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随机应变
上回说到,金歌实施的“借酒杀人”计划得手后,在后半夜就带着孙超和刘海离开了哈尔滨城区,躲到了郊外。他们原计划直奔佳木斯,可是没有交通工具,步行到佳木斯,显然那得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特派员,从哈尔滨到佳木斯有三百多公里,咱们就是走个两天两夜也到不了啊。”孙超望了望漆黑的夜空,停下来说道。
“可是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们就是想坐火车也没地方上车呀。”刘海也是无奈地说道。
这时,远处传来一列货运列车运行时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声音。
“有办法了,咱们扒火车去佳木斯。”金歌听到火车的声音后说道。
“扒火车?这可都是拉煤的火车,我们俩无所谓,特派员能行吗?”孙超用疑惑的眼光看着金歌。
“怎么?我就不能扒火车了?这可是当年军统培训的一个重要科目。再说,拉煤的火车更好,更有利于我们隐藏。到时候看情况,如果天还没亮,就跟着火车进入城区。如果快天亮了,火车还没有进城,我们就提前跳下火车徒步进城。”金歌拿定了主意。
“这一趟火车肯定是赶不上了,下一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来。”刘海望着已经驶过去的火车小声嘀咕道。
“放心吧,这条铁路从十年前就开始动工,在建成松花江铁路大桥后,于五年前实现了全线通车运营,现在佳木斯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往来的货运列车多的是。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十来分钟后肯定会有火车经过的。”金歌显然对东北铁路情况做了不少的功课。
“没想到特派员把东北的铁路运行情况了解的这么透彻,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相信你。”孙超在吹捧了一下金歌后,内心也在暗暗佩服她的睿智。
“走,咱们到铁路边上去。”金歌一挥手,孙超在前探路,她走在中间,刘海负责断后,三个人朝着铁路边跑去。
“快趴下,小鬼子的铁路巡甲车来了。”孙超轻轻喊了一声,用手示意金歌和刘海快趴下。只见铁轨上一辆类似小坦克的巡甲车开着探照灯,慢慢驶了过来。
金歌和刘海赶紧趴在草丛中,巡甲车的探照灯光从他们身上扫了过去。
“特派员,咱们在哈尔滨多待了好几天,戴老板会不会早等急了?”刘海趴在金歌的身边问道。
“那还用说,我听说戴老板平时就住在办公室里,随时掌握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咱们出来这么长的时间了都没有回信,他能不急吗?”孙超在一旁说道。
“可是急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是孙**,翻个跟头就到了。”刘海调侃了几句。
“背后少议论长官。看,那边来了一辆货运列车,准备行动。”金歌制止了孙超和刘海的议论,指了指前面出现的一道亮光说道。
孙超和刘海抬头一看,果然一列火车慢悠悠地从前面开了过来。
金歌他们三个人弓着腰,悄悄接近了铁轨,然后趴在一个小沟里,等这列火车车头开过去后,他们瞅准机会跟着火车跑了几步,抓住车厢上的把守、铁栏杆,飞身一跃跳进了拉煤的车厢里。
“趁着天还没亮,你们俩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我来警戒。”金歌望着眼前的两个小伙子,脸上早已被那些煤炭弄得满脸黑了。
“特派员,还是你先休息,我来警戒。我现在还不困。”刘海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
金歌见刘海抢着警戒,心里也是一热。就这样,三个人轮流值班,坐在煤堆上,靠在车厢角落里休息了一会。天快亮时,火车驶入了佳木斯。
金歌带着孙超和刘海跳下火车,躲进了铁路附近的一处废弃的仓库里。他们赶紧换下了被煤弄脏的外套,刘海从仓库里,找到了一个破铁筒,里面存有一点的雨水,三个人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用这点水洗了洗脸和胳膊,然后走到了大街上。
此时,天已微微放亮,街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金歌带着孙超和刘海到一家早点铺吃了早餐,顺便观察周围的情况。
在金歌看来,佳木斯的日伪宪特警也非常的多,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巡逻的日军及警察,一些重要的路口还都设有关卡,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盘查。
吃过早餐后,金歌他们先找个地方住下来。金歌还是以来自大上海的当红歌星的身份,住进了佳木斯最豪华的一家宾馆里,开始了第二次接头的准备。
军统在佳木斯原本是有一个情报站的,两年前被密探举报,遭到了特务机关和警察厅的破坏,情报站负责人及几名情报员都被特务给打死了。
这个情报站被破坏后,军统在佳木斯的情报工作基本上陷入了瘫痪。还剩下一个人,这个人,始终潜伏在警察厅的特务科里,一直没有暴露。重庆没敢贸然启动他。
重庆为何没有启动这个卧底?那是因为当时佳木斯情报站被特务机关破获时,这个卧底差一点暴露身份,戴老板随即严令他不得轻举妄动。
当时的情况是,特务科得到线报后,立刻部署警力实施抓捕,这个卧底为了营救这个情报站,想方设法在出发前打电话用暗语通知了情报站的负责人。
在行动过程中时,这个卧底想利用车辆故障来拖延抓捕时间,但是被特务科的马科长训斥了一通,当即拦下征用了一辆送货的社会卡车,抢先一步赶到了这个情报点。
这个卧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情报站的负责人和几名交通员在与特务和警察的激战中被打死。
说起军统的这个卧底,其经历是蛮丰富的,他也是戴老板看中的人,戴老板原本是不想启用他的,让他保持静默,深度潜伏,等到关键时候再启用。如今,眼看着苏联要进攻关东军,日伪的统治快要完蛋了,这个卧底也该现身了。
所以,金歌在出发前,戴老板一再交代,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启用这个卧底,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因为在戴老板看来,这个卧底一旦启用,基本上就离暴露不远了。
金歌第一次接头失败后,在哈尔滨已经没有了接头的人,她要想完成这次搜集要塞情报的任务就必须启动这个卧底。她知道,如果没有当地情报人员的接应和配合,光靠她和两个特工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搜集要塞情报任务的。
“刘海,你马上去办一件事。”安顿下来后,金歌让刘海去报社刊登一则启事,内容是:表哥,我后天上午十点到佳木斯,请安排接站。落款是:表妹山歌。
金歌设计的这份启事,其用词还是颇有学问的。金歌担心特务机关和警察厅破解其中密语,就在启事中设了一个陷阱,明明自己已经到达了佳木斯,却说后天才到,而后天十点则是接头的时间,地点就设在火车站东侧的一个名为“山歌宾馆”的酒店里。
果然,对于报纸上刊登出的这些启事类的信息,特务机关和警察厅早已密切关注。专门负责破译这类启事的破译小组,经过逐字逐句的分析破译,认为这则启事,肯定是在暗示延安或重庆方面派人来了,要和当地的潜伏人员接头。
那么,特务机关和警察厅会对金歌他们实施抓捕吗?咱们下回接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