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红色秘营

55绍晨哥我想借两马车粮食

山上的积雪已经化了,到了春荒的季节。这个季节是山里人家日子最难过的季节。去年夏粮秋粮欠收,有限的粮食经过这一冬,无论怎么省着吃,到了四月,大多数人家的粮缸都基本见了底。

这一带,山地基本都是砂砾土质,这样的土质水分流失快,适合种地瓜、土豆这些耐干旱的品种,在吃食当中,这两种作物算是很高产的,当地百姓用来当做主粮。而小麦,在这样的土质产量很低,大部分人家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来了客人,才舍得拿出来蒸两合面饽饽擀面条。

抗战时期这一带有种待客的吃食:三分之一的小麦面加三分之二的地瓜面扞成面条,浇上时令菜卤子,用来招待客人好吃还不失面子。

天气还冷着,山上的野菜刚刚露出一点小芽,能吃的树叶还没长出来。山上几棵榆树的皮早被乡亲们扒光了。

许多人家每天只吃一顿稀饭,好在还没开始春种,待在家里少活动饿的慢些。

军工基地也快断粮了。1943年前后,是胶东抗战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敌我双方的对战处于拉锯战阶段。

有时候八路军、游击队端了鬼子炮楼,而日伪军反过来就偷袭八路军驻地,骚扰当地百姓,领地占领,双方经常是拉锯战,许多堡垒村的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八路军筹备的粮食不是被敌人搜索发现后掠夺,就是运输受阻。

千石村红色秘营军工基地的粮食,就因为这些原因没能及时运过来。

缺少粮食,大人面黄肌瘦,有些人家只能靠吃粉碎的玉米瓤子活命,但吃玉米瓤子,肚子胀,肠梗。有的人已经开始水肿,脸肿、腿肿。孩子走路都没多少力气,饿极了就要哭,可连哇哇哭的力气都没了。

基地负责人老韩同志和被服厂刘厂长十分着急,找王大河商量办法。王大河看着远处近处的大山,一眼望过去连几乎一点绿色都没有,基地断粮、乡亲们断粮,着急上火手足无措。

夜里,王大河躺在炕上睡不着,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宋天秀知道他是为粮食着急,就起身披上衣服,脑子里转来转去想办法。

王大河上火嗓子都哑了,自言自语地说,大伙儿都没吃的,连借都没处借去。

宋天秀一听抓住大河的胳膊:“大河哥,咱出山借粮去!”

王大河眼睛一亮,随之又暗淡下来:“你是想去找宋绍晨借粮?他和大爷肯不肯借先不说,单说眼下这到处缺粮的春荒季节,他那边的粮食有没有存货?就是真借到了,咋在鬼子眼皮子底下运回来也是个难题。”

宋天秀这就要下地收拾着要出山。

王大河赶忙拦住她:“啥时候能改改你这火急火燎的性子?这才半夜,哪能半夜上人家敲门借车?”

宋天秀只好躺下来,这一宿,她基本没合眼,脑子里想了许多个借粮理由。毕竟要借的不是百斤几十斤,总不能直说是军工基地缺粮了。得想个合适的理由。

天还没亮,两口子就去和老韩同志说了想法,老韩知道王云轩曾义救八路和党政干部、宋绍晨砍自己一刀放乡亲们出包围圈的事情,想来想去也没别的办法,就写了个借条盖了八路军胶东军区被服厂的章给他俩带上。在数量上空白着,让王大河根据实际借到的数量填写。

藏好了借条,宋天秀找二叔要了几副止咳止喘的草药,带上自己绣的几副鞋垫,两口子赶上双套马马车直奔海城。

到了海城城门,张德贵正背着枪袖着手站岗,宋天秀跳下车问:“德贵哥,俺大姑最近身体可好?”

