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故事第十七章
商朝故事第十七章,一个政治家能不能成功,首先在于他是不是拥有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有眼光的政治家,可以在乱纷纷的动荡世界里,精确地捕捉到属于自己的利益,纵横捭阖地驾驭风云,制定出极富远见的政治谋略,在草莽中发现旷世之才,有了大才的辅佐,毫无疑问是如虎添翼,等于比别人多出几个脑袋。其次,了不起的政治家都极富胆略,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下别人不敢下的赌注,很多时候,胆略比谋略重要,因为拥有胆略,就可以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这就是很多高级谋士,自己不能成为当家主人的原因。
伊尹顺利回归,带回来的喜人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松了一口气,对于汤来说,是看见了巨大的机会,他知道这种机会是不牢固的,因为今天黄夷愿意和商地结盟,明天就可能在朝廷的诱惑压迫下,转而攻击商地,在政治利益集团之间,他相信,任何盟约,誓言都不如利益重要,因此要抓住难得的时间点,展开攻势,迅速瓦解朝廷的统治。虽然汤知道,对朝廷不满的诸侯比比皆是,但是敢于挑战朝廷的诸侯还没有,这个“带头大哥”只能自己来做,任何迟疑,都会失去机会。
接风宴结束的第二天,汤就把伊尹,仲虺找到密室,表情严肃地告诉他们:“我想了一个晚上,局势对我们很好,我们应该跳出谋划阶段,该行动了,你们告诉我,为了清扫掉阻碍我们像京城进军的障碍,先拿谁开刀?”
阻碍商军进攻京城的,主要是葛氏,昆吾氏,顾氏,韦氏几个诸侯部落,他们属于和桀穿一条裤子的无道诸侯,因为汤的存在,照出了他们的卑微,贪婪和浑噩,所以他们靠像朝廷,汤之所以没有收拾他们,就是因为时机未到,现在汤感觉时机到了,当然要拿他们祭旗。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当汤动他们的时候,朝廷是不是会出兵。汤既然准备动他们,当然要考虑了这个问题,因此当汤说完之后,伊尹首先表态。
“大王,其实在我们收拾诸侯的时候,不用考虑朝廷会不会出兵,而是必须把朝廷出兵计算在内,就是说,只要我们决心要打,就要做好朝廷出兵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能够达到目的。”伊尹的话是在说,既然要打,朝廷不出兵我们要打,朝廷出兵我们也要打,这里其实涉及到商地的军事力量是不是够用。
“我也觉得时机难得,按照目前的状况,朝廷就是想出兵也是有心无力,他们连攻打岷山氏的银子都找不到,这才对诸侯再一次加赋。我们商地的力量是岷山氏的几倍,朝廷出兵就必须出大军,需要的银子更多,况且,现在天下诸侯的心凉透了,没有哪个诸侯会帮助朝廷。眼下的问题是,如果诸侯下定决心和诸侯开战,其实就是坚定决心对朝廷开战,那么就需要进行总体动员,让预备役士兵全部入列,还要继续招募新兵,准备粮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仲虺说,他这番话不但态度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汤的想法,就是,要打就不是小打,而是大打,目标是推翻朝廷,建立自己的王朝,这也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仲大人的想法对头,臣建议,派出终古大夫去联络各方诸侯,申明侯爷的作战意图,告诉他们,我们要推翻暴君的朝廷,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谅解,只有亮明了态度,诸侯们才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伊尹的意思是,不能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让诸侯不知道商候想做什么,那样他们就会举棋不定,如果态度鲜明地告诉诸侯,商候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桀的统治,建立一个各方诸侯都可以接受的国家,解放被奴役的民众,这样一来,对桀压迫受不了的诸侯,就看见了有人在扛旗,就有了主心骨,不一定会畏惧桀的淫威。
