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替八路军招了三十几个新兵
天刚亮,正是庄户人家吃完早饭该下地的时辰,姜四嫂的娘家--离千石村六十多里的石头屿村南,最热闹的大庙前响起了欢快的锣鼓点儿,锣鼓一响,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往庙前跑,大伙见到庙前的小戏台上站着几个敲锣打鼓的姑娘。
台下扯起一幅红布,上头写着参军光荣,横幅下放着张桌子,王坤宇端坐在桌子后头负责报名登记。
南乡这地方是八路军刚刚开辟的根据地,老百姓对八路军还有点陌生,见到宋天秀他们这些人好奇的很,不多一会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
见到台下来的人不少,台上的锣鼓停了下来,一个大约二十岁左右挽着簪的女子走到戏台中间,她啪的一个立正给大家敬了个礼,台下的姑娘媳妇们低声说“看人家多精神!”宋天秀环视了一下台下,一双透着英气的眼睛看着大家:“乡亲们!我们今天来石头屿一是做抗日宣传,二是动员有志青壮年参加八路军队伍,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国难当头,我们欢迎石头屿的年轻人参加八路军,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话音刚落,锣鼓又响起来了,几个壮年人打着空翻从台左台右交叉翻腾到台子中间,他们随着锣鼓点儿前翻后翻,有一个在台子中间原地不停地翻跟头,把台下的人们看的直拍巴掌叫好!
接着锣鼓声一停,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走到台前,看到台下这么多人她有些慌神,她把脸转向台侧,天秀低声鼓励她:“麦蒿,别怕,你看看台下的姑娘媳妇们那些羡慕你的眼神,乡亲们等着听你唱歌!”戚其海拉响了二胡,麦蒿轻轻清了清嗓子跟着二胡的节奏唱起了刚跟文化教员学的《上前线》:
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
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
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遗胄,
锦绣的河山,怎能任骑敌践踏?
祖先的遗产,怎能在我们手里葬送?
走,朋友,我们走上战场,
展开民族自由的战斗!
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
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
全世界被压迫的人类都是我们的兄弟,
爱好和平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有没有决心?有!
我们有没有力量?有!
拿起我们的枪杆笔杆,举起我们的锄头斧头,
打倒日本强盗,争取自由,
看,光明已在向我们招手!
歌声一停锣鼓息声,姜四嫂和她娘家哥嫂用小车推来了早饭,宋天秀他们就在戏台下一手端着碗小米粥一手拿着杂合面包子吃了起来,围观的乡亲们见到自己村嫁到北乡的姑娘回来自是亲热,姑娘媳妇们都过去和姜四嫂打招呼,大伙围着姜四嫂问长问短除了寒暄问的更多的就是和八路有关的事情。
天秀他们咬一口萝卜丝馅的杂合面包子喝一口小米粥,包子的味道和香喷喷的小米稀饭香气在空气中漫延着,别说挤在最前头的孩子们馋的流口水,就连大人们也忍不住咽吐沫。
南乡石头屿地处贫瘠的石礓地,眼下虽然已是初夏,可四周的山上少见绿色 ,放眼看过去到处是乱嶙嶙的怪石,连绿草都很少见。
人们在这样的山上开出一块一块的小梯田,从远处搬来些泥土,就靠这样的地收口粮糊口。因为地少而且产量低,只能种些和其他粮食相比起来产量高一些的红薯俗称地瓜。
这里的人们秋天主食是蒸煮地瓜,冬天吃的是秋天在石硼上晒好的地瓜干。连过年也很少能吃上麦子面饽饽和饺子。巧手的女人逢年过节用地瓜面包上一顿菜包子,就算是大人孩子吃了顿过年饭。
天秀领着八个人小口咬包子细嚼慢咽,让饭香飘的更远飘的更长,从人群外挤过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两手各拉着一个姑娘对天秀说:“八路同志,这俩闺女报名当兵。”姜四嫂告诉天秀:“妹子,这是俺村村长。”
天秀赶紧搬来个凳子请老人坐下,姜四嫂看这俩闺女面生就说:“大爷,这俩闺女不是咱村的。”老村长叹了口气:“这姐妹俩,是从胶州讨饭过来的。
天秀有点为难地说:“大爷,部队这次招收的是扛枪打仗的战士,是要上战场的战斗员,不再招收女兵。”话音刚落,两个闺女一齐上去拉着天秀的袖子说:“姐,俺姐妹俩一路打听着讨饭来到这里,就为投奔八路,给俺报上名吧。”
这姐妹俩大约十六、七岁的名叫高月,十八岁上下的是姐姐,叫高兰,胶州人,姐妹俩十岁左右时爹因病去世了,娘一个人这几年含辛茹苦把她们拉扯大。
一天傍晚日本军队进她们村烧杀掠抢,全村人被鬼子从家里赶出来往村头集合,她们的娘趁乱把她们推进道边的草堆里,这姐妹俩就在草垛里眼睁睁地看着一村子人,青壮年被挑出来被机枪扫倒了一片,女人们被鬼子撕开衣服羞辱殴打和**,几岁的孩子有的被鬼子扔进火堆活活烧死,有的被鬼子挑在刺刀尖上甩出老远。
鬼子点着了全村的房子,折腾了大半夜才离开,这姐妹俩在满地的尸体中找到早已断气的娘,她们直哭到没了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姐妹俩掩埋了娘起了个坟堆,姐妹俩犯了难,没了家没了娘以后咋活?
