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荷姐
杜荷和冯志宇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冯志宇的手搭在杜荷的肩膀,两人亲密“无间”地正说悄悄话,房门“咚”一下被猛地推开,杜荷的丈夫李岩闯了进来。他身后,是杜荷的秘书小林,她一脸的惶恐。
杜荷和冯志宇都吓了一大跳,两人瞬间分开。冯志宇随即跳起来,脸上现出谦恭的表情,带着颤音问道:
“三哥,你这是,怎么又回来了?”
李岩张口就骂:“你小子啥时来的,不在芳州好好上班,你成天胡转悠个屁呀!”
李岩原在月山市的西山区政府,七天前刚调去了芳州市代管的江湾市。前晚回到月山处理些事务,今天一早带着司机驱车返回江湾。杜荷亲眼看见他的汽车出了宿舍院,却没想到他竟然又杀了一个“回马枪”,然后恰巧看到了最不应该让他看见的一幕!
冯志宇脸红心跳,忙不迭地解释:“没,没有。我们集团临时开、开会,我正好过来,跟我三嫂说说……”
他“三嫂”接上:“就是那个矿土厂的事儿。”接着又对冯志宇说:“办那个厂子光明正大,谁查也不用紧张。行了你快去开会去吧。”
“等一下,”李岩拦住了冯志宇,却对着杜荷说:“我就是因为你们那个破厂子。刚才在路上,区府办的老荆给我打手机,说新源村的黄村长被打,有人说是矿土厂的人干的,已经报警了。我刚走两天,你们就给我惹事,啊?”
杜荷抢着说:“这跟志宇没关系。我怕你生气没敢跟你说。姓黄的欺人太甚,他们上我的工地闹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越来越不像话。那天我过去,他竟然指着鼻子骂我,骂的难听死了,你说他该打不该打。他还报警?我没让警察抓他就给他天大的面子了,他恶人先告状啊……”
见杜荷越说越气,脸红脖子粗的,李岩打断她,放缓口气说:“好了好了,我不是不了解情况嘛。既然这样,我让老荆处理善后。不过”他又严肃起来“党员干部不能经商办企业,你们还是注意一点的好。行了,我接着赶回江湾。”
他又问冯志宇:“你今天回去不回去,有空你帮我收拾一下那边的房子。”
冯志宇忙说:“我下午就回去,晚上我去你那里。”
李岩走后,冯志宇问杜荷:“我也走吧,别让这老小子再来个回马枪。”
杜荷冷笑一声:“晚了,他该看见的都看见了。你他妈的刚才离我那么近干什么?”
冯志宇愣了一下,突然发狠道:“也是啊,反正就这样了,他奶奶的谁怕谁啊。”说着,他猛地抱住杜荷,疯狂地在她脸上唇上额头上一阵狂吻。
冯志宇管李岩叫“三哥”,实际上他并不是李岩的弟弟,只是他名义上的“表弟”。
李岩的母亲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冯铁栓,一直在鲁中山区务农。李岩这个舅舅婚后多年没有孩子,但他的“内弟”却一连生了六胎,便将其中最小的男孩送给了他,改名叫冯志宇。
李岩当了区商业局的副局长之后,他妈让他“提携”一下老家的亲戚。于是冯志宇就来到了大城市月山,投奔了这个“有本事”的三哥。
李岩先让冯志宇到驾校学开车,然后安排他进了商业局的车队。一年之后,李岩那个当“铁路干部”的大嫂帮忙,又让冯志宇进了铁路,成了正式的国家职工。八年后,冯志宇当到了芳州丰远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冯志宇刚来月山时,曾经在“三哥”家里住了四天。也就是不到一百小时的时间,但貌美如花的“三嫂”杜荷,却在他心目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三嫂比三哥小两岁,比“宇表弟”大六岁。可当时看起来,芳龄二十六,并且有个5岁男孩的杜荷,好像比冯志宇还要年轻。
冯志宇开始还担心杜荷不欢迎他这个“假表弟”。没想到三嫂对他极好,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后来,李岩给冯志宇找了住处,他临搬走时,竟然满心的恋恋不舍,他自己感觉,“三嫂”好像跟他的感觉差不多。
接下来的将近两年时间,冯志宇跟三哥一家来往密切。那时正值三哥“仕途”的关键期,他成天忙的不见人影。于是三哥家里的各种活儿,大到搬家、装修,小到柴米油盐,冯志宇几乎全都包揽了。以至于后来冯志宇“入路”,分配去了芳州火车站,好长一段时间里,杜荷都适应不过来。
杜荷“不好受”,冯志宇比她更甚。到了芳州他才意识到,他已经不可抑止地爱上“三嫂”了。
他也知道这很不道德,因为三哥一直都对他很好。但是一方面,感情这玩意儿“天马行空”,它完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通俗点说就是“没办法”;另一方面,他早就发现三嫂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如果还说不上“痛苦”的话。
这里的原因很多,有些他能猜出来,有些他完全不知道。
他知道的是,他喜欢三嫂,喜欢程度到了“极致”。八年来,他把自己的脑海中的女人全部清空,充满150亿个神经元的巨大天地,就住着他“荷姐”一个人。
但今天他却“马失前蹄”,他和杜荷都没想到李岩的这手“回马枪”。因为杜荷的办公室还有个外间,那有秘书小林看门,他俩就有点麻痹大意。唯独没想到,小林谁都可以拦,唯独是不敢拦李岩的。
其实,冯志宇早就有了“长远”打算。因为他很清楚,杜荷跟李岩的关系长不了。只不过李岩目前的“仕途”发展良好,不愿意让“离婚”之类的负面新闻影响形象。既然将来的分手确定无疑,那就得未雨绸缪。冯志宇的打算就是,真到了那一天,他就带着“荷姐”移居海外。
但这个计划必须得秘密进行,绝对不能让李岩察觉。到目前为止,这个“长远规划”进行的很顺利。但今天这件事提醒了他俩,以后他们一定要小心谨慎,把握好分寸,千万不能再节外生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