汤看见两个重臣毫不例外地支持自己的想法,打心理是高兴的,对于仲虺的破釜沉舟的想法是赞同的,当然,他也明白,凭商地现在的力量,独自和朝廷作战,胜利的把握虽然有,但是不大,如果很多诸侯加入,胜利就是百分之百的,这或许就是伊尹一再强调联络诸侯,共同攻打桀的用意,这个观点他是同意的。
“好的,既然两位大夫都同意起事,我们就不要迟疑了,内外同时行动,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民众的力量集中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桀打一场总体战争。仲大人负责粮食物资的储备,运输和囤积,战争一旦开始,工农业生产都会受到损失,而物资,粮食的消耗又是巨大的,所以能够多储备一些,坚持的时间就多一些,胜利的把握就大些,仲大人要当心。”
“没有问题,麾下的官员早就有了打仗的准备,他们都有熟练的工作经验,现在主要是各个作坊主,是不是由朝廷下令,让他们二十四小时,轮换工作,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物资?”仲虺说。
“好的,侯府立刻发出指令。”汤对仲虺的建议立刻批准了,随后对伊尹说:“终古大人出使诸侯之后,会有不少诸侯来商地考察,如何说服他们,就是伊大夫的任务了,这件事的重要,甚至比我们多几千士兵还要紧,所以伊大夫要全力以赴。”
“我会的,不会让侯爷失望。”伊尹信心十足地说,这些年他一直东奔西走,对于邦交工作有心得,并不担心和诸侯打交道。他知道诸侯之所以对朝廷的恐惧,主要是担心朝廷的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只要能够给他们解开这把锁,让诸侯们知道,打仗不全是在打军事,更主要是打民心,打物资,民心,朝廷已经损失殆尽了,物资也被桀挥霍的差不多了,只要能够让诸侯认可他的分析,没有诸侯愿意被桀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断加赋,把自己管辖的土地,民众,弄的破产,最后家破人亡。
和两位重臣的谈话结束后,汤下定了决心打这场战争,总体方略既然定了,打仗的事情还是要咨询将军们的,因此他命令卫士,把太丁和费晶找来,现在商地的军事工作,主要由他们两个人负责。片刻之后,两个人就从校场来到了侯府。看见两个人一脸风尘的样子,汤感觉欣慰,当即赞扬了他们几句,随后话锋一转,直接告诉他们,太平日子结束了,商地准备打仗,第一个目标是收拾葛氏,葛氏虽然是个不大的诸侯,却是紧挨着谷熟的战略要地,汤首先问太丁准备怎么打。
听说要打仗,太丁眼睛放光了,这些年来主管军队,士兵不停地训练,等的就是这一天。斩将擎旗,开疆扩土,一直是太丁希望做的事情,何况他早就想收拾他们了,就说:“父候,拿下葛氏没有问题,孩儿早就等着这天了,葛伯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属地的百姓对他不满很久了,只要王师出动,孩儿相信,葛伯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
看见太丁全然没有把葛氏放在眼里,汤皱起了眉头,随后说:“虽然我们的军事力量优于对方,但是打仗不是儿戏,你应该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
太丁看见汤这样说自己,有点脸热,就垂下了头,心里不大服气,但是不敢顶撞汤。
汤看见太丁不再说话,就把目光对准了费晶。“费将军怎么想?”
“如果单纯地袭击葛氏,的确像大将军说的那样,摧枯拉朽般地,就可以消灭葛地,只是属下担心的是,朝廷不会无动于衷,到时候我们可能面临两面作战的危险。”费晶回答。
汤满意地看看费晶,心说姜还是老的辣,费晶的话点出了这场战争输赢的关键,想看看费晶对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就说:“将军说的情况的确存在,现在的问题是,仗我们一定要打,将军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取得绝对胜利?”
