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乡绅王云轩义救八路军干部
千石村大部分百姓在部队的帮助下冲出包围圈,王大河和宋天秀安排他们躲进了河道藏兵洞。但是洞小人多,人挤人几乎藏不住人了。
天大亮,王大河出了藏兵洞顺着河道查看村里的情况。只见全村有一半房屋被烧成残墙断壁,只有村**他堂叔伯大爷王云轩家,还有他几家邻居的房子完好无损。
王大河慢慢接近王云轩家想找点粮食,正好遇到王云轩家的老妈子出门去井台打水。
老妈子慌慌张张示意王大河赶紧进门以防再遇鬼子。王云轩正在正屋坐着抽烟,一见王大河进门,就仿佛看见主心骨一般让大河赶紧坐下。
大河说:“大爷,前几天我们几次挨家动员大家赶紧离开村子各自躲避鬼子,你家这是没躲还是从哪儿回来了?”
王云轩站起身来领着王大河往后院走。
后院柴垛后有一口枯井,这口枯井还是王云轩爷爷留下的。除了他们自己家的人,村里人并不知道他家有这个避难洞。
这口深深的枯井的半腰有个石头门,石门后面是个两间房子大小的避难洞。
王云轩拿起石头敲了四下井口,井洞有人探出头来。王云轩对井下轻声喊:“大河来了!”
喊声刚落,通信员露出头,一看真是王大河,回身把另外几名军政干部喊来出来。王大河诧异地看着王云轩:“大爷,您这是?”
王云轩微微一笑:“大河,你大爷我好歹也是走南闯北的人,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大爷我心里明白着”。
王大河拉着王云轩的手红了眼眶:“大爷!您这是冒着全家人的生命危险救了咱八路军和地方上的干部们!”
原来,当王大河他们挨家动员大家赶紧离村时,王云轩一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次鬼子大扫荡的严酷性。觉得全家老少就是逃到山外也难免会遇到鬼子。
于是全家人迅速带着铺盖、吃食和水,悄悄下到枯井里进了避难洞。
日伪军第一次进村只顾得搜索村人和粮食,没有注意到后院这个枯井,抢了些粮食和后院牲口棚里的马,便忙着继续往马石山驱赶在山外截到的逃难百姓们。
一家人在洞里听到马石山那边枪炮声不断,提心吊胆哆哆嗦嗦,好不容易挨到第三天凌晨,听着村里没有一点声响,王云轩和老伴就出了井口,悄悄开了街门探头往街上看。
不巧,鬼子杀了回马枪再次进村。
王云轩老两口从虚掩的街门缝,看到远处村口又来了鬼子。
而离他们家不远处的巷子口,有几个庄稼汉打扮的壮汉,正弯着腰顺着石墙跑到他家门口。
这几位是那天夜里,要进村帮助乡亲们脱险的军政干部。由于在进山的路上遇到驱赶着百姓的日伪军,他们只好躲在路边树林,这一耽搁,就错过了协助千石村全村撤离的时机。
此时的军政干部们懊恼的很,来晚了,没能和村里接上头,而不远处大批日伪军正从山道进村。
跑近王云轩家的区委通信员小李眼尖,他一眼看到正从门缝张望的王云轩老两口。说时迟那时快,通信员小李紧急之下二话不说接近街门悄声说:“两位,你们是王大河的大爷大妈是吧,我是八路通信员。
小通信员机灵,他知道村里人都知道八路军,但是区委,许多百姓不知道是干啥的。
通信员小李来过村里几次,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更知道名人王云轩的基本情况。
王云轩见鬼子离这条街已经很近了,情况紧急,一点没犹豫地对通信员说:“你们顺着我家院墙绕到后门,我老伴在后门等你们”。王云轩的老伴赶紧转身去开后门,让军政干部们下到枯井洞躲避。
