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故事第十九章
商朝故事第十九章,当士兵来报告,成昆大军遭到商军包围,全军覆灭,昆吾候顿时感觉眼前发黑,这不仅是因为主力部队丧失了,还因为部队失去了主将,在昆吾族里,再也找不到成昆这样的大将军了,急忙推开宠爱的小妾,把精铜制作的酒樽扔在地上,命令侍卫队长召集人马,准备固守昆吾城池,因为他明白,汤绝不会饶过自己。但是当他走出侯府,看见满大街都是乱哄哄,准备逃走的人群,到抽了一口凉气,知道昆吾城很难守住了。
原来,昆吾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会战败,当然也就没有做出固守昆吾城的准备,在他看来,昆吾军队在诸侯中是无敌的,不仅人数多,还有成昆这样的猛将,侯府没有做好固守城池的准备,下面人就更不可能做好准备,因此当噩耗传来,谁能不慌?尤其是贵族,有钱人,争先恐后地逃走,房屋土地带不走,金银珠宝儿女小妾是可以带走的,因此大街上都是急急忙忙逃跑的马车。昆吾候明白,这种混乱进行下去,士兵的守城决心肯定动摇,命令侍卫队长去府衙,告诉城区卫戍司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准私自出城,违令者斩。
在昆吾候的强制阻击下,大门终于被关上了,城里的秩序算是安定下来。昆吾候把留守将军等官员召集到侯府,商量如何固守昆吾城的事情。哪知道会议刚刚开始,传令兵就慌慌张张地闯进了会场,报告:商军到了。
“胡说,费晶率领的大军还在葛地土家凹,他们难道会飞?”昆吾候火了,眼睛瞪得比鸡蛋大,就像要活吃了传令兵。
“侯爷,不是费将军的士兵,是汤候的士兵?”传令兵吓坏了,磕磕巴巴地说。
昆吾感觉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昏死过去,因为他没有想到,汤的士兵并没有都交给费晶。原来,费晶看见大局已定,就命令飞马传讯,把土家凹大捷的消息报告给了汤,汤得到消息后,立刻意识到,昆吾会固守城池,为了不给他们加固城池,整军防守的时间,汤和仲虺稍稍商量一下,就命令二公子外丙,率领留守谷熟的大军像昆吾城出发,不给昆吾候**时间,因为汤明白,他的部队进军越快,昆吾候就越没有防守能力,只要拿下了昆吾城,活捉或者杀死昆吾候,昆吾族其余的城池就可以传檄而定。当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了整个昆吾地区,就算桀知道了,也不会出兵,因为出兵没有用了,生米煮成了熟饭,昆吾灭亡了。如果昆吾候能够固守昆吾城池,战争呈胶着状态,桀就会出兵,所以能不能阻止朝廷出兵,速度是决定性因素。外丙当然知道这一点,率领军队是以急行军速度像昆吾城攻击的。因为进军速度太快,昆吾候根本就没有来的极准备,外丙率领的军团已经包围了昆吾城,这个时候昆吾候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坚守城池,等待援兵,但是很难,因为他们没有准备好,朝廷也未必会发兵,就算大王桀会发兵,不知道什么时间可以赶到,汤候的部队不会给他们时间,另外一个就是投降,但是昆吾候绝对不会投降,他本人就是个骄傲的人,一向看不起汤,现在要像看不起的对头缴械,这种羞辱,比死差不了多少,绝对不行。最后昆吾候决定,拼死抵抗,但是他的侍卫队长知道,民心没有,部队不足,准备仓促,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守不住城池,所以他劝昆吾候,在城破混乱的时候,借机逃走,到了京城,可以像大王求救。
昆吾候开始没有答应,后来答应了,因为他明白了,如其和城池一块毁灭,不如留着这条命去京城,如果大王肯发兵,恢复昆吾就不是神话。到时候再找汤算账,说不定可以就势灭了商候。
这个时候,来到了城下的外丙兵团,稍稍休息了一会开始攻城了,士兵们非常勇敢,因为他们都知道,自从汤攻打葛地开始,商地已经向朝廷宣战了,没有了退路,他们想保住商地,必须不断地作战,打败朝廷军队,商地才不会失去。商地的子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痛恨桀的荒淫无道。