张德贵叹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比冬天咳的还厉害,吃了几服药也没见好。”宋天秀把带的药材交给他:“德贵哥,这是我找二叔要的止咳止喘药。你让俺嫂子煎了给俺大姑喝。”

旁边站岗的兵羡慕了:“张班长,你这妹子真是个贴心的实在亲戚,老婶子可跟着沾光了。”

张德贵小心地捧着药,心里很感动:“妹子,哥谢谢你了。”

宋天秀瞅了眼城门那个缩着头袖着手的鬼子兵,低声说:“德贵哥,这鬼子傍黑都那个时辰不在?”

张德贵低声回道:“约莫傍晚6点到6点半钟左右换岗吃饭时皇军不在。”

宋天秀上了马车:“德贵哥,今儿办点事,就不去看俺大姑了。”

马车赶进粮栈东大门,小伙计老远就认出了这两口子。小跑着去告诉了宋绍晨,然后过来帮着栓缰绳停车、喂马,

宋绍晨一见这两口子又赶着马车来了,还是双套马马车就知道没啥好事。

领到接待室坐下上了茶,宋绍晨也不寒暄,看着宋天秀直接问:“说吧,这次来有啥事。”

宋天秀也不绕圈子:“绍晨哥,大掌柜,这回俺是来借粮的。”

宋绍晨不动声色:“借多少?”“想借两到三千斤。”

“怎么,你那大户亲戚缺粮了?”

“断粮了。”

宋绍晨马上站起身来说:“对不起,我要送客了。”

宋天秀纹丝不动:“绍晨哥,村里头去年夏季收成时遭暴雨,提前抢收的小麦麦粒还没长好,减产大约3成,秋天,苞米地涝着,苞米欠收又减产。现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村里乡亲们家家挨着饿,山上的榆树皮早就扒光了,许多人家已经开始粉碎苞米瓤子当饭吃。”

宋绍晨面无表情:“我一开粮栈的,不是开慈善堂的,这春荒季节城里乡下挨饿的人家多了去了,我管不了那么多。而且借这粮给你们那大户亲戚太有风险,我借不了。”

王大河站起身来:“带俺们去见见俺大爷吧。”

宋绍晨带着这两口子往里院走,心知这两口子不借到粮恐怕不肯罢休。

老两口见到侄子侄媳妇很是高兴,宋天秀从怀里拿出几副鞋垫递给大妈:“大爷大妈,没什么稀罕东西孝敬两老,这都是我纳的鞋垫子,冷天铺到鞋里头暖和。大妈你看我的针线活儿咋样?”转身又拿出两副塞到宋绍晨怀里:“妹夫,这是给你的。”

宋绍晨嘴角一抽抽:“送鞋垫就不喊绍晨哥喊妹夫了,这个鬼精灵的秀妮子。”

大妈端详着鞋垫点点头:“大河媳妇你这针脚细密整齐,一手好女红。”

寒暄过后,王大河开口了:“大爷,俺俩这趟是来向你老借粮的,咱全村家家都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王云轩:“每年这个季节庄户人家日子最难熬,今年这是比往年更甚?”

王大河:“大爷,村里家家都要断粮了,许多人家已经靠吃苞米瓤子养命了。”

王云轩沉吟不语。

宋天秀说:“大爷,山里实在熬不下去了,尤其是小孩子,饿的哭都没力气了。今儿借粮俺们打借条,等秋收后定按数还粮,利息算几成你老定。”

王云轩看着宋天秀问:“想借多少?”“三千斤。”

“再有一个月山上的野菜就能挖了救急,你们借这么多粮食,怕不单是为乡亲们吧?你们那大户亲戚也遇到难处了?”

宋天秀点头:“是,也断粮了。”

王云轩摇头:“大河,大河媳妇,如果是咱王姓乡亲要断粮了,我可以少借点粮食救急,你家断粮我可以送你们一袋子苞米,毕竟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但是借这么多,一是我这里库存不多,还要随时给官家的买卖预备着,二是我王记粮栈虽有正常出城手续,恐怕也有风险。”

宋天秀笑了:“大爷,守城门的张班长是我娘家乡亲,处的挺熟。我问了,傍晚六点到六点半城门的鬼子兵去吃饭不在岗。”

王云轩还犹豫着,就是粮车能出得了城,这一路风险也不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