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

第59章 雨夜之中的大本营转移

晨光如蜜,透过窗棂在病房地板上流淌。金牛牛睁开眼,窗外沙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高大的白色身影在晨曦中一闪而过。

门轴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史沫特莱侧身进来。她左臂缠着绷带,吊在胸前,却丝毫不影响她轻盈的脚步。那双蓝眼睛像晴空下的湖水,漾着温柔的光。

“史阿姨!”金牛牛撑起身子,惊喜地喊道。

病房里的伤员们陆续醒来,发现各自的床头柜上多了一束鲜花——青皮竹筒里插着带露的迎春花,冰凌融化后的水珠还挂在花瓣上,在晨光中晶莹闪烁。

“别动!”史沫特莱快步上前,轻轻按住金牛牛的肩膀,却被他一把抓住手。

“您上山采花了?天还冷着呢!”金牛牛心疼地问。

史沫特莱笑着抽出一支迎春花递给他:“爬山反而暖和。”

金牛牛接过花,深深嗅了嗅,甜香沁入心脾,他忍不住咧嘴笑了。病房里的伤员们纷纷向她问好,她站在晨光里,像一株挺拔的白杨,声音清朗:

“鲜花是春天的信使,而春天——”她环视众人,“是生命复苏的季节。愿你们的伤快快好起来,像这些花儿一样,红红火火,在抗日的春风里绽放!”

掌声热烈响起,有人高喊:“谢谢您,史沫特莱同志!”

“同志……”她突然怔住,眼眶瞬间湿润,“你们叫我……同志?”

刚进门的安娥接过话头:“艾格妮丝,你当然是我们的同志!如果说初到中国时,你只是一个心怀理想的人道主义者,那么现在——”她走近,握住史沫特莱的手,“你早已是和我们并肩战斗的国际主义战士了!”

伤员们齐声喊道:“史阿姨,您就是我们的同志!”

史沫特莱泪水滚落,却笑得灿烂:“是的,我是你们的同志……永远是!”

她忽然唱起《游击队之歌》,嗓音不算清亮,却充满力量。安娥跟着唱起来,很快,整个病房的伤员都加入了合唱。歌声飞出窗外,仿佛融化了最后的寒冰——冰河开裂,春水奔流,百草吐绿,山雀欢鸣……

雨点敲打在茅草屋顶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史沫特莱回到八字门驻地后,在油灯下全心整理采访笔记,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

"史沫特莱女士!"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请进。"史沫特莱放下钢笔,抬头看见柳峰站在门口。雨水顺着他的蓑衣滴落。

"我刚视察完步哨回来,顺便来看看你。"柳峰摘下斗笠,露出一张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脸庞。

史沫特莱连忙起身,递过一条干毛巾:"这么大的雨还出来巡视?你们有多少人放哨?"

柳峰接过毛巾,随意地擦了擦脸:"像这样的大雨夜,每天都有二百多名战士在四边山里放哨。"

"二百多名?"史沫特莱惊讶地问,"在哪里放哨呢?我怎么一个都没看见?"

柳峰笑道:"外面看不见,他们都在各个山路上。"他走到桌前,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起来,"上次一个日本俘虏从乱草丛中逃了三天,结果还是被我们的民哨送了回来。"

"为什么他没逃出去?"史沫特莱好奇地凑近。

"一来是夜里视线不好,"柳峰的手指在桌面上移动,"二来他走的是完全没有路的地方,所以三天也没走上十几里路。"

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低沉的说话声。史沫特莱走到窗边,看见几个村民正匆匆往山上走。

"我刚才听人们议论说鬼子要来进剿了,是真的吗?"她转身问道。

柳峰的表情变得严肃:"是的,鬼子来了,我们的'大本营'要转移。"

"现在就要转移?"史沫特莱的心跳加快了。

"等到凌晨就开始转移。"柳峰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蓑衣,"你先收拾一下必需品,我去安排转移事宜。"

柳峰刚离开,小石头就牵着一匹马出现在门口。他皱着眉头摆弄缰绳:"史妈妈,这缰绳太短了,我得找根绳子接长点。"

"算了吧,骑上去再说。"史沫特莱已经开始收拾行装。

"那不行,"小石头固执地摇头,"你骑不惯这马的,我要用绑腿接缰绳。"说着就要解下腿上的绑带。

史沫特莱连忙阻止:"不用解绑腿,我能骑。"

天蒙蒙亮时,队伍开始悄然撤离。积雪挂在山崖上,树枝上垂着晶莹的冰凌。长长的队伍像一条蜿蜒的蛇,在泥泞的山路上缓慢前行。战士们手里撑着的竹棍排成一行。

娃娃剧团的孩子们走在史沫特莱前面。一个生病的孩子躺在门板上,由两个战士抬着;另一个战士背着一个打摆子的女孩,隔着厚厚的大衣还能看见她在发抖;一个小队员背着几乎和他一样高的背包,渐渐落在了后面。

"喂,小朋友,骑我的马赶上队去。"史沫特莱喊道。

那小队员回头看了一眼,飞跑着追上了队伍。

安娥也喊道:"这位小朋友,你来坐我的马!"