“末将以为,这场战争要想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取得胜利的速度,如果我们的军队,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朝廷军队还没有出动的时候,很快灭掉葛伯,朝廷军队出动意义不大了,这个时候,朝廷军队很可能缩回去,桀只能默认事实,但是如果我们陷入了纠缠里,朝廷军队一定会出兵。为了预防意外,末将的想法是,面对朝廷军队,我们以守的方式进行,只要守住要道就好,不主动出击。而对葛氏要快速推进,无情地消灭。”费晶说。
看见费晶对于战略战术叙述的清楚,汤知道,费晶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心说这才是良将,未雨绸缪,思虑周祥。“将军果然做到了妙算于前,好。本候以为,就按照将军的办法去准备,要快速地消灭葛氏,在朝廷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拿下了葛地。你们两个在这个方面,好好地策划一下,力争快速,如果万一出现僵持不下的局面,就要果断撤军,不能恋战。只要我们选对了方向,机会会有的。”
这场谈话,让汤看见了太丁和费晶在军事素养方面的差距,明显感到,军队的主帅应该是费晶,但是又知道,太丁是个极要面子,又非常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如果此时此刻让他交出兵权,自尊心一定受伤,汤不忍心伤害太丁的自尊。人世间有时候就是这样,当爱失去理智的时候,往往会留下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这个时候,汤放弃了父亲疼爱儿子的爱心,或许就不会酿成后面的灾难,但是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可预料的,就是汤这样的聪明人,也预料不到。
“父候的话,儿臣记下了,回去照办。”太丁说。
“我们会好好研究的,不会让侯爷失望。”费晶看见太丁表了态,随后说。
“好,你们回去准备好了,只要听到我的指令,大军就出发。”汤满意地说,因为有了费晶的存在,汤放心了,费晶的老成持重让他感觉有了定心丹。
二
上天仿佛在帮助汤,就在汤全力准备打仗的时候,桀又闹妖了,因为岷山氏的拒绝交税,他有了讨伐岷山氏的借口,不管粮草是不是准备好了,带着部分军队就出发了,因为他明白,讨要岷山氏的欠税是假,抢夺岷山氏族长的女儿是真。
妹喜不再让桀的激情时时燃烧,他急切需要新的刺激,因此当他听说岷山氏的两个美人都是绝世佳人,早就心痒难骚,夜不成寐了,恨不能瞬间就看见两个美人,把她们搂入怀里,现在有了这样好的借口,哪里还能够的等待?因此立刻就发兵了。
消息传到商地,外丙第一时间跑去侯府告诉了汤,汤的眼睛刹那间就明亮了十倍,心说上天是在提示他,不可以放过机会,因此立刻召集重臣开会,制定了全面攻打葛地的计划,命令在北面防守朝廷的军队撤出一半,交给太丁和费晶,让他们各自统帅一路大军,南北夹击,争取一击成功。
这个时候的葛地已经闻到了战争气息,指挥葛地军队的华将军提醒葛伯商候会对他们不利,但是猪一样的葛伯没有不理会,在他的心理,商候不敢攻打他们,因为汤候私自出兵吞并葛地,朝廷会要了汤的命,因此还是照旧待在温柔乡里,和新娶 的姨太太鬼混,全然不把华将军的话当回事。
就在此刻,太丁率领的大军从南路长驱直入,骑着白马的太丁一马当先,当真是英勇无敌,遇佛杀佛,遇鬼杀鬼,葛地士兵哪里见过这样的杀神,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纷纷落荒而逃,除了太丁太过勇猛的原因之外,因为葛伯平时昏庸,不爱惜民众,因此士兵们不愿意卖命也是原因,再加上南路一马平川,葛伯又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连最简单的路障都没有设置,如何抵挡虎狼一般的商人大军。
北路的情况稍稍好于南路,第一北路是华将军亲自统帅,军队士气好于南路,第二个原因是北路方面有山路阻隔,地势不平,尽管如此,华将军还是挡不住费晶的神力,也是节节败退。事情到了这会,葛伯苏醒了,知道汤在玩真的,酒劲吓醒了,美人也不要了,走出府邸,亲自指挥残余部队固守城池,因为太丁的大军就要兵临城下了。葛地总面积只有十几万平方米,全部人口加起来十万人不到,如果葛伯是个好当家的,民众不受他荼毒,跟他一块守城,还是可以抵挡一阵的,毕竟在冷兵器时代,背靠城墙的防守一方还是占有着极大优势,但是因为葛伯从不爱惜百姓,收刮民财供自己享用和桀有一拼,大家恨不得他早点死,谁肯为他卖命守城?因此尽管他亲自站在城墙上,跟随的军士也只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其余的士兵三三两两地站立在城墙上,倒是像在观赏风景的。
太丁率领大军来到城下,仍旧是一马当先,看见城墙上稀稀落落没有多少人,只有葛伯率领的卫队瞪大眼睛看着自己,感觉滑稽,就单人匹马走前几步,指着城墙上面的葛伯说:“天兵到此,还不打开城门?”
