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菊花台
因为二虎的事,司马熙专程回庄一趟,说祖员外又来县衙找过,因为祖亦农已经签字画押,又有证人证词,整个案子做的铁桶一般,祖员外虽然恼怒却找不出毛病来,恨恨地走了。
司马熙喝令小五儿在家老实呆一段时间,当然小五儿说的那蕨根粉也不能耽误,让苏大郎去山里全根全须地挖了一车蕨菜,移植到小五儿屋后的林荫里。
又让黄家兄弟和安大富等人给庄里少年们找点事做,省了他们无事生非。
众人商量了半天,只好给庄子加个长长的结实的围墙。少年们每天上山砍竹子,田边挖土打坯,两个月过去,愣是将几十亩地围了起来。
舒州气侯湿润,夏季潮热,又多蚊虫,小五儿觉得一天都是粘的,便仿照后世简约款式,缝制了几套内衣,外面罩上改良版的短衫长裤,顿感清爽许多。
庄子里妇人们看小五儿隐隐露出女儿体态来,不免大惊小怪,找秦氏去问三问四。
小五儿已经十八岁,算是老姑娘了,秦氏急着要给她找人家,因此也不再避讳,对了安婶儿等人将早年逃难时候的难处一一说了。
众人南下有兰家照应,还尚且风餐露宿,怎会不理解?更何况以后还要依靠兰家,并没人在庄子里乱讲,至于私下怎么说,小五儿劝秦氏听不到就当作没有,过了一阵,渐渐习惯,便没人提起了。
蕨根粉虽研制出来,但是出粉量低,小五儿只怕人们见蕨根粉有利可图,将蕨菜挖得绝种了,因此一直压着没说。
她想研制榨油技术,却一时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又想不出别的什么农产品深加工的好法子来,便坐在桌前翻看《齐民要术》,见里面有榨油之术,还提到了四种可榨油的植物:芝麻、蔓菁、大麻、荏子,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市面上却只有麻油,其余三种油并没面世。况且工艺复杂,需要器械,不是她一个人能完成的,便又搁置了。
这天忽然看到书中提及粉英,看那做法推测这粉英便是淀粉,此时还没有红薯,记得后世绿豆粉丝莹洁细白,便去找秦氏问道:“绿豆能做豆腐么?”
秦氏说:“不能吧,从来没见说有绿豆豆腐,只有绿豆沙。”
“那我去用绿豆做点豆腐试试。”
秦氏汗颜,只是见过小五儿试做挂面,也盼着她能再做出别的好东西来,因此并不责怪,还跟着到了豆腐坊里,指点着她磨豆浆,过滤渣滓,又亲手点了两小吊锅的卤,却都没成豆腐。
两个人都是热得一身汗,天色晚了,便自去歇息,秦氏道:“这等热天,一宿过去剩下的豆浆恐怕会酸了……”边走边小声嘟囔着浪费了东西,罪过罪过。
第二天一早,小五儿就被秦氏叫了起来,说绿豆浆里沉淀出了奇怪的东西,小五儿到豆腐坊里看时,见秦氏已经将上面的**液都舀掉了,下面紧实细密的还真是淀粉,只是手感粗砺,想起硝的提纯,推测淀粉也需要提纯,便又加水再次沉淀,果然收获了雪白细腻的淀粉。
下午让黄二郎到邻村买的胡饼,晚饭便是搅的凉粉儿,拿麻油、醋、芫荽、蒜泥调的汤汁,吃起来清凉光滑、酸辣爽口,就着酥脆的胡饼,众人齐声夸赞。
第二天众人便都来学做绿豆淀粉,豆浆却怎么都不分层了,小五儿跑去看上次倒出来的浆水,闻到一股酸味,突然醒悟,原来还要发酵,忙将旧浆水倒进绿豆浆里,发酵之后果然又制出了淀粉。
随后又做了粉丝,只是太脆,韧性远不如后世的好,小五儿烦恼了一会儿也就明白了:是好事,没有食品添加剂。
赏姨回到庄子上看绿豆粉儿,顺便给众人买的点心团子等吃食,替小五儿留了一份,提到她房里。
小五儿正对着一桌子黄豆发呆,见赏姨进来,忙请她坐下,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一杯**茶,搁了两块冰糖。
赏姨见茶水是凉的,但色泽金黄,清香宜人,便喝了两口,只觉唇齿留芳,消烦去燥,不由夸道:“好茶汤。”
看见桌上放着数碟黄豆,有煮的,有炒的,有生的,有的已经碾的半碎……不知何用,便问道:“这是做甚?”
