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契丹之梦

第051章:娶亲

宝钢院里刚铸造了铜火炮,铸造用砂型的材料都齐全,所以很快就做出了一批轴和轴承座的铜坯料。

做铜轴承的事已经交代下去了,已经找了一个手艺好的车床工匠到宝钢院来加工铜轴承,切削铜料的刀具也交给了工头。

现在用的木头轴承最早是手工制作的,有了车床以后就用车床加工了,调来的这个车床就是专做木头轴承的。木头原料换成铜原料,它们的外形尺寸是一样的,因此装卡不需要改变,很方便就把铜料固定在卡盘上了。

在试验加工的时候,萧空宁没空,特意嘱咐格尔去宝钢院看看。

哥哥交代的事情格尔当然要用心,他早早的就来了,看着工匠们忙碌。

此时的车床是一个工匠操作的,卡盘旋转的动力是工匠用脚踏动,手拿刀具依托着托板切削,这样的操作加工箭杆是没问题的,可是对于铜料不行。刀具啃不动的样子,手把不稳,直哆嗦。

工头也在旁边看着,他不断地看二爷的脸色,很担心的样子。格尔脸色的确不好看,依他的脾气是要骂人的。不过格尔随时记着哥哥的教导:不懂的事不要随便指手画脚。因此他始终没有说话,并且脸色慢慢变得平和了。

工匠头终于松了一口气,二爷没发脾气就好。

工头问:“这是怎么回事?刀具啃不动吗?”

那工匠忐忑地回答:“力道太大,把握不住。”

工头转头问格尔:“二爷您看是不是先停下来?”

格尔:“换人再试一试,实在不行就停下来吧。”

说完格尔转身就走了,因为他也不懂,并且他记住哥哥说过的话,不懂的不能乱说,当然这情况他会告诉他哥哥。

萧空宁听了格尔说的情况,想一想似乎知道了问题所在:刀具不稳,手把持不住应该的切削金属比切削木料力度大,应该使用机械固定的刀架而非手持。可是这就更接近现代车床,会导致车床的结构复杂起来,现在的机械制造能力恐怕无法做到。因陋就简的办法是加强对刀具的支撑,就是改进那个托板以减轻手的压力,最好把托板改成固定的。

刀具抖动用不上力,这与卡盘转速太低有关。现在的车床原本是切削木料的,对转速要求不高,可是对于切削铜料来说,高转速就很重要了。

还有一个关键点:现在工匠操作车床的方式都是脚踏让工件转动,操作刀具和动力都是一个人来做。如果改为像动力锯那样多人操作,提供动力的是另外的壮汉,就可以增加了动力,提高的转速。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总要到现场看一看,萧空宁抽空去了宝钢院,找来工匠重新演示一遍。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与他设想的一样,那就需要重新做一台专用于加工铜轴承的车床。

萧空宁设计了改进的车床图纸,交给工头,照此制作。

技术上的事任何时候都不能一蹴而就的,纠错修改总是难免的,这些细节乏味,我们就从简了。

总之,在萧空宁的监督之下,用了十几天时间造出了一台用于加工铜轴承的车床,终于解决了铜轴承加工的问题。

第一个加工好的铜轴承,让制造铜轴承的车床先用上,以改善加工精度,保证后面加工的质量,毕竟木轴承旋转不稳定,加工精度低。然后的产品用于动力锯,最后给所有车床都换上铜轴承。

效果特别明显的是动力锯,不用频繁换轴承了。轴承中开有油槽,保持润滑油。由于转动轻快(**力小),转速快了,旋转平稳,噪音也小了不少。

现在动力锯已经有很多台,伐木场有两台(一台工作,另一台备用),锦县造船场有两台,箭矢制作作坊有三台。

有一点要重新提一句:动力锯和车床这些装备都是严格控制在辽阳的兵营里(例外的是锦县造船场有两台动力锯,归渤海营管辖),外人是看不到的,即便有人听到些只言片语,也没亲眼见过。其他人只是知道辽东生产的箭矢质量好价格便宜,其他的一概不知道。当然皇上和朝廷大臣还是知道有车床这回事,保密只是对普通人,不能对朝廷。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又到了新的一年,这一年是辽景帝的保宁6年,公元974年。

