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

第60章 开辟新的援助渠道

雨后的驻地弥漫着泥土的清香,**站在总部的作战地图前,思考着什么。陈少敏推门进来,带进一阵潮湿的风。

"陈大姐,坐。"**抬起头,"史沫特莱这次采访,对我们的工作评价很高啊。"

陈少敏点点头:"是啊,她对我们野战医院的报道很真实。那个美国女人,眼睛很毒,但心是热的。"

**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我有个想法。她不仅是记者,还是国际友人。我们能不能通过她,为医院争取些国际援助?"

"她?"陈少敏露出疑虑的神色,"一个记者能有多大能量?"

"不简单啊,"**转身,说,"我了解过,她不仅为红十字会工作,还和美国大使戴维斯有私交。这是条重要渠道。"

陈少敏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么说,我们真能通过她..."

"正是。"**点点头,"药品、医疗器械,甚至专业医护人员,都可能通过这条线获得。"

陈少敏忙说:"我去探探她的口风。"

"等等,"**叫住她,"要讲究方式。她虽然是朋友,但毕竟是外国人。既要坦诚,也要把握分寸。"

陈少敏会意地笑了:"放心,我有数。"

史沫特莱暂住的农家小院里,听到敲门声,她抬起头,看见陈少敏站在门口。

"陈大姐!"史沫特莱连忙起身。

陈少敏开门见山地说:"史记者,听说你与美国大使戴维斯颇有交情?"

史沫特莱点点头:"是的,我们在南京就认识。怎么?"

"那我就直说了,"陈少敏直视着她的眼睛,"我们想请你帮忙联系戴维斯大使,为野战医院争取些药品,最好还能推荐一位医务人员。"

房间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油灯燃烧的噼啪声。史沫特莱蓝色的眼睛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

"当然可以。"她突然站起身,"我这就给戴维斯写信。"

陈少敏没想到对方答应得如此爽快,一时竟有些语塞:"这...真是太感谢了。"

史沫特莱已经在翻找信纸:"你们准备派谁去见戴维斯?"

"柳参谋长英语流利,你看..."

"柳先生?"史沫特莱眼睛一亮,"再合适不过了!他不仅英语好,还很了解医院的需求。"

陈少敏松了口气:"那就这么定了。"

两人握手时,陈少敏感受到对方手掌传来的温度和力量。她觉得握住的是一个真诚朋友的手。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的办公室已经亮起了灯。柳峰整理好军装领口,轻轻叩响了门。

"进来。"里面传来**沉稳的声音。

柳峰推门而入,看见司令员正伏案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柳参谋长,来得正好。"

"司令员找我有任务?"柳峰站得笔直。

**放下钢笔,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我和陈大姐商量过了,这次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事,非你莫属。"

"去哪儿执行任务?"柳峰问。

"美国大使馆。"**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柳峰又问:"是为了采购药品的事?"

"你已经知道了?"**有些意外。

"陈大姐昨天跟我提过。"柳峰解释道,"史沫特莱女士愿意牵线搭桥。"

**点点头:"史沫特莱写给戴维斯的亲笔信,我已经派专人送往汉口了。"他顿了顿,"你需要化装前往,安全第一。"

柳峰郑重地说:"危险我不怕,就怕完不成任务。"

"正因为你英语流利,组织才决定派你去。"**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炊事班正在生火做饭,袅袅炊烟升腾而起。"年关将至,时间紧迫,你今天就得出发。"

柳峰穿着一身藏青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他登上了位于汉口的美国大使馆三楼。

"柳先生是从五战区前线来的吧?"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人快步迎上来,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柳峰微微一怔:"是的,我是从五战区前线的豫鄂挺进纵队来的!"

"哦,你就是柳先生!"戴维斯眼睛一亮,"史沫特莱女士在信中提到过你。请坐!"

两人在真皮沙发上落座。侍者端上咖啡,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戴维斯开门见山:"柳先生是来谈援助事宜的?"

"正是。"柳峰放下咖啡杯。"我军前线极度缺医少药,伤员救治困难。"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些。

戴维斯皱起眉头:"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他叹了口气,"大使馆大部分人员已经迁往重庆,你说的这个问题恐怕不好办。"

柳峰猛地站起身。"日本军队侵占了半个中国,到处奸掳烧杀!中国人民不愿当亡国奴,现在已经组织起来了。史沫特莱女士介绍我来找您,我们的首长十分重视,特地要我来请您解决医生和药品问题!"

