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走西口的后代
第六十八章、走西口的后代
简珍的办公室里简单的只有一张桌子,她想到了林风石会来找她,所以她并不感到意外。听林风石诉说着,简珍慢慢的开口:“风石,这是一道难解的题。一头是亲叔叔,一头是法律,你怎么选?”林风石苦笑一下:“如果可以选,我宁愿这件事从来也没发生。”
简珍理解他,这事肯定是他家人给他施加了压力。儿子能不听爹的话吗?作为律师,她更清楚法律的底线不能触碰。她劝林风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叔叔必须为他的行为负责。但我可以帮你联系受害者,看看是不是有和解的可能。”
林风石点点头,心里明白,这条路肯定不好走……
简珍安排了两家先见个面。吕親涯见到林风石,不知道是羞愧还是恼怒。林风石鼓足勇气,请求着:“婶子,”“你可别这么叫,我担不起,你还叫我親涯,”“我知道让你撤诉很难,但是我叔叔他还是真心的爱你……能不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一旦判了刑,他这一辈子就完了……你可以考虑要一点钱作为精神赔偿。”
“你说什么?你叔叔用身体侵犯了我,你现在还在用钱来羞辱我,留着钱给你叔叔买棺材吧。”
简珍眼看要谈不下去了急忙说:“親涯,风石不是这个意思,我们都为你感到难过。第一个丈夫死了,才说又找到了一个,大家都为你高兴呢!只是婚内强暴的鉴定很难,恐怕你也没有那么多的证据来证明吧?司法实践告诉人们,像你们这种情况一般会按家庭暴力处理。再说了,“婚姻有契约性”,虽然你们正在闹离婚,但是你们毕竟还没有离,这件事你要想清楚了……”
吕親涯低着头,泪水在不停的打转:“风石,你以为我想这样吗?你叔叔昨晚的行为,彻底摧毁了我对他的信任。”“是呀,两口子有什么话不能好好的说,非要动粗呢?”
雁林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他的案子很快移交到检察院,并已经提起公诉。简珍还是想从吕親涯那打开缺口,她再次找到吕親涯:“你想好了吗?”“想好了又能怎么样,这个案子快要开庭了。”“你可是当庭提出撤诉,法官会认真考虑当事人的意见,更不用说你这个受害人了……”
简珍知道,让吕親涯做出让步——难。她明白,这场风波没那么容易平息,只能交给法庭来审判。“法律是用来约束大众的,制裁的只是犯罪分子。”她更清楚这给当事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法庭上,简珍作为雁林的辩护人,提出来几条质疑,让原告很难自圆其说。最后判**未遂有期徒刑三年,缓期执行。
吕親涯觉得丢人,自己离开了红泥井村,林风石站在村口,望着吕親涯远去的背影,心里想:“婶子走了,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想:“这场离婚闹剧最后用法律的办法解决了,但是,人性的复杂,远远不是法律所能完全涵盖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在内心深处回忆着那场闹剧带来的震撼。这对于林风石来说,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亲情,他更明白,法律的框架下,每个人的行为都需受到约束,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是他不会缺席。
一段本来就没有爱情的婚姻,最后用这样的方法画上了句号。雁林被限制出行,吕親涯还得过从前的日子,林发石他爹总觉得心里堵得慌,才说自己的老兄弟找了一个好女人过日子,没想到他不自重,触犯了法律。
林发石见爹整日闷闷不乐,他跟爹商量:“眼看着就是你的生日了,以前娘在的时候,总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热闹一下,现在我跟你办一个生日宴。”爹没说什么,只是脸上露出来久违的笑……
林风石他爹算同意了。他找简珍商量,简珍说:“让叔叔去城里的大酒店过生日吧!那里刚建好的走西口一条街,叔叔见了一定会高兴。”“酒席主持还找鹤凝羽,你看怎么样?”“我就知道你还是忘不了她。”林风石尴尬的笑笑。两个人准备着六十大寿的事情。大酒店的走西口大厅装潢古朴,大厅门口的古老的木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简珍说:“我妈妈的复兴大酒店在鹿城的西北门外,那里正在修建走西口文化一条街。当然大酒店也化在一条街的范畴内,鹿城背靠阴山山脉,南临黄河几字湾的顶端,她的发展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充满着岁月的沧桑。”
宴席上,林自贡双手颤抖着说:“我是跟着父亲从山西的五寨县过雁门关,一路走来,过了杀虎口,来到内蒙古的鹿城,固阳县管辖的红泥井村,我们是走西口来的。”
“在过去那些日里。山西、陕西,河北的老百姓背上行李卷,他们喝了“摔碗酒”,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故土。用脚步丈量着山河,一步步踏入鹿城这片土地。他们刀耕火种,垦荒造田,自己盖房子做买卖,是他们这些走西口的人让鹿城的街道渐渐的有了人气,让炊烟袅袅升起。”林自贡抹了一把脸上的水。
接着说:“这里的方言太多了,风俗习惯汇聚南北,美食风味来自东西,文化孕育着古老的情怀,各民族的人们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
主持人鹤凝羽说:“鹿城是草原丝绸之路和**茶道上的重要的集散地,也是走西口人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鹿城因水陆交通而兴起,自古鹿城就有水旱码头的称呼。
这座城市的兴起,是由于晋商的来往贸易。清朝的中晚期,从鹿城出发的驼队可以远至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罕省首府)及科布多(今蒙古国科布多省首府)。
从鹿城走水运的商船往西可到达宁夏、往东到山西省的河曲县。建国以后,鹿城水、陆、空交通更加便捷,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皮毛、粮食、药材的集散地,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更加紧密。”
“自古以来,鹿城是各民族共同生息繁衍的地方。清康熙中期,逐步放开了明长城一线的封禁政策,晋、陕、冀一带的农民、商人、小手工业生产者,进入鹿城,与在这里生活的蒙古族同胞携手并进,逐渐形成了最早的鹿城村、鹿城镇。
在河北一带有“赶鹿城集”的说法。清同治年间,随着清政府用兵西北,鹿城驻扎重兵、他们修筑城池,成为晚清西北口外的门户。后来,鹿城由镇改为县、市,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