太丁的副将感觉不对,因为太丁太大意了,提醒他说:“大将军,退后几步说话。”
听见副将的喊声,太丁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弓弩的射程之内,就要撤退,但是来不及了,因为葛伯的卫士队长一直在注视太丁,看见他狂妄地走进弓弩射程内,早就弯弓搭箭了,太丁听到喊声,准备撤退的那会儿,箭簇已经如流星一般地飞来,准确无误地射到了太丁的咽喉上,太丁顿时从马上栽倒地上,一命呜呼了。如果副将没有发声,就算城上射箭,凭太丁的武功,这支箭也要不了他的命,如果太丁不是准备撤退,精力分散,也就不会死,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太丁的狂妄导致了大意,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早晚的。
看见主帅倒地,副将快速地跑了过去,扶起了太丁,但是太丁已经没有气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放下太丁的尸体,转身命令士兵:放箭。
一时间,箭雨飞蝗般地像城头射去,葛伯吓的躲在墙垛后面,手下的士兵纷纷地藏了起来,只有卫士队长一人居高临下和下面的人对射,但是他一个人,如何能够射得过城下千人的利箭,很快,自己就被射成了刺猬。随后,激怒的士兵,抱起原木,不要命的冲向城门。葛伯这时候才知道再不抵抗,城就保不住了,慌忙命令士兵抵抗。但是已经晚了,原来,费晶打败了华将军带领的士兵,来到了北门,轻而易举破城了,喊杀声惊天动地地传来,南城门的士兵人数本来不多,如今听见喊杀声,谁还肯作战?鸟兽一般地散了。城门立刻被撞开了,葛伯当然没有跑掉,被副将追上后,一锤子砸在后脑勺上,脑浆四溅,眼见不能活了,就这样,一天之间,葛伯的领地就丢失了,归了商候,本人也死了,但是商候付出的代价不小,接班人太丁战死,这让商候悲伤不已,因为他不是个要江山,不要儿女的人。
葛地平静了,下一步怎么走,还需要汤拿出主意,因为商候占领了葛地之后,就要面对昆吾了,而昆吾的领地有五六十里,面积和商地差不多,人口也差不了多少,军队比较有战斗力,昆吾本身是王族近亲,和桀一直走的近,桀屡次加赋,昆吾都没有受害,因此他治下的民众生活的较好,商业也繁荣,经济能力不差,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桀的近亲,还因为昆吾地里位置重要,能够遏制汤向外发展,所以桀把昆吾当成一堵墙,没有加害于他。
就在汤举棋不定,和手下几个重要大臣研究的时候,京城局势也出现了变化,桀的大军回归了。朝廷正式像商候发出了谴责指令,命令他归还葛地给葛伯的后人,还说如果汤不照办,朝廷就出兵。原来桀率领大军来到岷山氏驻地附近,岷山氏看见桀亲自来了,开始时的气壮如牛不见了,变得惊慌失措。贵族头人督处当家人像桀认错,交出他的两个女儿,在贵族头人看来,因为两个女人而导致岷山氏面临灭顶之灾是不明智的,族长是想抵抗的,毕竟女儿是自己的,但是看见贵族头人这个态度,心理凉了,知道没有他们的支持,仗是打不下去的,最后只好认输,把两个女儿献了出去。
桀本来对打岷山氏没有多大兴趣,他早就不是当年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如儿戏的桀了,因为过度的酗酒,淫乱女人,身子被掏空的差不多了,这次之所以亲自带兵,主要是太想看见这两个美女是什么样的,不是来打仗的。但是因为过去有过英勇无敌的英雄史,加上大王的身份,率领着朝廷主力军,所以岷山氏人首先被下破了胆,这才导致不战而屈人之兵。现在看见他们认输,乖乖地送出美人,哪里还有打仗的心情,连城都没有进,就命令班师了,因为车里的美人已经让他心花怒放了,急于和她们去倾宫享乐。