守城的士兵本来就丧失了斗志,看见商军士兵一个个如狼似虎,哪里还有抵抗力,因此时间不长,大门就被攻破,随后潮水似的的士兵涌进城里,迅速地攻占了侯府,府衙和各个重要衙门,昆吾城陷落了。但是外丙没有抓到昆吾候,他乘乱的时候,在卫士队长护卫下,换上便衣逃走了,当然,昆吾城归了汤候。既然昆吾城丢了,剩下的地方自然是传檄而定了,一周之内,昆吾全境就属于汤候了。费晶率领的大军也没有停下脚步,顺势拿下了顾地,顾地是个不大的诸侯,当然挡不住费晶率领的大军,现在费晶的军队面对下一个需要征服的诸侯,韦地了,但是就在此时费晶接到了汤候停止进军的指令。
原来是伊尹的主意,因为伊尹知道,拿下韦地是咫尺之间的事情,因为韦地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当时汤不知道伊尹为什么要阻止费晶进军,就问伊尹:
“侯爷,有两个原因是我认为应该等等的。一个是朝廷。我们没有抓到昆吾候,他一定跑去京城了,不知道能不能求得桀出兵,按照道理,桀是不会出兵的,但是也有意外,因此我们需要看一看。第二个原因是韦地民众,官员,包括韦候都比较特殊,随便对他们动刀枪,容易引起诸侯不满。侯爷知道,韦地这些年来,并没有和我们为难,也没有投靠朝廷,完全是关进小楼成一统的活法,无欲无求,只为活着,从诸侯到官员民众,基本上就是在混日子,因此和周边诸侯秋毫无犯,虽然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也没有带来恶意,因此,攻打这样的诸侯,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才能够求得诸侯的理解。正好今年韦地歉收,很多人家连种地的种子都没有,我们何不援助他们种子,派人帮他们耕种,然后制造点麻烦,当我们找到了理由,自然就可以合理合法地灭了他们。”
商候感觉伊尹的话有道理,所以就阻止了费晶的攻击,同时派人给韦地人送去种地的种子,让他们自救,自救的办法一方面种地,一方面祭祀上天,让上天开恩帮助他们,这也是当时民众解脱困难,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韦地人却没有敬天敬地敬鬼神的习惯,他们只是敬自己的肚子,哪里舍得那牲畜去祭祀,汤候就派人给他们送去祭祀的用品,结果用品送到后,很快被韦地人送进了肚子,这事犯了天规,汤要借这件事大做文章就派人告诉周边诸侯,说为韦地人不敬天,不敬鬼神,属于大逆不道。第二件事是指派士兵穿着百姓服装进入韦地,名义上帮他们种地,结果一个士兵在韦地女子给家人送饭的时候,抢了她的饭菜,妇女反抗被士兵杀了。当地朝廷当然不会看着本地人受欺负不管,何况还死人了,就把士兵抓了起来,结果汤就派仲虺过去要人,当地官员不给,惹的仲虺大怒,指着官员的鼻子骂:“我们不计报酬援助你们种地,出人,出物资,吃你们一口饭就不行,还抓我们的人问罪,真是岂有此理,欺我太甚。”
官员当然不会让步,告诉仲虺,是士兵杀了人,按照当地法令,杀人要偿命,什么理由也不行。仲虺就给身边的卫士使眼色,卫士就冲到监狱里去救人,守卫监狱的狱警当然不让,双方就动手了,因为是在韦地的地盘,当然是他们人多,仲虺的人少,吃亏是一定的。如此一来韦地人就成为了忘恩负义的氏族,汤就有理由出兵了,也就堂而皇之地把韦地氏族给灭了,当时看来是汤使用了诡计,霸占了韦地的地盘,但是后来看,对韦地人还是有好处的,因为从此韦地人就必须遵守商地的法令,商地人本身就勤劳,法律又严,韦地人不劳动必须接受法律制裁,人的懒多数是惯出来的,当自己的生活没有保障,所有的懒病都可以治好,最后韦地人的懒病硬是被汤治好了,当然,这是后话。
再说昆吾候来到京城之后,用了三天时间终于见到了桀,因为桀新得到岷山氏的两个美女,整天陶醉在淫乐之中,天天拥着姐妹两个寻欢作乐,哪里有闲心管其它的事情,幸福的香风让他醉醺醺地,快活的赛神仙,连妹喜都没有机会见到他,更不用说别人了。后来昆吾候看见这样下去不行,就贿赂了一个老资格的贵族,由他带领,用硬闯的方式进入了倾宫,这才见到了桀。
此刻的桀面容憔悴,一脸臃肿,两只眼睛醉眼朦胧,看着昆吾居然不知道他是谁,当昆吾哭诉着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桀清醒了,知道在他花天酒地的日子,外面发生了巨变,汤不但占据了昆吾地,还灭了葛地和顾地,管理的土地面积达到一百多里,成为货真价实的第一诸侯了。当年他之所以囚禁汤,就是妒忌汤的雄心,现在才知道,自己犯下了天大的错误,不应该放虎归山,如今这只老虎成妖了,再想抓他根本就不可能了。但是也不能看着汤候在无限坐大,这样下去,不是有一天要和自己分庭抗礼了?
