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红色秘营

28 郑保庆涌泉报恩

第二天夜里,按照约定,宋天秀把十几个伤病员、小卫生员、二叔王坤宇和杏花婶子、王大河的爹妈哥嫂和龙凤胎,还挖出自家坚壁埋藏的几袋子粮食送上了黑风寨。

没了后顾之忧,王大河和宋天秀与几位军政干部一起专心解决眼前的困难。

大大的难题摆在千石村干部群众面前:天气越来越冷,村里大部分房屋被烧毁,目前除了侥幸逃出山外投奔亲戚的少数村民,还有军工被服厂没能转移的十几名工人,和近百名村民无处安身。眼看到了雪季天要上冻,组织力量修复房屋是办不到了,只能想办法往山外疏散。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下疏散方案:五名军政干部和区委通信员小李分为两组,各自带领几十名村民出山,在区委的安排下到临县一些堡垒村安置。

王大河和木匠王大米,带领二十几名村民,去往日军防守不很严密的山外渔村——王大米姨夫村找寻临时住地。

宋天秀有点为难说:“去年我们曾经救下招远那边的选矿技师郑保庆和他儿子,只不知他住的村子群众基础怎么样。”军政干部问:“那个村?”“招远与海阳县交界的赵家屯。”

军政干部老林说:“这个村我曾经去过,坐落在山里,离日军占领的金矿挺远,村里有咱的地下组织,群众基础也比较好,民风淳朴,对八路军的认知也很到位。被服厂过去应该比较安全。”

与军区领导联系安置被服厂时间来不及,老林让区委通信员小李立刻出山请示区委,看看上级能否与赵家屯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配合安置军工被服厂人员。

傍晚,小李回来了,带来了赵家屯地下党组织的联系信息。

宋天秀和被服厂临时负责人商量着,一起带着十几名工人去往招远边界,按照郑保庆留下的地址投奔郑保庆。

招远与海阳县交界的赵家屯离千石村近二百里路,要一路躲过日军岗哨顺利到达难上加难。但是整个马石山脉和所在的牟海县已经被日军盯住,为保存军工力量,只能走这个方案。

剩下四十多名年老体弱无法长途步行的村民,由姜四嫂两口子带领着,把藏兵洞两个出口用大石头和双层贝草帘子加固保暖,在洞深处通往后山的出口附近,盘了两条大通铺式的火炕,铺上之前预备的干草,每天深夜烧火暖炕,合盖着各家凑的棉被凑合着度日。

宋天秀赶着堂叔伯大爷王云轩藏在荆棘林子里的马车,装上被服厂坚壁留住的几袋子粮食,还有一些棉纱,一行十几个人穿着破旧的百姓装,大家轮流乘车或者步行,昼宿夜行历尽艰辛,在第四天夜里来到了赵家屯。

想起当时郑保庆说他丈人家住在村西头,宋天秀让大家在村外山拐角处休息,她和被服厂临时负责人悄悄来到村西,敲开一户亮着灯的人家。

宋天秀对开门的老汉说:“大爷,我俩是牟海县人,来找郑保庆大哥有点事。”老汉一听口音,的确是他以前去过的东县口音,就试探着问了声:“千石村?”宋天秀心里一喜点点头:“俺男人姓王。”老汉又问:“你姓啥?”“俺姓宋。”。

老人脸上马上有了笑容:“保庆提起过你家,这是恩人到了。”巧了,正是郑保庆前妻的娘家,他老丈人家。

老人领着宋天秀到了不远处山脚下一个院子,院门没上栓。走进屋门,老汉轻声喊:“保庆,快开门。”

郑保庆下炕开了屋门愣了:“恩人!王家弟妹!”宋天秀轻声说:“郑大哥,你叫我天秀吧。”这时候明子跳下炕跑到宋天秀面前:“恩人!婶子!你咋来了!”天秀亲昵地摸了摸明子的头:“明子长个子了。”

郑保庆的丈人说:“都进屋,上炕暖和着说。”

来到炕屋,郑保庆的媳妇和天秀他们打了个招呼,把怀里抱着的三岁孩子放到炕上,下炕烧水。

天秀一看这改嫁来的寡妇,前鼓后翘长得挺齐整,算是个俊人儿。

宋天秀慢慢地开了口:“郑大哥,俺千石村那边遭了难,村里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大半,天寒地冻的也没办法修整房子,我只好带着十几个乡亲投奔你来了。我们带着几袋子粮食,只是这住处,得劳烦你家了。住些日子有更合适的住处俺们就离开。”