高兰扯起高月的手说:“咱投八路去!”就这样,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姐妹俩一路讨饭一路悄悄打听也没遇到八路。
上个月走到了胶东这石头屿,多亏好心的老村长和老伴收留了她们,可这年月穷人日子难过,一下子添两张嘴吃饭,老住在村长家里也不是个长远办法。
正好天秀他们来招兵,高兰和高月姐妹俩就高高兴兴跟上村长来报名了。天秀一听这姐妹俩这么远来投奔八路,也不好拒绝了,就让她们去王坤宇那里报了名。
天到晌午,热辣辣的日头悬在当空,晒的街上的土散发出干燥又略带点腥气的味道,姜四嫂和娘家哥嫂又推来玉米面窝窝头和萝卜条炖海带,高兰和高月姐妹俩和天秀他们一起就在日头底下咬一口窝窝头,吃一口散发着萝卜海带香气的菜。
正是庄稼人下地干活收工回来吃晌午饭的时候,空着半截肠子的庄稼汉子扛着锄头从窝窝头笸箩旁边走过,那肚子立马咕噜咕噜叫的更欢。
吃过饭,姜四嫂和天秀来到妇救会长家,让妇救会长带路到有青壮年的人家一家一家地宣传抗日道理,动员他们参加八路军。
老辈子有话:当兵吃粮,扛枪打仗。半饥半饱的庄稼汉子一为能早点打跑日本鬼子,二就为当兵能吃饱肚子。到天快黑的时候,石头峪有十六个青壮年报名参军,天秀让王坤宇给他们一一登记在册后,派两名民兵连夜把他们还有高月高兰送往部队驻地。
第二天,高兰高月被部队退回,说是目前不招收女兵了,带话给宋天秀,让她与基地负责人老韩联系,看被服厂和制药厂还需要人不。
然后让姜四嫂带路趁天黑到另一个村子住下。姜四嫂带着天秀住在石头峪嫁到这个村的妇救会长家里,铺好了铺盖要躺下,突然听到有人敲门。
妇救会长披上褂子开了街门,是村里剃头匠和一个背着个蓝布包袱的光头年轻人。剃头匠对妇救会长说:“嫂子,这是水里村的剃头匠,他是来报名当八路的。”天秀端过油灯照着打量了几眼灯窝:“小兄弟,你姓啥?”“八路姐,俺姓季,姐,俺来投八路,俺姐和俺姐夫都被东洋鬼子杀了,俺要扛枪给俺姐报仇。”天秀点点头:“好,给你记上名,你先跟上你这剃头匠兄弟上他家住一宿,明天天亮到村前大街上集合。”
天亮后照样敲锣打鼓演出一些抗战歌曲、小快板,照旧在大街上开饭吃窝窝头,这天一大早,天秀他们刚摆上招兵桌子敲响了锣鼓,从看热闹的人群里挤过来个老汉。
老汉挤到天秀跟前嗡声嗡气地说:“八路媳妇,俺报名,俺叫老蓝。”这老汉风吹日晒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摸样有五十岁了。
天秀笑了:“老蓝大叔,当兵打仗是年轻人的事儿,你老在家好好种地多收粮食也一样是支援前线。”
“这媳妇,我没家,也没地,原先我给人家看守石窝子,就吃住在石窝子,顺便在山上开荒种点庄稼,可如今石窝子让鬼子给占了,我这是在亲戚家里住着,可老住亲戚家也不是个长事儿,我得报名,我身子骨壮实腿脚利落,我不能抗枪打仗可我会养马会作饭,我给长官当马夫当厨子总成吧?
啥时候赶走了东洋鬼子我啥时候离开队伍回我那石窝子,我不给八路添麻烦。”
说完了他拿过鼓棰就敲,天秀怎么劝他也不再开口说话,到开饭的点儿满大爷拿过窝窝头就吃,吃完了帮着收拾碗筷和饭挑子,谁也拿他没了办法。只好让他随着报名的新兵先去部队,看看部队首长收不收。
结果,第二天蓝大爷就回来了,人家部队不收年纪这么大的兵。天秀眼珠一转,蓝大爷会养马会做饭还会石匠泥匠手艺,不妨带回千石村让他做饭,把年轻的吕秋子他们换出来充实到战斗班,或者做点别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