就在桀已经酒醒,深思地时候,赵梁突然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伊尹,顿时眼睛里怒火大炙,感觉汤太过狂妄,此时此刻,居然敢派人来挑战自己,就想下令把伊尹抓起来。只是他这样的神色怎么可能瞒过赵梁?赵梁之所以愿意帮助伊尹进宫,就是怕桀一怒之下出兵征讨汤地,因为他比桀清楚,如今的朝廷变成什么样了,国库空空,军队断饷了,没有银子的部队,怎么去打仗?将军士兵们都靠着俸禄养家糊口,所以看见伊尹找他,让他带着他进宫,立刻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伊尹的两片嘴有多厉害,也知道桀对伊尹的感觉不错。
“大王,汤候派伊大夫有话对大王说。”
“汤候?他眼里还有我这个大王?”桀恶狠狠地说,随后又道:“汤候最近好威风啊?侵占了多少土地,下一步是不是该占领京城了?”
“大王,您误会了,在汤候心理,您永远是朝廷的大王,谁敢对您不敬,这不,汤候怕您因为误会而生气,让我亲自登门来解释,赔罪,希望大王体谅汤候的苦心。”
六
桀有个最大的软肋,喜欢听恭维话,伊尹和赵梁都知道桀这个毛病,所以两个人都能够把桀玩弄于股掌之中。本来因为担心伊尹的安全,汤是不让伊尹进京的,但是伊尹一定要来,还告诉汤,自己不会有事。因为按照目前的局势,伊尹知道,汤对诸侯的侵略,应该适可而止了。收拾昆吾等四家诸侯,主要是为攻打朝廷扫清道路,如果再去攻打诸侯,就会惹怒诸侯,让他们人人自危,这对于消灭桀的统治是非常不利的。既然不能攻打诸侯,就需要拉紧诸侯,组成反夏联军,现在机会到了,伊尹就建议派终古去拜访主要诸侯,派别的官员去联络中小诸侯,让大家聚集在商地,共同探讨推翻夏朝的事情,做好这个工作,商地需要稳定,商候需要时间,因此稳定住朝廷不像商候发难,是最大的事情,而这件事别人去京城难以做到,决定自己去冒险,如果阻止桀派兵,后面的成功就完成了一半,所以就来到了京城。当然,按照习惯他还是先找了赵梁,送上了厚礼,又阐明了朝廷出兵的得与失,赵梁答应后就带着伊尹进宫了。伊尹看见昆吾候坐在一边,知道昆吾候先告状了,自己来晚了一步,但是事实如此,硬着头皮也必须冲锋了。说完一番恭维话之后,伊尹看见,桀刚才暴怒的脸,明显有了改观,心理知道,自己来对了,桀是愿意听自己的解释的。因此没等桀说话,就把目光对准了昆吾候。
“昆吾侯爷想必是来告状的?大王一定没有听到真实情况。大王,是不是让我问问昆吾候?”