郑保庆点头说:“前几天就听说了,说是马石山死伤了好几百人。我这正担心你们,不知咋样了。你们就住我这儿,不用不好意思。”

他略一思忖抬起头说:“天秀妹子,我家正房三间,东西两铺炕,腾出西间一铺炕给你们。除了正间是灶屋和客屋,还有三间厢房,没有炕,可以搭木板通铺。厢房现在都放着杂物,我收拾收拾。”

郑保庆的老丈人说:“十几个人都住你家太挤了,几男几女?”三男十一女。”老汉说:“三个男的住我家吧,我家就我和老伴,住的开。”

郑保庆吩咐媳妇和儿子收拾厢房,抬木板和干草铺床,他和宋天秀、老丈人一起去接等在村外的十几人。

郑保庆媳妇撇嘴鼓腮的不愿意:“一下子住这么多人添这么多张嘴,这日子咋过?”

郑保庆停下脚步回身看着她:“这些日子没教训你,皮又痒了是吧?你穿不愁吃不愁,添几个人有你嫌弃的份儿?吃着你的了?”郑保庆这些年探矿攒下些钱,日子过得算是舒坦,连老丈人也跟着他沾光。所以他说起话来口气硬气的很。

郑保庆媳妇缩了缩脖子没敢再吭声。

三个男的住到郑保庆丈人家,吃饭是过来到郑保庆的厢房,厢房支起锅灶,被服厂自己开伙。

第二天早晨,大伙起床继续整理院子和厢房,就听见院门一响,门口传来响亮之声:“保庆,家来客啦?”

一中年汉子,头戴棉擀毡帽,身穿胶东男人常穿的黑棉袄黑棉裤,眼神澈亮,精气神挺足。

郑保庆忙迎到院子:“村长大哥来啦,我这正想着上你家说一声,我的救命恩人村子遭难了,只好投奔我来了。”村长把手里提着的麻袋交给郑保庆:“捎了一麻袋青萝卜给你们。听说了,说是被打死不少百姓还烧了不少房子,哎。”

村长走进西厢房,正对上宋天秀的眼神,他看着宋天秀略点了下头,宋天秀明白了,这是上级帮助联系到的赵家屯党组织接头人。

宋天秀赶忙说:“村长大哥,家都烧抢没了,俺也是实在没法子了,才来麻烦你们。俺住些日子就走。

村长叹了一口气:“安心住着吧,这年月,谁也不知道能遇上啥难处,互相帮衬着过吧。只是得嘱咐你带来的乡亲们,世道乱着,都老实待着,千万别到处乱跑别惹事。”

宋天秀连声答应着:“是了是了村长大哥,俺记下了,保证不给你和村里添麻烦。”

厢房有简易灶,一口八印大锅,能做饭还能取暖。郑保庆送来一小坛子花生油和咸盐,还有几颗大白菜,又把村长送的一麻袋大青萝卜扛了过来。还送来一篓子招远特产粉丝。从这天早晨开始,被服厂十四个人就自己开灶做饭吃。

宋天秀看着郑保庆一趟一趟忙活着送这送那,心里暖暖的:“郑大哥,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的好。”

郑保庆说:“天秀妹子,你们一家救了我和明子的命,你们有了难处,我理当帮忙。”

宋天秀点头:“郑大哥,那咱就是一家人一样。”

郑保庆嘱咐道:“可不是吗。出门在外不容易,你们有啥难处尽管说。”

院子和厢房全收拾得利利落落,大伙关上街门回到厢房,有的帮郑家搓草绳打草绳卷以便郑家拿到集市上卖钱。有的拿出带来的三架纺车纺棉纱,有的找出带来的类似庄稼汉穿的白布便衣继续缝制。

村长在第二天夜里送来一台老式织布机,由此,被服厂也算是勉强维持着开工纺线、织布、裁剪白粗布缝制上衣。

安顿好被服厂十四个人,看看灶间堆的粮食和菜,冬天没什么体力活,一天两顿熬稠一点的加菜粥,起码两个月的吃食够了。

又趁夜色和被服厂负责人一起到村长家联系上,互相了解了一些情况,把被服厂人员托付给村长多照应,宋天秀就决定自己返回千石村。

她放心不下送到黑风寨那些八路军伤员,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也放心不下藏兵洞那些老弱乡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