身子刚回到京城,大臣就像他报告,汤没有接到王命,私自吞并了葛地,葛伯战死,请求他出兵灭汤。桀听见这个消息自然是暴怒异常,感觉汤太可恶,趁他出兵岷山氏,不再京城的时候,居然犯上作乱,但是也不想出兵,因为他脑子里都是和美人快乐的图景,何况这两个美人不但漂亮,还是亲姐妹,从身体到心理都让他愉悦,这个时候出兵打仗,太煞风景,就命令大臣给汤下文,谴责汤的行为,让汤归回占领的土地。同时命令昆吾,严密监视汤候。
汤当然不知道桀的心理,但是既然朝廷插手了,也不能置之不理,就召集重臣研究。费晶第一个说话。“侯爷,哪有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的,朝廷愿意打就打,商人不是吓大的。”
“归还土地当然不可能。”汤笑笑说,随后又道:“不过我们有必要应付朝廷一下,因为我们不能让朝廷的行为,阻挡下一步进军的脚步。”
汤这样一说,大家才知道,汤并没有害怕,还是按照既定方针去进行,只是因为桀回到了京师,要有所变通,给下一步攻打昆吾找个借口,并不是准备执行朝廷的指令,不约而同地抒了口气。
“侯爷说的极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既然走出了第一步,就没有停下来的道理。在臣看来,我们吃掉了葛氏,昆吾候一定会震怒,也会恐慌,因为他知道,我们两家已经成为了邻居,两个邻居一向不和,只要我们使用些手段,让昆吾族主动进攻,我们就有了自卫还击的理由了。”伊尹接过汤的话说,同时使用了自卫还击这个词,就是说,伊尹找到了对付朝廷的理由,至少汤是这样认为的,伊尹和自己的观点一致,并不想停止进攻脚步。
“丞相这个办法可行,昆吾一向视我们为敌,又依仗有桀的特殊关照,并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葛伯还是昆吾候的连襟,我们吃掉了葛伯,他肯定想报复,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趁机灭了他。”仲虺也说。
“我也同意两位宰辅的意见,大幕刚刚拉开,立刻就谢幕了,对诸侯的影响太大。这次我们吞并葛伯,很多诸侯都在看着,如果我们缩了回去,诸侯们一定失望,以后就算我们做工作,他们也不会信任我们。如果我们跟朝廷硬抗,诸侯就会看到,商地不怕大王了,双方一旦真打起来,支持我们的诸侯不会少。”终古说,因为负责对诸侯的**工作,他自然关心诸侯的去向,这些时日的工作中,他已经看出,很多诸侯都忍受不了桀的贪婪与压榨,纷纷表露出反抗桀的意思,如此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终古担心,一个应对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
看见主要大臣都主张继续作战,和自己观点一致,汤当然高兴,也就更坚定了信心,就对费晶说:“下面的事情由费将军主持,激怒昆吾,然后准备和昆吾大军决战。”
“是,保证完成任务。”费晶说,太丁遇难的当天,汤来到城外,当场就任命费晶接替太丁的大将军职务,因为汤知道,军中不可一日无帅,何况就要打大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