此刻,桀的火气减少了不少,听说伊尹要替汤候辩解,感觉有趣,自己也愿意知道真实情况,就点点头说:“可以。”
“昆吾侯爷,我们两部的军队,是不是在葛地交火的?”伊尹问。
“是,那又怎么样?”昆吾候皱着眉头说,因为他不明白伊尹为什么要问这个,这和汤候占领自己的地盘有什么关系。
“大王,您听清楚了,昆吾候承认,他的部队是跑到葛地和汤候的军队交火的,当时,汤候的军队驻扎在那里,并没有招惹他们,这件事谁是谁非应该清楚了。”伊尹微笑地说。
桀并不了解里面的细节,昆吾候告状的时候,也没有说清楚这点,顿时有些尴尬,就用目光看着昆吾候问:“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伊尹说的是事实,说明主动挑衅的是昆吾候,责任在他,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那也是前有车,后有辙,战争打起来是不可控制的,这点昆吾明白。
“大王,不是的?”昆吾候知道落入了伊尹的圈套,脸涨红了,想解释,但是越着急,话就说的越没有理性。
“什么?你是说我不是的?”桀顿时怒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说别人不是,没有人有权利说他不是,桀当然生气了。
“我没有。”昆吾候看见桀对自己发火,心理越发着急,说出的话就语无伦次了。
“还想抵赖,你们是不是听见了?”桀看着赵梁等人说,他们当然不能逆桀的意思,就点头说:“太假了。”
这一来昆吾候连死的心都有了,心理直骂自己混蛋,蛮有理的事情,让伊尹一搅合,自己成罪人了。一着急走下了座位,在桀面前跪下说:“大王听我说,那个葛地是葛伯的地盘,生生被汤候夺取的,我的军队走进葛地,不是走进汤候的地盘。”
夏朝的天下,大大小小的诸侯有三千多,桀就算记性好又哪里能够记住这么多,当然不知道葛地是怎么回事,听昆吾这样说,才知道葛地是被汤候占领的,就把目光转到伊尹脸上,严厉地问:“伊大夫,这件事又是怎么回事?”
伊尹本来赢了,看见昆吾候节外生枝弄出个葛地来,知道不好,但是他反应快,看见在座的人里面,并没有葛伯的人,就不慌不忙地说:“春天的时候,汤候手下人赶着做生意的马队,路过葛地,结果被葛地人劫了,汤候听说后,派大臣去要,葛伯非但不还,还说他是大王的人,抢我们东西是应该应分的,这就不仅是蛮不讲理了,而是在侮辱大王,难道大王让他抢汤候的货物了?再说他葛地是大王的子民,商地就不是?因此汤候一怒之下,把葛地收拾了。”
伊尹这段辩解厉害了,第一是说葛伯挑衅在先,第二是说葛伯侮辱大王,第三是说,汤候认大王是他的主子,桀听完,怒火下去了,心说葛伯不是个东西,没有本事抢别人的东西干什么,这下可好,把老本赔进去了,一个能请神,不能送神的蠢货。
“大王,伊尹在狡辩。”昆吾候看见桀在点头,急了,但是又说不出道理来,只能是干着急。
这个时候只有赵梁心理雪亮,知道伊尹的确是在狡辩,但是他不想帮昆吾候,因为帮昆吾候就意味着朝廷要出兵打仗,问题是,现在的汤候今非昔比了,通过几次吞并,土地,人口扩大了一倍还多,凭汤候的贤明,被汤吞并的氏族百姓,包括生意人和部分贵族,都愿意被汤候领导,因为汤候管人有办法,而朝廷现在哪有财力去打仗?因为桀的不断加税加赋,各个诸侯都有一肚子怨气,如果朝廷对汤候动武,弄不好是惹祸上身。他现在只希望朝廷管理的地区不出事,照样做宰相就行,因此说:“大王,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既然都是大王的子民,让他们自己处理好了,大王也不能偏一个,像着一个,大王,您说是不是?”