戴维斯似乎被这番话语震动了。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沉默良久。窗外,汉口街道上行人匆匆,黄包车铃铛声隐约可闻。

"能不能再等一段时间?"戴维斯转过身问道。

"对伤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柳峰上前一步,"我前线战士们拼死杀敌,医护人员也竭尽全力。可因为技术有限,多少本可以救活的伤员..."他的声音哽咽了,没再说下去。

戴维斯突然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既然这样,明晚我们举办个除夕晚会。"他一边拨号一边说,"请你在晚会上讲讲前线的情况,看能否动员更多力量支援。"

柳峰眼前一亮:"多谢大使先生!"

戴维斯已经开始打电话,邀请名单包括欧美各盟国使馆、协和医院、文华大学,甚至连教会人士也没有落下。他的声音在宽敞的会客厅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定。

挂掉电话,戴维斯走回柳峰身边:"年轻人,你们的勇气令人敬佩。明天晚上七点,请准时到场。"

暮色中,美国大使馆门前车水马龙。一辆辆黑色轿车碾过积雪,在使馆门前停下。衣着光鲜的外交官们挽着女伴,踩着红毯步入灯火通明的大厅。

柳峰站在二楼窗前,透过玻璃,他看见一辆黄包车在使馆门前停下,车上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协和医院的吴院长。

"紧张吗?"戴维斯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手里端着两杯香槟。

柳峰接过酒杯,苦笑道:"比起前线打仗,这种场合更让我心跳加速。"

戴维斯笑道:"记住,今晚你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中国战士。"

大厅里,留声机播放着《蓝色多瑙河》。水晶吊灯将光芒洒在锃亮的地板上,各国使节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

戴维斯走到大厅**。"女士们,先生们!"戴维斯的声音洪亮而庄重,"站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是柳先生,人民中国的代表,刚刚从抗日前线归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柳峰身上。他缓步走到戴维斯身旁。

"今天,我们有幸与他共度除夕之夜。"戴维斯继续道,"现在,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讲话!"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柳峰环视众人,看到有好奇的目光,也有善意的微笑。他的英语流利而沉稳:

"感谢戴维斯大使的盛情,也感谢各位的掌声。我是化妆通过敌占区来到汉口的,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与各位相聚,深感荣幸。"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有力:"在日军严密封锁下,我们的战地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没有手术刀,我们用杀猪刀;没有骨锯,我们用木匠锯;没有凡士林,我们用猪油..."

大厅里鸦雀无声。

"今天,我站在这里,呼吁国际社会给予医药援助。每一支青霉素,每一卷绷带,都可能挽救一名战士的生命!"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英国领事站起身问道:"你们最急需的是什么药品?"

"磺胺类药物,麻醉剂,还有手术器械..."

提问接二连三。柳峰对答如流,详细解释前线医疗状况。戴维斯适时打断:"各位,今晚先享受香槟,具体支援方案我们改日详谈。"

他举起酒杯与柳峰相碰:"为了中美友谊!"

柳峰一饮而尽,随即又斟满一杯:"我提议,为感谢戴维斯先生,为各位的健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干杯!"

水晶杯相碰的清脆声响彻大厅。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会客厅。戴维斯将一份清单递给柳峰:

"磺胺类药物二十箱,手术器械十套,还有其他药品,总价值五万余元。"他顿了顿,"还有一份特别的礼物。"

门开了,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位是谈太阶医生,协和医院最优秀的外科医生之一。"戴维斯介绍道,“谈医生从小生活在城市,后来从学校毕业后在协和医院工作,对乡村及战地情况还不甚了解。我和吴院长商量后,决定调他去你们前线。我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柳峰紧紧握住谈医生的手:"太感谢了!我们的伤员正需要你这样的专业医生。"

谈太阶问:"柳先生,你们的医院在..."

"在京山县的山沟里。"柳峰眼中闪着光,"条件艰苦,但战士们都很勇敢。你去了,一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谈太阶激动地说:"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太好了!"柳峰转向戴维斯,"药品我们会通过地下交通线分批运输。至于谈医生,明天一早我就带他启程。"

三人站在窗前,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参考书目:

1、《五月榴花照眼明》,安娥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中国的战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著,江枫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