是卜奎的骄傲,也是唐越的骄傲。对于赵丹枫来说,江兰心的事迹已经完整了,她开始着手整理素材。

夏忠林这边,调查报告也完成了。夏忠林在原来赵丹枫所做提纲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展,报告内容包括:张宏星、张恒星历史问题调查的缘由,即高桥拓的书《我在中国的往事》中关于张宏星、张恒星的记述,原抚顺战犯管理所孙姓老干部的质疑,省民政厅的要求;卜奎市委的相关决定,调查组工作过程概述;张宏星、张恒星简历;张宏星、张恒星被捕过程以及在狱中的表现,包括李方文证词、唐越证词、李家柱证词、孙宝仓证词、高桥拓在苏联的供词、水野武彦在苏联的供词;张宏星、张恒星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关于张宏星、张恒星历史问题的结论,即他们二人为革命烈士;恢复张宏星、张恒星名誉,以及宣传张宏星、张恒星事迹的现实意义。

当赵丹枫看完报告后,连连夸赞报告写得细致、厚重,有理有据,无可辩驳。“姜还是老的辣。向老同志学习!”赵丹枫的话让夏忠林有点不好意思了。

但是,一万多字的报告显然是太长了,于是陈局长召集大家开了个会,与会者除了调查组成员,还有党史研究室、地志办、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张思宇也应邀参加。这份长篇报告会前已经发到了大家手里,开会的目的就是要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删改,可是大家普遍认为报告内容详实,极具史料价值,删改太多有些可惜。但是领导给了任务,意见和建议还是要提,最后竟然研究出了一个不同用途不同版本的结果。即原文由党史研究室、地志办、社科院存档,作为以后相关研究的资料;改出一版4000字左右的,给上级机关;再改出一版2000字左右的,给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孙同志。

几天后,后两个版本的调查报告经市委办公厅审核通过,4000字的以市委调查组名义上报**办公厅,抄送省民政厅。同时,这份报告由市委档案室存档,待到规定年限转至市档案馆永久保留。2000字的抄发原抚顺战犯管理所干部孙同志。市委宣传部还将调查工作及结论形成新闻通稿,由本市各新闻媒体发表,并送省报发表。

国庆节后,张宏星、张恒星历史问题调查工作宣布结束,调查组解散。夏忠林回到原单位,但是对于赵丹枫来说,工作并没有结束。

赵丹枫完成了江兰心事迹材料,分别发表在社科联的刊物《研究观察》和政协的刊物《卜奎历史研究》上。然后,她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整理唐越谈话记录上。写唐越回忆录,这是一项文字量更大的工作,而且,这不仅仅是领导交给她的工作,也是她自己的心愿。她要先把记录整理好,然后才能构思写作提纲。

张思宇也开始写作了,这并不是他所擅长的,但是他跟大姑和爸爸,跟赵丹枫和唐越都发下了誓言,一定要写一本书,把爷爷和小爷爷的战斗故事写出来,从烈士后代的视角,以更具可读性的方式,让抗日先烈的事迹为世人所知。

赵丹枫写作是本职工作,张思宇写作就得占用业余时间,这样一来二人见面的时间就少了,热恋中的人,相互思念是难免的,赵丹枫又不想过多打扰张思宇,就只能忍着,等着。到了周日,张思宇必定会来找赵丹枫,然后去逛街、逛公园。

赵丹枫发现了一个问题,就跟张思宇提议,以后不去逛街了,咱们去一些其他的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呢?赵丹枫暂时还对张思宇保密,弄得张思宇心痒痒。到了周日,二人骑上自行车,就奔赵丹枫所说的“其他的地方”而去。赵丹枫还特意带了一架照相机,弄得张思宇一头雾水。

他们来到的第一个地方有一大片老房子,青砖灰瓦,房脊高挑,门面精致。其间也参杂着很多红砖房,一看就是后建的,布局凌乱,高低不齐。

“这是什么地方?”张思宇问。

“东北陆军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赵丹枫回答。

张思宇这才明白过来,赵丹枫是带着他考察历史遗迹的。这项活动好,比逛公园有意义,张思宇非常喜欢。

“唐越和钟文楷就曾经在这里学习。”张思宇说。

赵丹枫点点头。“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这里记录着半部东北近现代历史。可惜保护得不好。”

现在这里大部分是民居,还有几个小工厂也在其中。在老房子之间,后来加盖的房子破坏了原有的布局。

二人在这些老建筑中穿行,偶尔停下来拍照。那些青砖老房子都有高大的门脸,有的上面还有砖雕,拱形的窗子、门两边的附墙柱、凸砖纹饰等,显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望着这些写满沧桑的老建筑,张思宇十分感慨,他仿佛看见当年穿着蓝灰布军装的东北军官兵在列队操练、紧急出征,耳边隐约响起警报声、枪炮声。那个动荡的年代远去了,如今这里一派和平景象,白云悠悠,时光流转,细细想一想,更觉得面前这片遗址有着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要是能保护和利用起来该多好啊,这是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思宇慨叹道。

“会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愿望就会变成现实。”赵丹枫半开玩笑地拍拍张思宇的肩膀。

又拍了几张照片,赵丹枫要带张思宇再去一个地方。

离开东北陆军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二人骑上自行车,朝着城东南而去,出了城继续南行,绕过王炮屯,在屯子南边的一大片树林旁边,赵丹枫下了车。

“就是这里,穿过树林就是。”赵丹枫指着树林深处说。

他们步行穿过树林,就看到在树林中间有一大片建筑废墟,荒草凄凄,一派颓败景象。

张思宇问:“这又是什么地方啊?”