“丞相果然大才,高瞻远瞩,属下佩服。”伊尹看见赵梁这样肯帮忙,心理就差笑出声来,心说:“桀用这样一个人做丞相,管理天下,夏朝不亡没有天理。”
桀本来在迟疑,他当然知道伊尹在狡辩,汤已经不想掩饰自己的野心了,开始了征伐吞并的脚步。问题是他成功了,面对本来应该势均力敌的昆吾,他的军队居然一战定乾坤,吞灭整个昆吾地区没有用一个星期,这样的战斗力的确有点恐怖。当然了,如果朝廷出手,打败汤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朝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自己耗费钱粮,得到的地盘归诸侯,这买卖有点亏,如果汤占领的地方,照常纳贡,孤何不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桀本来就在不住地盘算,听见赵梁下台阶的话,就明白赵梁的意思了。想想赵梁说的不错,看起来赵梁也不希望朝廷出兵,就说:“你们先下去,孤要和丞相研究一下,然后给你们答复。”
伊尹没有任何不快地表示就走了出去,昆吾候可是彻底绝望了,心理直骂桀是昏君,这些年来,昆吾候唯朝廷马首是瞻,一直在帮着朝廷监视汤候,结果现在有难,朝廷不想管,效忠这样的主子,自己真是瞎了眼睛。如果没有朝廷这个后台,不是大王对自己格外恩典,自己又怎么可能去挑战汤候?只是现在后悔没有用了,木已成舟,只能听天由命了。
桀并不管昆吾候在自哎自叹,他关心的是有没有银子进账,只要诸侯按时进贡,税收不少,他就照常过神仙一样的日子,至于诸侯死活,管他什么事,因此看见大家出去后,就问赵梁如何处理这件事。赵梁看出桀不愿意打仗,故意说:“大王可以把昆吾候留在京师,赏他一处房子住。至于汤候方面,让他们交付原来昆吾侯该交的贡赋,这样一来,国库收入没有减少,大王照常有银子使用,岂不是一举两得?”
“只怕昆吾候不会高兴。”桀说。
“他是丧家之犬,难道大王为一个丧家之犬去打仗?”赵梁阴损地说,同时撇撇嘴,他对这个昆吾候本来印象就不好,因为天下人都知道现在的朝廷,他赵梁当一半家,独有这个昆吾候,依仗是王亲,大诸侯,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进京来有事情,总是直接找桀,其实找桀之后,具体的事情还得自己去办,如果他直接找自己,既省事,又弄得大家都高兴,这个人如此不会做事,今天有这个结果,活该,赵梁是不会帮他的。
桀想想赵梁的话,自己也是这样想的,这个时候是自己热恋岷山氏姐妹两个的时候,哪里有精力去打仗。“也好,你去对伊尹说,汤候占据的诸侯封地,孤假装没有看见,但是他们应该交的贡赋,汤候必须代缴,一两银子不能少。至于昆吾,就让他在京城住下来,生活上有困难,让他找你,孤很忙,没有时间接待他。”
说到这,桀突然感觉困倦,打了个哈吹,最近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他不知道为什么。太医看过也只说肾虚,需要调养。他觉得补品没有少吃,不见效,就不大相信御医的话了,认为是过度疲劳造成的。天天和两个美女厮混,不疲劳是不可能的。哈吹打过之后,对赵梁挥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自己就喊来了宫女丫鬟,在她们的扶持下,走向了后宫。
赵梁随后也回到了家里,派下人把伊尹找来,转述了桀的话,随后不放心地说:“伊大夫,该帮的忙我已经帮了,但是你们该交的贡赋不能少。”
“丞相放心,我们怎么可能让丞相坐蜡?不过在下这次进京,还有一件事需要丞相帮忙,当然,丞相做成这件事,好处也非常大。”伊尹并没有说出什么事情,但是提到了好处。
“伊大夫请说,只要我能够做到——”
“别人不能做到,但是丞相做这件事是小菜一碟。我们汤地人口增加了,吃饭的,干活的人自然就多了,因此需要大量的矿产,条件是,每一斤矿产丞相可以加一钱银子,不知道丞相是不是肯帮忙。”
从打发惠执政时开始,朝廷就对危险地区的诸侯,实行金属禁运,主要怕他们打造兵器,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并没有封锁住,只是抬高了物价,便宜了走私的。赵梁听说一公斤金属可以加价一钱银子,这个利润太大了,立即答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