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红色秘营

18 探秘古藏兵洞追寻前人抗敌足迹

这次洪灾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军工基地(也都是借的民房)和沿河村屋,都需要进一步做防洪防灾准备。河道的清理迫在眉睫。

王大河和宋天秀沿着村里这条宽大的**水河,下到河道边走边观察,从西山河水源头仔细察看河道上下,在离西山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地理位置非常奇特的河岔子。

这个河岔,不下到河道看不出来,这里的河道沿山而下,一侧地势明显较高,洪水基本进不了河岔。河道南侧坝壁兀立着几块一人多高嶙峋的大石,这几块大石遮挡了一条十几米宽、大约二十多间房子大小的干枯河岔。

河岔上方有天然石硼山路当顶,深处有一条宽窄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通往西山。大河和天秀问了村里几位高龄老人,得知这条河岔是古代藏兵洞,这地方村里一些老人还记得祖辈流传的古老传说。

深处那条仅一人宽,能凑合往前走的缝隙越走越陡,犹如爬山。出口两旁,峰峦陡立,峥嵘险峻,几块几乎与石崖一体的山石,遮挡了外界对狭窄出口的视线,真是天然的隐秘之处。

不知道是在那一个久远的年代,外族侵犯,山外战乱,有一群当地守军战败,士兵溃退进山,为了躲避追兵,他们四处寻找山洞。

但马石山脉的几个大山洞都不隐蔽,且藏不下这几十个人,躲来躲去来到了深山里的千石村,最后在好心村人的指点下找到了这个河岔洞。

他们把河岔洞里简单修缮了一下,在这个洞里住了好些日子。白天蛰伏,夜里从洞深处那条缝隙上山找吃的。

这些士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息,恢复了精气神和士气,和山外大部队取得了联系,走出了山区,后来听说,溃兵出山后与山外的将士们一鼓作气赶走了外敌。

从此,村里人便把这个河岔洞叫做藏兵洞。因为年久荒废,早已被大多数村人们淡忘了。外村人更不知道。

年代久远,洞里已经找不到当年有人住过的痕迹,只看到在洞里的墙壁上有许多道刻痕,天秀猜想这是当年那些士兵用硬器刻下用来记时间。

那一道道深深的刻痕,诉说着当年那些抵抗侵略者的溃兵们心中的不甘和复仇的期盼,这些男儿们定是怀着一定要收复故土的决心,蛰伏在这深山古洞。

大河和天秀立刻决定把这里稍微修缮一下,作为军工基地和部分村民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难场所。

此刻的王大河和宋天秀万万没想到,这个隐秘的河岔藏兵洞,在不久后的马石山突围战中,起到了救死护伤助力养息东山再起的重要作用。

走访后大河和天秀分析了这次洪水肆虐的原因,一是**河经过多年的山洪卷乱石顺河而下,在村中较窄的河段淤积了大量乱石和泥沙,二是军工基地的房屋年久失修,几处院墙、院门和屋顶需要加固。

在洪水水位下降到大约两尺左右时,农救会和妇救会开了动员会,全村青壮年和姑娘媳妇们按照部署,下到河里清理乱石和淤泥。

把乱石搬出河道用小车推往下游宽阔地带。山石沉重,青壮年们磨破了老茧手,碰破了腿脚仍然咬牙坚持,河道里还有堵水清理淤泥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在姑娘媳妇们面前,男人们谁也不肯示弱地搬石头推淤泥。

小伙子们赤着臂膀合力搬着乱石,汗水顺着脸庞和胸膛滴到河水里,他们时不时欢笑着捧起河水洗把脸,又撩着水互相泼水仿佛回到了童年。

连着整修了好几天,河道清理的干干净净,河水流到这里再也不受堵,欢快地畅流而下,朝着东边山里风景秀丽的小山峡奔去。

农救会员们又忙活被服厂的房屋和院墙的维修。上山割贝草整修房顶、挖黄泥造土坯修理裁衣台、搬石头加固院墙。连被服厂工人住宿的土炕和做饭的大灶都修整了一遍。

**河清理流畅了,军工基地房屋修缮好了。真累呀,乡亲们累到一进门上了炕饭也顾不上吃,躺下来美美地睡上半晌午。这几天大伙觉得比平时下地上山干活可累多了。

歇了几天,王大河找了十几个农救会小伙,把那处隐秘的河岔铺上了平整的石板,还在通往后山的出口处砌了两个锅灶,上山砍了几垛柴火、割了些贝草。

小伙子们打趣王大河:大河,咋想起整这些?你和天秀想搬过来单过?大河拍了一下小伙子肩膀:被服厂宋指导员不是说了么:平时想战时、防患于未然。

小伙子呵呵乐:大河,跟宋指导员学会文绉绉的了,这不就是上山打猎套兔子跟兔子学的招:狡兔三窟么。大河撇了一眼小伙:你这句更文。

上一章目录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