小五儿说:“芝麻能做麻油,我猜这黄豆也可出豆油去卖,只是琢磨好长时间了,却想不出法子来。”
赏姨笑道:“何必非要做那豆油?你这种清汤茶不是很好?”
小五儿听了心里一动,赏姨既然不认得**茶,那是不是现在还没有人喝这种茶?想起后世四大名菊里有三种产自安徽:黄山贡菊、滁菊、毫菊,只有杭白菊产自浙江,离舒州也不算远,岂不是一个极大的商机?!只是如何才能制出后世那样色香味俱佳的花茶呢?忽又想到,大不了从中层层挑选,分成等级,价钱逐层攀升就可……
赏姨见她呆坐不动,不知自己哪里说错惹到了她,只是赏姨素来爽朗,性格坚毅,因此,虽觉尴尬,还是笑着叫道:“小五儿?小五儿!”
小五儿醒过神来,笑道:“我刚才想的入神了,赏姨说的是。你可知喝的是什么茶?”见赏姨摇头,便起身从柜里拿出一个青瓷小罐子,揭开盖子笑道:“看,是**,我从药店几文钱买的这些。”
赏姨听了眼睛顿时亮了,虽然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建花圃、选品种、泡制鲜花……甚至几年后才能见成效,但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忽听小五儿又说道:“在西沟的时候我就自己做过**茶,采的山中野菊,可惜逃难时候丢了。这边定然也有很多野**,比如黄山,风景秀丽,说不定山谷里藏着更加灵秀芳香的**,还有附近的滁州、毫州,便是杭州、金陵等地,去寻些花种回来也可。”
“那不是说今年秋天就可以制作**茶了?”赏姨听了高兴地站起身来,兴奋地踱了几步,忽然看见小五儿窗根底里晾的内衣,纳罕道:“这是何物?”
小五儿拿起内衣来比划了一下,赏姨见这衣物简捷实用,想起口罩来,便说:“这个做了去卖,岂不也很好?”
衣服的款式都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小五儿不知道大宋的道德风俗能否接纳这种衣物,而且此时女子穿的是开裆裤或右开片裤,再加上一个没有松紧带的底裤岂不累赘?
赏姨听了她的顾虑,哈哈笑道:“为什么非要卖给女人?我做成男裤,赚男人的钱!”
小五儿再一次认识到了自己没有经商的天赋,赏姨胆大灵活、敢于尝试,天生就是个商场女强人。
其实**茶何尝不是个新鲜事物?只不过自己知道**茶能在茶文化中自成一家,所以才不担心,焉知内衣不能引领起一场服装革命?
司马熙吃了蚂蚁上树,喝了鸭血粉丝汤,又询问了绿豆粉丝的制作和存放,一下子便认定了这种食品,打算成立一批粉丝作坊,庄子这边凡事由黄家兄弟出面。
黄二郎怕有人认出他来,打算只做些敲边鼓、出主意和幕后事务。因此,有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事情他倒看得分明,听说要有大批人来庄子上学做粉丝,一下子想起了石员外说宿松扇子坊的话:“……带的脚店和酒楼都很红火……”,便去找小五儿商量,要开酒肆旅馆。
小五儿马上想起了后世的观光团过后,绿地被践踏,遍地塑料袋的样子,立刻戒心大起。在她心中,庄子就是家,她要的是一个幽静安逸的山间小屋,不是一座繁华的都市!因此她立即动身去找司马熙,一路上不停地完善着自己的想法。
“在县城建一套官府的旅店酒楼?有此必要吗?”司马熙听了她的建议颇感奇怪。
“怎么没必要?便如皖县的庆和堂一般,是一县里的社交文化中心……”小五儿说道:“眼下便要教大批人学会粉丝制作,何不在这边集中授课,省了干扰作坊;等粉丝大卖的时候,不知有多少行商要来进货,难道不该准备他们吃住的地方吗?以后出了新东西,少不得也要在这里发布,还有以后恐怕各地的官府都会派人来你这里学习……”