“侵华日军516部队遗址。”赵丹枫语气深沉。

张思宇听了赵丹枫的话,不禁打了个冷战。鬼子516部队他是略知一二的,那是一支魔鬼部队,化学武器部队,以巨大的反人类罪行,把日本民族的冷血、凶残写在了世界历史的耻辱柱上。张思宇望着这片废墟,抑制不住心脏的剧烈颤抖,这是由愤怒和恐怖引起的颤抖,他甚至闻到了空气之中飘来一丝血腥气。

赵丹枫回头看了张思宇一眼,只见他脸色苍白,双唇紧闭,目光充满悲愤。

“想去看看吗?”赵丹枫问。

张思宇语气坚定地说:“必须去看看,这是罪证。”

赵丹枫在杂草从中找到一条小路,带着张思宇朝荒地中间走去。废墟上,散落着好多巨大的建筑残骸,赵丹枫说这是被炸毁的房屋墙体,这令张思宇感到十分惊讶,这些混凝土浇筑的墙体厚度达到一米,这样的房子明显不是用来住人的,把房子建造得如此坚固,必定是有特殊用途。

也有几处没有倒塌的残墙,留着焚烧过的痕迹,烟火熏黑的墙面像怪兽的脸,显得十分狰狞。随后,他们又找到了两个特别的房间,房盖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四壁还站立着,说它特别,是因为墙上竟然残留有瓷砖,这明显是化学实验室。

秋风掠过,发出低沉的呼啸,荒草随风起伏,枯叶飞舞。站在废墟中的两个人,内心生出莫名的恐惧。张思宇感觉到了赵丹枫此时的情绪,上前拉住她的手,赵丹枫也把张思宇的手握紧了。

“亲爱的,你怕吗?”张思宇问。

赵丹枫反问:“有一点,但是我还是想带你来看看。思宇,你怕吗?”

“看懂了,就不怕了。”张思宇回答。

“什么叫看懂了?”

“这里是侵略者的罪证,也体现出他们的本性,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怕,我们的先辈也没有怕,不然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赵丹枫仰起脸,深情地看着张思宇。“说得好。”

二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往荒地外走去。一边走,赵丹枫一边给张思宇讲解。

“在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败局已定的时候,516部队应该是接到了销毁化学战证据的命令,他们首先对重要文件、资料进行了集中烧毁,避免罪证落入盟军之手。同时,他们开始为炸毁营址做准备。小鬼子应该是对营区内的主体建筑,如毒气研究所、生产车间、仓库等,在关键部位放置了大量炸药,然后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引爆。从这些被炸碎的墙体来看,他们干这件事不是匆匆忙忙的,而是有条不紊的,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他们一定是在建筑的地基、梁柱等关键处放了炸药,所以才做到了建筑物在爆炸后彻底坍塌。据说这里还有地下通道、地下室等设施,可是一直也没有发现,可能鬼子通过炸毁通道入口、在内部引爆等方法,使地下设施坍塌或者堵塞,总之他们干得很彻底,甚至说很干净。”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反人类的,所以他们要把罪证毁灭干净。”张思宇说。“刚才我说看懂了就不怕了,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日本人的穷凶极恶,也要看到他们的虚弱虚伪,我们中国人历来讲‘好汉做事好汉当’,但是日本人没有这种担当意识,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逃避责任,撒谎推脱。当他们是强势的一方时,他们就是野狗;当他们是弱势一方时,瞬间就可以变成哈巴狗。”

赵丹枫继续讲道:“一直有传言,这里的地下通道可达火车站、日军司令部旧址、日军忠灵塔旧址,可是没有得到证实。抗战胜利初期,东北**联军某部曾经找到了日军忠灵塔下面的通道入口,派了一些战士下去探查,可是走出几十米后,通道里出现积水和部分坍塌,战士们就退出来了。还有传言,鬼子投降前后,把大量毒气弹藏进了地下通道。已经得到证实的是,卜奎市和所属县区,都发现过少量毒气弹,这是当年各个县区的日本驻军就近掩埋的,还有一部分库存毒气弹被他们丢到了嫩江里。”

赵丹枫的话让张思宇不免忧虑起来。“这些遗留在中国土地上的化学武器必将贻害无穷。”

“已经有很多老百姓无意间接触到了这些藏匿的或者是遗弃的毒气弹,还有工人在施工时挖出了毒气弹,因而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皮肤溃烂、内藏受损的都有,久治不愈。而且受害者下半生基本上就成废人了,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