刚过了年的正月里,萧空宁娶亲了。这是皇帝指婚,朝中重臣韩德让奉旨送亲和主持婚礼。

萧空宁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是辽冀总督,婚事自然不能马虎,一切都要按规矩办。

看到辽阳城上下因为自己的婚事热闹非凡,萧空宁却是如梦幻般的感觉,有点缺少真实感。是高兴欢喜吗?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时不时的会为这事儿失神发呆。

限于此时的礼教,自己的生母没有应有的地位,于是内宅竟然没有主事之人了。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吴先生,请吴先生的夫人到总督官邸主持内务,不管怎么说吴先生算是他的近便人。再找几个婆子,内宅也算井井有条。

外事上本应有他的弟弟主持,但是格尔尚未成年,更要紧的是他缺少主见,于是只能是名义上的主事人,实际上是由卫队长特里指挥着几个军官在料理。

还是因为生母的身份所限,没有能够出面招待女客的。只好请来几个官员的夫人来招待来宾女眷。

在大门以内院子里的喜棚已经搭起来了,厨灶也搭起来了,各色食材一筐一筐的摆了一排,账房先生和账册也都就绪,总之诸事齐备只等开席了。

虽然还没到正曰子,却已经陆续有官员上门道贺,于是非正式的酒席也就开始热闹起来。

到了正月初十,装饰一新的花轿已经摆在喜棚前,这时候喜宴也算正式开始了。按照此时的规矩,这天是本族近亲同堂宴会,然后是催妆,迎妆。

萧空宁在辽阳城没有族人,于是城中各级官员纷纷来捧场。

午饭后,就要上催妆的戏码,催妆就是催促女方快点发嫁妆。对此特里与格尔已经合计好的,为了壮声势,特里带上几个护卫队军官凑成八人前去催妆。因为都是军官,穿着军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三十多护卫队的兵丁,煞是威风,浩浩荡荡的队伍往韩姑娘临时住的院子去了。此时他们是催妆人。

过一会儿那边的送妆队伍出发来总督府,送妆就是送嫁妆的。送妆人也是军人,可是服装不一样,送妆的人是韩德让的营兵,与护卫队不同,是正规军人的装束。

辽阳城不大,这个喜事让全城都热闹起来。总督府门前不断又兵丁跑来跑去通报消息的,韩姑娘那边发奁了,这边就得了消息。萧空宁带着他的弟弟格尔迎候在大门前迎妆,一旁的鼓乐队奏乐,锣鼓喧天。

从韩姑娘住处过来的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占满了一条街,排场很大。

打头的是六十四抬的家具,上等的木材制作的桌椅箱柜一应俱全,抬进总督府,按着内宅已经测量过的的地方逐一安放。

而后三十八抬的衾被枕褥、幔帐挂帘、四季衣裳并尺头衣料等等。这些都是捡现用的摊铺悬挂,其余的放入库房。

接着是悬挂摆设了,就是书画古玩之类的。这些也是挑喜庆吉利的先悬挂摆放起来。

大件之后便是琐碎之物了,头面首饰、胭脂水粉等等的。最后居然还有还有四个丫鬟和两户粗使仆妇。

所有的这些当然都是韩德让主办的,出资的当然是皇上,萧空宁也要出资补贴。

礼单终于念完了,念帖的人喊得喉咙干渴,端起大碗喝了一碗凉茶,然后找格尔道喜兼要赏钱去了。

嫁妆都安置妥当后就开了酒宴,客人中最尊贵的是韩德让,有辽东的高官陪同,在正堂屋单设一桌。其余的都在前院开席吃酒,偌大的院子顿时光酬交错,响起了大呼小叫的酒令。

萧空宁先到堂屋给韩德让敬酒,然后到前院酒席。作为新郎官的萧空宁此时不是总督的身份了,新婚三天没大小嘛。那些大小官员们,甚至还有护卫队的小军官们,他们可算是逮住了机会,猛劲的给新郎官灌酒。幸好有特里过来为萧空宁挡酒,替他喝了不少杯,才没有被灌醉。

他没有喝醉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年代的酒度数低,就类似于现代里南方的酒酿或米酒,甜滋滋的不醉人。

最后特里吩咐兵丁抬出事前包好的银封和成串的铜钱,这是赏银,一一分发。

未完待续。

—end—

上一章目录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