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海河沿岸有人家

第5章 聘为总教习

郭金桥家饭菜很简单,也是家常便饭捞面条,一盆肉卤四盘菜码,一小碗蒜泥,一碗芝麻酱。

蛤沽镇乃至整个津城吃捞面都代表了喜庆,过生日吃捞面,办喜事吃捞面,路途归家吃捞面。

赵雷和陈晨一人面前摆着个大面碗,碗比脸都大,碗里是满满的面条,吃完这一碗不得撑个半死。没办法实诚的蛤沽人对待第一次来家里的客人,就害怕客人吃不饱所以给的多多的。

第一次来家里的客人也不会拒绝,给多少就吃多少,并不是说人傻,而是一种礼节。主家给盛饭然后你嫌多,这不是嫌多,而是嫌弃饭食不好。

这可是阳某,如果你在单位憎恨谁就请他去家里吃一次,撑死他!

赵雷和陈晨也觉得这是一种阳谋,要撑的他们说不出话来。

看着碗里面条赵雷和陈晨对视一眼,幸好早上俩人都没有吃多,中午说了这么多话也饿了。

“我就不照顾你们俩了啊,吃嘛夹嘛,随便点,就是家常便饭。”邵金铃也端起大面碗还是夹菜码舀卤子。

菜码很简单只有四样,黄瓜丝、豆芽、胡萝卜丝、洋白菜丝。卤是肉卤,里面配料还挺丰富,除了大大的五花肉片之外还有黄花菜、木耳、鸡蛋、虾仁。

这个卤子也算是蛤沽人家常吃的三鲜卤了,两人夹了一些菜码,舀了两勺肉卤浇在面上。

筷子在面碗里搅拌,白色面条裹上棕红色卤汁,趁热吸溜一口那是相当满足。

赵雷和陈晨果然是吃撑了,两人**大肚子坐在长凳上,喝着消食的浓茶。

郭金桥也吃撑了,不过他的肚子本来就大,吃撑了也看不出来,但从打嗝的频率还是能看出来是真撑了。

很明显蛤沽人都是很实在的,不但是主人实在,客人也很实在。

不然不会有句俗话从乾隆年间一直流传到现在“临死遇见蛤沽人!”

这话很通俗易懂,在这个人临死的弥留之际都能遇到蛤沽人前来搭救,或是一饭之恩从饿死边缘被拯救回来,或是实在救不活了也能挖坟立碑好生安葬,不至于曝尸荒野。

许是从古至今蛤沽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毕竟仗义每多屠狗辈嘛。

郭金桥笑呵呵看着赵雷和陈晨两个小年轻,吃饱喝足就该谈正事了。

其实他也想到两人会请他出山做一下指导,在不忙的情况下郭金桥还是很愿意的,谁让他与这两位小年轻投缘呢。

尤其是在看他们吃饭的时候,那可叫一个实诚,是两个好小伙。

可是按照他们两个刚才所说的要邀请他做教练,从头训练一支高跷队,郭金桥就有点犯难了。

不是他不想,而是有点心寒和犯忌讳。前车之鉴又不是没有,而且还是好几辆车,再次听到请他做教练都有点PTSD了。

“郭师傅,我们今天来就是诚心邀请您做我们长青高跷队的总教练的,您是长歌高跷队的老师傅,以前也是会头,我们高跷队也是长字头的,所以邀请您也不会落您名声,我们希望您训练出一支传统老活的高跷队,把那些老东西都传承下来,一切都按照以前的训练方式来。”赵雷呼出口气,平复了下肚子里的面条诚恳说道。

“一切都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来?”郭金桥轻笑,这句话听的还怪熟悉的。

“对,该学把式学把式,该拜师拜师,该打打,该骂骂!”陈晨认真点头,语气里异常坚定。

“嚯,那敢情好,要是那样你们高跷队人还不得都走没了。”郭金桥讪笑俩人还是太年轻。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他可是过来人,别管刚开始说的多好,到了后面迫于压力肯定又会与以前一样。

不是郭金桥不相信赵雷和陈晨,是他太了解这帮小年轻了,尤其是喜欢高跷的那帮孩子。

一个个家长都和看眼珠子似的,生怕受了委屈,别说是练高跷挨打挨骂,就是说两句都不乐意。他还是个高跷教练,学校里的老师又能怎么样不照样被一帮家长投诉。

孩子在学校里都无法无天,放学后还能让你管?