接着王云轩的老伴跑进堂屋,从抽屉里拿出日本天皇签名的照片,从锅里拿了块煮熟的地瓜抹在照片背后,然后啪的一声把照片贴在宋绍晨和王萍的照片旁边。
鬼子中队长川合带着十多个兵,上了高台阶冲进住在村中间的王云轩家,一进堂屋一眼见着了昭和天皇骑着高头大马的照片,立刻一楞,他朝身后跟来的鬼子兵们挥了挥手让他们停住脚步留在院子里。
当他走近天皇照片看清照片上天皇的亲笔签名后,立刻哐的一个立正,向天皇照片敬礼,接着川合上下打量了一下站在八仙桌旁的赵云轩,一身绸缎长袍、拄着文明棍戴着日本生产的圆框眼镜不卑不吭。
又看了看贴在正面墙上另外两张照片:宋绍晨身穿白大褂露出里面的日式黄军装的照片、王萍在日本留学时跟着日本导师一起在手术室的工作照。
王云轩这些年在日本见过的日本军官多着了,他用在日本巡回演出学会的日语对川合说:“阁下请坐。”嘴上是这么说着,可川合看的出这个家中挂着天皇陛下亲笔签名照片、会说不熟练日语的中国乡绅一没把他放在眼里,二没有真欢迎他坐下的意思。
摸不透这个中国乡绅与天皇有什么关联,但是他明白天皇陛下签名的照片可不会轻易送人的,更别说这个与日本国隔着大海的中国偏远小山村的乡绅了。
看宋绍晨和王萍的照片都是和日方有关的身份。
川合心里明白,有这几张照片的不可惹,他脚跟一碰“嗨”了一声弯了弯腰,一挥手让部下们在屋里屋外后院搜了一遍。见部下们一无所获,就转身走出堂屋带着部下们出了大门。
这次是几个鬼子据点联合行动,由日军中队长川合率步兵小队长吉成部下四十多人,还有一个据点的步兵队进村再次搜索。鬼子又一次挨家挨户地搜刮粮食和牲畜,末了还放火烧了全村一部分房子。
站在王家的高台阶下,川合对他的部下发了命令,把搜抢到的粮食和花生油连坛子装上开来的卡车,牵上抢来的几头牛和马还有几头驴,再次派十几个日本兵去点火烧全村的房子,特别命令留下王云轩家前后左右两排房舍,以防止大火联烧到王宅。
除了王云轩家和前后左右两排房子没被烧,还有村西的陈尚家的西厢房在四周的残墙断壁中挺立着。
陈尚是独子,为了养活他瞎眼的老娘,这几天陈尚在山外别的村帮大户人家打短工。
当十七岁的鬼子兵高桥进了他的家门的时候,耳朵不大好使的瞎眼老娘以为是儿子回来了,她摸摸索索地在破旧的橱桌上端起盛了几个柿子的碗:“尚儿,是你回来了?昨晚上你二婶送了几个柿子来,妈一个没舍得吃给你留着,赶紧吃了吧。”
高桥虽然听不懂这个中国瞎老太太说的什么,但是他看的懂这个中国老太太脸上的表情。
这老太太满是皱纹的脸上此时绽开了**般的笑容,那笑容里除了饱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疼爱,还有一种期待。
她仰着头寻找孩子站立的方向,急切地希望孩子把碗里的柿子吃下去。
看着眼前这张流露出母爱的脸,十七岁的高桥想起了自己那独身一人在北海道乡下的奶奶。
半聋又瞎眼的陈尚妈用手**,在碗里拿起一个柿子朝着眼前送过去,高桥一口接住了柿子带皮嚼了几下咽了下去。
接着高桥把老太太抡到背上,背着她跨到院子里四下看了看,西厢房是独立的两间矮房。
高桥把瞎眼老太太放到西厢房地上,转身把门关上扣上锁链,然后点燃了手里的火把,把火把扔到了正屋房顶上。
海藻房顶顿时在秋风中烧了起来,高桥在正房的大火和西厢房瞎眼老太太的喊声中大步走到街中心集合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