司马熙听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便说:“你先画了图拿出章程来,估算下要用多少钱,官府可有此等力量,如何筹备……”
小五儿道:“这个容易,县里富豪有的是,让他们认股出钱,以后赚了钱再分红,他们自己要到这边消费,也可打折……”
说着话,从桌上抽了张纸,从自己小包里取出碳化树枝,开始勾勒:“这边是议事厅,这边是大酒楼,这边一溜小吃店,中间是广场……”
想起以后**茶少不了也要在此推广,一时兴起,在纸下方随手写了几个字“**台”。
司马熙见她画的房子都是方的,极其丑陋,布图方式也不和众人一样,少不得自己重画了张工笔画,见**台这名字雅致,依样搬了过来。随后请了商会及众缙绅过来,听听众人意见。
这些人都知道宿松两县旅店餐饮何等红火,听了他的话都抢着要入股,司马熙便委托黄大郎和商会的人仔细商量,拿出个条款来。
此时正是万众一心,便大张旗鼓地运作起来。
粉丝培训班就在城里一处官产的房子里开办,以后便在这里回收粉丝,统一发售。
附近有个寺庙香火不旺,后院里有个极大的菜园子,众人商议好了,便买来建**台。
在外打工的百姓听说了,纷纷辞职回家,一时太湖县成了舒州官民茶余饭后的话题。
小五儿留在城里,和赏姨从生药铺子里进了一批**,自己精心挑选、再各自品尝,渐渐找出了规律,将花形完整花瓣厚实的选为优等,残缺不全,颜色发乌的则弃之不要,其余为良等。
除此之外,还挑出了一些又小又丑棕黄色的**,似是刚刚绽开便采摘下来的花蕾,试着泡了一下,出乎二人意料之外,味道更加馥郁,弃之实属可惜,拿去卖又和优等**品相不一致。小五儿干脆给它们重起了个名字,叫做蕾菊,价格反定到优等之上。
小五儿将三种**茶各包了些,拿去与司马熙品尝商议,怎知道司马熙现在成了大忙人,轻易见不到了。老肖说:“这一阵子总有人来拜访大官人,还有外县的官员想派人跟着学做粉丝的……我看你得着实等一会子。”
直等到吃了午饭,司马熙送走了客人,才回内衙见小五儿,说:“刚送走皖县祝县令和宿松程县令,他们俩来和我商议雇工的薪资,怕他们两县的人都来了太湖,约定好了才走。”小五儿听了,觉得这二人倒很有头脑,这样下去,《劳动法》都快面世了。
喝了两口**茶,司马熙不由得点头:“不错,以前只喝过菊井、菊普,**只是龙井、普洱的一味佐料。今天头一次单喝**,倒是格外清雅。不过,是药三分毒,**性凉,恐怕饮用也有禁忌,须得问过郎中才好。”
小五儿笑道:“司马大哥说得是,这个我已经问过紫影,她说只要不把**当饭吃,一般都没啥事儿,脾胃虚寒的人要加点枸杞一起饮用。”
司马熙听了点点头说:“现在不是**盛开的季节,想必你们手中也没多少菊茶,可有什么打算?”
小五儿将打算建花圃,去黄山杭州等地寻找**品种的事一一说了,又建议等**台建好启用的时候,再推出**茶。
司马熙说:“怪不得叫**台,原来在这里等着呢。你去写个章程上来,也好一一斟酌。”
小五儿应了,忙回去和赏姨、兰耀祖商量,连夜写出计划书来,第二天便拿着去了县衙。
这天是休沐日,司马熙却并不清闲,拜帖已经排到了后天,今天上午来的是望江县令,他不敢怠慢,忙迎接后衙来,让老肖田大智等人去安排陪同人员,两个人在中堂前坐下来喝茶攀谈。
这个望江县令也是来取经的,司马熙正陪着他探讨济民之策,忽见小五儿兴冲冲地拿着一本册子闯了进来,便向她使个眼色,继续陪客人说话。
小五儿笑了笑,看了客人一眼,忽然停住脚,盯着客人不动了。好在望江县令见她穿着短衣,只当是打杂的下人,并未在意,扫了一眼便转向司马熙继续粉丝的话题了。
司马熙心中不快,正要说话,小五儿已经快步进了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