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我们的战歌多嘹亮

第45章 献金音乐会的声乐组合

为了将抗战宣传推向新的**,更广泛地发动民众,凝聚力量支援烽火连天的前线,郭沫若决定抓住“七·七”抗战周年这个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日子,策划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型活动。这天上午,他将三厅的核心骨干——田汉、冼星海、洪深、张曙等人召集到自己的办公室。

郭沫若神情严肃而激昂:“同志们!‘七·七’周年在即,这是唤醒民族记忆、凝聚抗战力量的关键时刻!三厅计划以此为契机,组织一场规模空前的纪念活动!核心内容,就是发动全民募捐献金,将民众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支援前线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好!”田汉第一个响应,“武汉保卫战正处在白热化,前线将士在流血牺牲!后方民众的支援,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这次献金,意义重大!”

“没错!”郭沫若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之前的‘抗战扩大宣传周’,让我们看到了武汉人民深藏的爱国热忱和巨大的奉献精神。这次,我们要把这份力量彻底激发出来!方案我已经上报,”蒋委员长也‘欣然’同意了。”

“哦?他这次倒是痛快?”洪深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疑虑。

“目的不同罢了。”郭沫若看得透彻,“他想的,无非是借此彰显他‘抗战领袖’的‘威望’,做一场政治秀。不过,”他话锋一转,“这恰恰给了我们‘奉旨出朝’的便利!谁敢阻拦民众的爱国热情?现在的问题是,献金台如何布置,才能最大限度方便民众参与,营造出最强烈的爱国氛围?大家畅所欲言!”

田汉凝神思索片刻,条理清晰地建议:“固定献金台必不可少。我建议在武汉三镇核心地段共设五座:汉口选人流最密集的江汉关、中山路、六渡桥各一座;武昌在司门口;汉阳在钟家村。此外,再增设三座流动献金台,用卡车装载,深入工厂、码头、居民区,汉口两辆,武昌一辆。这样点面结合,确保覆盖!”

“好!寿昌考虑周全!”郭沫若表示赞同,随即目光转向张曙,“张曙,你有什么想法?”

张曙一直认真听着,此刻眼中闪着光:“我建议,就在7月7日当天,在汉口最繁华的中心,举行一场盛大的‘献金音乐会’!用最激昂、最感人的歌声,为献金活动造势,将民众的情绪推向最**!让歌声成为献金的号角!”

“献金音乐会?”郭沫若眼中灵光一闪,立刻扫视众人,“张曙这个提议,大家觉得如何?”

“同意!”

“非常必要!”

“歌声最能打动人!”

众人纷纷附议,情绪高涨。

“好!就这么定了!”郭沫若接着吩咐,“献金台的布置按田汉的方案执行!张曙,献金音乐会的策划、组织、演出,全权交由你负责!要拿出我们三厅最高水平!”

“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负所托!”张曙的回答斩钉截铁。

会议一结束,张曙跟冼星海开门见山:“星海兄!献金音乐会的重头戏,就缺一首能压轴、能引爆全场的战歌了!你的新作《在太行山上》,正是时候!把谱子给我吧!”

冼星海立刻从总谱包里拿出稿纸,郑重地递给张曙:“给!就是它!这是太行山的战友托付的歌!献金大会唱它,再合适不过!只是……”他略带歉意,“时间太紧,明天下午就要演出,我实在来不及誊写刻印清样稿了,只有这份草稿,涂改得有点乱。”

张曙接过那承载着太行山烽火气息的乐谱,笑道:“今天接到歌稿,明天就上战场!哈哈,这才够劲!星海兄,你放心!我张曙就算不吃不睡,也要把它啃下来,唱响它!”

冼星海紧握张曙的手:“你是歌坛宿将,我一百二十个放心!倒是我的曲子,你赶紧看看,有没有哪里不顺,或者和声需要调整的?现在改还来得及!”

张曙不再多言,立刻低头,手指在稿纸上轻轻打着拍子,嘴唇微动,低声哼唱起来。他的神情从专注渐渐变为激动,哼唱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哼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烧,连声赞道:“好!太好了!星海!这歌!有太行山的筋骨!有战士的血性!这战斗性,这号召力!来得太及时了!一个字都不用改!你就等着听它在汉口上空炸响吧!”他用力拍着冼星海的肩膀。

冼星海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充满期待的欣慰笑容:“有你这句话,我这颗心,就算落在太行山,也踏实了!”

张曙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立刻拉来了三厅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林路:“林路!快!有紧急任务!一首绝佳的二重唱,《在太行山上》!你唱第一声部,主旋律!我唱二声部,和声!明天下午献金大会,就靠它压轴了!”

林路接过那满是修改痕迹的谱纸,快速浏览,眉头微蹙:“张老师,这歌……气势恢宏,情感层次也丰富!是好歌!可时间只有一天不到,我怕……磨合不够,辜负了星海同志的心血啊。”

“怕什么!”张曙豪气干云,“咱们俩搭档多少回了?你的嗓子,明亮高亢,唱这‘红日照遍’再合适不过!我的和声给你托底!抓紧时间,现在就开始练!一遍不行就十遍!今晚豁出去不睡了!星海兄,”他转头看向也走过来的冼星海,“你说是不是?”

冼星海走到林路身边,目光充满信任和鼓励:“林路,别担心技术。这首歌的灵魂,是太行山军民那股子‘气焰千万丈’的豪情!你的声音里有光,有热,只要用心去感受战士们在山巅眺望红日、誓死守卫家园的那份情怀,就一定能唱出来!我相信你!”

林路看着冼星海热切的眼神,又看看手中那沉甸甸的谱纸,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他的眼神变得坚定:“好!我们开始吧!”

小小的排练室里,琴声再次响起。张曙和林路,一个经验老到,一个天赋出众,两人对着谱纸,一遍遍地磨合、调整。林路努力捕捉着那“红日”喷薄的壮丽和“铜壁铁墙”的坚不可摧;张曙则用他深厚的和声功底,为旋律筑起坚实的根基,烘托出“千山万壑”的磅礴。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衬衫,窗外夜色渐深,昙华林渐渐安静下来,唯有这间屋子里的歌声,越来越**,越来越充满一种无坚不摧的激昂力量!当最后一个音符在午夜时分完美收束,三人相视一笑,眼中没有丝毫疲惫,只有大战前夕的兴奋与必胜的信念。那首从太行山烽火中诞生的战歌,已磨亮了它的锋芒,只待明日,在万众瞩目的献金大会上,发出震撼山河的怒吼!

七日下午,汉口大光明戏院内,座无虚席。献金音乐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舞台上,灯光璀璨,观众们屏息凝神,等待着下一个节目。

清脆的报幕声响起:“下一个节目,男声二重唱:《在太行山上》。作词:桂涛声;作曲:冼星海。由张曙、林路演唱。”

舞台上的灯光渐渐暗下,张曙和林路走上台前。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挺拔。音乐响起,张曙的嗓音低沉而有力,林路的声音高亢而激昂。两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歌声回荡,仿佛将太行山的烽火带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歌声结束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