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1章 甲午第一谍案
宗方小太郎,已把武汉视为第二故乡,说自己祖上就是中国人,重新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万分幸福,深得那些没良心、不会感恩的会党认同。
以《汉报》为阵地,他积极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新主张,集中阐述“富强之道”,重点围绕:练兵、理财、兴学、重农、惠商、开矿等方面,配发了不少专精社论。
再后来,又积极筹办福建《闽报》,参与发起东亚同文会,出任汉口支部主任。
1923年,不幸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享年勉强60。
本子的甲午传奇间谍,还有位出神入化的青葱靓仔石川伍一。
石川伍一,1866~1894,秋田人,兴亚学校中文专业出身,18岁正赶上中法战争潜赴中国活动。
按照荒尾精的“四百余州探险”谍报部署,深入到西南部的山村乡野搜集情报,足迹遍布云贵川,远至西藏地区。
在四川活动了很长时间,基本摸清了西南情况,绘制了精确地图,下笔探险的调查报告,成为军部至宝,得到了日本高层的高度赞扬。
直到甲午前两年1892,石川伍一才出色的完成了整个西南区域的调查任务,被汉口乐善堂派往天津卫,继续间谍的干活。
石川伍一到任天津,即为乐善堂天津、北京支部主任,兼使馆武官井上敏夫海军少佐助手。
1893年5月,井上敏夫和石川伍一,乘小火轮2次出海侦测威海卫、旅顺口,以及**西海岸大同江、汉江仁川口等水文、地形。
度娘上石川名下的这些详实图文资料,当然为联合舰队的行动扫清了障碍,但实际是漏了:鸭绿江口的大东沟。
看来,清军入朝增援登陆大东沟,无疑是正确的,估计联合舰队在大同江口独守空等了不是一天两天,临时才上溯横击的大东沟。
又看来,石川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那种单飞神蝶,做等高等深斜线这些高等数学题功夫,比宗方小太郎差了不少火候。
但石川清纯靓丽,有自己的强项,他控有金木水火土乾坤7大美色,一旦出手,对方必中其一,不出一周,绝对的手到擒拿——
1893年6月末的一天,他当天即拿下天津卫城营弁目汪开甲,为他当了指路大仙。
8月,又以松昌洋行职员身份掩护,说到要采购大清军火,结识了中堂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的三密:刘树棻。
又称:刘棻、刘芬,欺他只是个普通职员便狮子大开口,结果被他三天拿下。
事后,据刘树棻供述:自己是色子头上一把刀,实在推不掉,已经拒绝过他两次,都没用,第3回才上了石川的寡当,栽倒在一中年寡妇怀里。
向石川提供过3次情报:
第一次,1894年2月间,给他“开过海军炮械清单”,包括“将各军械营枪炮、刀矛、火药、子弹数目清册”“军械所东局、海光寺各局制造子药每天多少、现存多少底册”,都照抄了一份;
第二次,同年6月上旬,石川要他查清天津海军基地驻防情况,他是“照册写出,封在信内交王大顺顺便带回”;
第三次,丰岛海战前夕,向石川提供了所谓的中国派兵情形,实际只是一些传闻,并不确切。
但7月23日,北洋租用的英国高升、飞鲸、爱仁3艘商船,从天津大沽出发运兵牙山,还是在黄海上被赶来的日舰截击,沉了1艘,损失重大。
刘树棻的这些供词,是在石川伍一被捕后才有的,不认也得认,自然不差。
过去说本子间谍,似有全民性质的女子当先,咱们还不信,现在本子黄业横扫全球,人人为师,应该理解了吧。
石川伍一,是怎么被捕的?
就是一年后宣战当天,天津乱民硬闯重庆号,抢得了他写的一封谍报,而他没撤退,而是潜伏下来准备再干大票,结果中招——8月4日被捕,供出间谍罪行。
石川落网受审,史称:甲午日谍第一案,1894年9月20日午时,与刘树棻、王大顺等案犯一道依律绑赴天津市曹,砍头处决,年仅37岁。
但因他而起的甲午谍案,并未随之终结,就是张士珩是不是已被他收买?
战时,张士珩常与李鸿章、李经方、张佩纶等在密室策划,研究战略,战后台谏弹劾:李鸿章任人唯亲,自成体系,波及张士珩、张佩纶,尤其是后者只好辞职离岗,下海自谋生路去了。
在威海自尽的护军统领张文宣,也是中堂外甥,结局够惨的了,但张士珩命运却不一样。
张士珩,1857~1918,字楚宝,晚年自号因觉生,举人出身,进士不第,亦即前文所谓的为日谍收买的军机,正式职务为天津军械局总办,并非军机处大臣。
有人参奏他张士珩:盗卖军火,得银数十万两,刑部命王文锦确查具奏——张士珩所卖军械,多为日本人买去。
他到底有没有中过石川的阴阳大法损招,大妈太后看时莞尔一笑,心想寡妇怎么了?要是落在老娘手里让你渣滓都没有,卒令:张之洞、福润2人彻查,一定要将张士珩速密查拿归案。
张士珩被迫不过,只得向张之洞投案。
张之洞也亲自提审张士珩,大处着眼,按律惩办,终以玩视防务将其革职放野。
自从中法战争,张之洞就是李中堂的知音,二人苦衷均互相倾述,甚至互点迷津,相为支撑,能把他外甥怎么样,不当成自己外甥就不错的了。
关键是,张士珩后来又主持过江南制造局6年,比他在天津军械局时间还长——
他在任内,制造洋枪、洋炮、新式军械、弹药,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并能自制镪酸,已经俨然军火专家。
光卅三年1907,张士珩为山东补用道,因独资创办武备学堂,交军机处存记,得升二品衔分省补用道,又因筹助巨款,赏头品顶戴。
宣三年1911,因辛亥革命遁居青岛, 1915民四年三廿一,被袁世凯任命为造币总监,数月后因病去职,病逝6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