前两天新闻还报道过,因为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两句,孩子因为受不了侮辱直接跳楼了。

这样的孩子谁敢教啊,以前上学老师都是往死里教,现在上学老师严点就敢死。

不是说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不行,就是都让家长给惯坏了。

再加上减负教育,老师们能省心就省心教不教做人不知道,反正是不愿意教了,放学直接推给培训班。

郭金桥想想自己小外孙一个月课外辅导班就好几千,感觉出去上班又有动力了。

郭金桥在这一瞬间想了很多,赵雷和陈晨也想了很多。

一个在想怎么拒绝,两个在想怎么接纳。

“这件事儿我们提前和家长、队员们说好,签个保证书,愿意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可以走。只要您教的东西地道,我想愿意学的有很多。”赵雷思虑半晌开口说道。

“有些人从头上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性格,刚开始或许是为了利用您也好,真想做好也好,真要是触及到他们核心利益了,必然会暴露本性。我们哥俩从根上就希望学点真东西,说实在了我们是真想得到会道权,真想拿前十名,真想学一些老东西。”陈晨说话就没有赵雷那么顾及,从小就是这种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性格。

一直也没什么朋友,赵雷能和他做了这么多年朋友,也是知道陈晨这人没什么坏心眼,骨子里两人都属于一类人。

郭金桥看着这两人一唱一和有些想笑,其实他也有一些手痒了,也就是年纪大了,上不了腿子上去耍,年轻那些年每年接驾他还在扮上上腿子去耍耍。

现在只能在家里教小外孙子高跷,过过手瘾和嘴瘾,郭金桥还是喜欢教徒弟的感觉。

郭金桥被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有些心动,心思也活泛起来。

如果真按照他们说的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一试,只是让他自己教还是不够。

他从小学的是英哥,其他角色也会,可以指点一下。要说教一些里面的真东西还是不行的。

高跷戏十二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理解,都有各自的绝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要说十二个角色都研究透彻都能叫,那么赶紧报警这他娘的就是诈骗。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诈骗,高跷戏才会出现现在的这种窘境。

没办法就是一个人教的,千人千面,这一人要是千面了,那就是有大病精神分裂。

“说实在的如果是想真正练高跷,光有我自己是不行的,我只能教英哥,教打棒,也可以指点一下其他角色的动作,但是深教就不太行了,需要找其他老师傅。但是其他老师傅,也是不太好请的。”郭金桥语气有些松动,看着赵雷和陈晨这么诚心诚意的份上,他给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老师傅咱可以慢慢来,我们哥俩今天过来就是想请您去长青高跷队做总教习,您只需要给我们规范规范动作,您有时间去指导我们高跷队就好。”赵雷趁热打铁。

他已经看出来郭金桥的蠢蠢欲动了,一位热爱高跷的老师傅是不会拒绝去传承的。只有那些抱的不纯目的的人才会去阻止传承。

有人说师傅教徒弟都会留一手,那是以前那些都是吃饭的手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比比皆是,又或者出于私心将学来的手艺占为己有。

现代社会当然不会这样了,一些老手艺面临失传,再不抱着一颗公心,那手艺失传是必然的。

一些非遗传承都到了青黄不接的危局,高跷戏也是。一些创新、进步将老东西冲击的快要泯灭。不是老东西不好,而是时代太快了,都下不了苦功夫学习。

郭金桥深知这一点,这么多年去高跷队教也都看透了。

“你们的邀请我可以答应,丑话说前头,高跷戏并不是现在练的这些东西,要想练老套路真东西,那是要吃苦的。”郭金桥表情严肃看着赵雷和陈晨。

“我们知道,为了拿年底的高跷大赛前十,拿到会道权我们长青高跷队不怕吃苦!”赵雷信誓旦旦。

赵雷相信能够和他一起练高跷的都会同意的,这个圈子很乱,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想学东西的,也都是真正热爱高跷戏的。

前段时间赵雷和队员们聊过,都是投缘投脾气的一帮愣头青,都想着打破现在这种桎梏,真正的耍一场高跷戏。

看着郭金桥和赵雷两人都认真起来,陈晨陷入了沉思。基本功是需要长期训练的,基本功合格了就该练习套路。这和练武都是一个性质的,其实高跷基本功也是武把式刀枪架。

对于其他高跷队训练陈晨也了解过,直接上来就是练套路,根本不练基本功,这也是急于求成的一种弊端,所以才造成现在高跷戏这么难看的原因之一。

如果通过这次的训练,能够总结归纳出一套基本功的流程,将其规范化,合理化的话,那以后其他人练高跷戏时,通过这一整套规范流程训练出来,那就是纯正的高跷戏了。

陈晨忽然间冒出这么一个想法,何不通过自己的IT技术来一场高跷戏真正的创新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