但孩子们却嘻嘻哈哈地跑开了,仿佛这是一场郊游而非转移。几个人挤在一条小坡上,一骨碌滚下去两个。

"再来一个!"其他孩子起哄道。

跌倒的孩子爬起来,顺手抓了把烂泥朝同伴扔去。泥团不偏不倚,正中一个挑着行军锅、正低头赶路的炊事员脸上。

"是谁扔的?"炊事员扬起沾满泥巴的脸,怒声问道。

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做着鬼脸从炊事员身边溜过去。

"对不起呀,不是故意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说。

炊事员无奈地摇摇头:"敌人要打来了,还不好好行军!真是调皮鬼!"

队伍继续前进,欢笑声此起彼伏。一个战士滑倒在泥里,还没爬起来,后面的人就笑着把他拉起来。

"好哇,再来一个!"

"不错,再来个更好的,起模范作用呀!"

跌倒的情况屡见不鲜,笑声却始终不断。后面的队伍赶上来,又超过去。

"加油啊,不要做乌龟!"

"坐飞机啊!同志们加油!"

前面的部队开始过河,后面的拥在河边。有些孩子不走石桥而故意涉水,半截裤子都泡在冰冷的河水中。

"小朋友,踏着石头走!"史沫特莱担心地喊道。

"不要紧!"孩子们满不在乎地回答。

一些战士在河边洗脚,还有人直接捧起河水就喝。

柳峰快步走来制止:"不能喝河水,会坏肚子的!"

走下山坡后,史沫特莱下马步行,对小石头说:"我想走走,给你骑一会儿!"

小石头高兴地接过缰绳:"那我骑一骑!"话音未落,他就骑着马消失在山路拐角处。

两个炊事员挑着沉重的担子,哼着小调从史沫特莱身边走过。其他战士也跟着哼唱起来,歌声在山谷间回荡。

路边有户农家,几个战士正在里面烤火。看见史沫特莱走过来,他们热情地招呼:"史记者,进来烤烤火再走!"

"好呀!"史沫特莱走进屋子,立刻被浓烟呛得直咳嗽。柴火太湿,屋里烟雾弥漫,每个人都泪流满面。

几个调皮的战士却还在开玩笑:"哭什么呀?同志,哭也是没有用的呀!"

"我去买点松枝来,这个柴太烟了。"一个战士说着就冲出了屋子。

其他战士劝史沫特莱:"把大衣脱下来吧,湿气侵进骨头会生病的。"

有人递给她一个红萝卜:"史记者,尝尝丁家冲的红萝卜,可有名了。别看个儿小,水分足,生吃像梨子一样甜。"

史沫特莱咬了一口,冰凉清甜的汁水立刻充满口腔:"嗯,真甜!"

这时,买松枝的战士抱着一捆翠绿的松枝回来了。松枝一放进火堆就熊熊燃烧起来,照亮了整个屋子。

柳峰满身泥水地走进来,安娥把最后一个萝卜递给他:"你也尝尝。"

"越饿越不能吃萝卜。"柳峰苦笑着接过,"两三个这么小的萝卜下肚,会把饿虫惹出来,更难熬!"尽管如此,他还是大口吃了起来。

安娥压低声音问:"这仗打不打得起来?"

"要打的。"柳峰擦了擦嘴,"这回日本鬼子是过路性质,向潘家集增援,有一千多人。我们准备在五十里外截击他们,今晚就会交火。"

"我们等在这儿吗?要是败下来呢?"安娥追问。

柳峰轻轻一笑:"怎么会败?不是敌人冲过来,而是我们去打他,不胜我们是不会动手的。"

史沫特莱插话道:"这里是后方吗?还有退路吗?"

"游击队只有前方没有后方。"柳峰的目光变得深邃,"走到哪儿,打到哪儿,哪儿就是前方。我们必须机动灵活,每个战士都要能单独作战。最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必须和老百姓紧密联系。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别说情报不灵,就是饿都会饿死。"

小石头骑着马回来,在门外喊道:"史妈妈,我找到了宿营地,那边的人要您快过去。"

史沫特莱站起身:"那我们动身吧!"

就在这时,一个通信员匆匆跑进屋子:"柳参谋长,截击敌人的计划已经成功!敌人没有提防,队伍被我们冲散,已经撤退了。"

"我们的队伍呢?"柳峰急忙问道。

"正在天王寺休息生火做饭。"通信员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柳峰长舒一口气,转向史沫特莱和安娥:"看来今晚我们能睡个安稳觉了。"

屋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湿漉漉的山路上。

参考书目:

1、《五月榴花照眼明》,安娥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