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谁动了他的故事

第0951章 崇钦差出洋谢罪

天津教案发生时间,有幸与普法战争相同,法军别说来天津,自己能不能活下来,或者有没有吃的,还是个问题——

1870年7月19日,天津教案次月,普法战争爆发,原因是法帝拿三认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埃姆斯密电”中,有意羞辱法国,激发民族情绪,向普鲁士宣战。

看来,羞辱法国的,不仅是普鲁士,还有遥远的天朝天津。常言近水楼台先得月,远法大国后招打。

8月2日,法军扑进普鲁士讨伐威廉,但战争却未能继续法兰西民族情绪,战事失利,拿三不得不在色当被俘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直接崩溃。

普军乘胜追击,围得巴黎成了铁桶,法国成立临时政府继续抵抗,到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

2月26日,法国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凡尔赛预备和约》,5月10日,两国正式签署《法兰克福和约》,战争结束。

代价大家都是知道的:阿洛2省割予德国,德国得此煤炭基地和两省人力资源,就牛逼了——不仅统一了德意志,还在全球范围内寻衅英法。

法国,实在是德国的磨刀石。

我这一扯似乎离题十万八千里了,没话找话说呗,其实这场修理法国的普法战争,被出使法国谢罪的完颜崇厚钦差大臣真真切切的看了个大半——

什么巴黎铁桶、德皇加冕、成打和约,都被他赶上了,不信的话可以问他!

他都死了,怎么问他?

要不耻下问,研究研究他。

崇厚奉旨使法谢罪,成员有:兵部员外郎衔、旅法译员张德彝等随员、供事及同文馆学生,规模不小。

出发时间在11月,天津万人空巷,场面宏大,威仪万千。

崇厚于次年1871年1月抵达法国马赛,但进不了首都巴黎,唯一的接待人恰是前任驻华公使哥士耆,贯见的不讲理者,但此时只好求他帮忙安排。

结果,崇厚在波尔多市下榻,天天饮酒作乐、夜夜寻欢等候,法皇的亲切召见——

本来,在路上他就想好了:准备跪在拿三面前痛哭流涕扇自己耳光,左右开弓,继而嚎啕大哭以泪洗面,一定要拿三亲自走下来拉自己才平身的…

结果,他在波尔多一个月,求都没来一个,想去巴黎门都没有:法皇拿三自己都倒了~~

还以为法国多么多么强大,法军如何如何厉害,结果一坨屎,被德军虐得一塌糊涂,到处都是,臭不可闻。

法国临时政府,忙于对普战争,根本顾不上接待他。经电报,总衙只好命令他回国——

真要直接回国,就不是崇厚大人了,见识过法国的乱七八糟、血雨腥风后,他到了英国,广为考察各业,然后才离开英国,去了更远的美国。

在他行抵纽约,法国驻美公使接到国内指示,“殷殷劝驾,邀奴才仍回法国,词意甚为恳切”。

崇厚再回法国1871,已是法三共和国了,法国代表热福理Geofroy与崇厚,先后于5月17日、20日、22日,分3次在巴黎凡尔赛特里亚农宫Palais de Trianon,讨论天津教案解决问题,每次历时2个多小时——

会谈中,热福理一再向崇厚申明,法国共和政府对天津教案的解决方案不满意,鉴于天津教案中受害者丰大业的身份,情节特别严重,要求:

1将与此案有关的中国官员,判处死刑,估计崇厚自己听了,后背发凉;

2鉴于在华外国人,危险不停增加,为了确保他们将来的安全,**应作出解释和保证。

而崇厚表示,凶手已经正法,案件已经结束,自己来法谢罪已经仁至义尽,要回国交差了。

热福理却表示,“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不能认为天津事件已经结束;

“此外,有必要就将采取的措施进行商谈,以免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在将来重演。”

还声称:法国政府认为清政府派遣的特使,“不会只为空话而来”,要就此直接谈判,签约协定。

对此,崇厚也明白自己无此赋能,予以拒绝,一再表示——

天津教案已经了结;

**遵照中国的法律,对罪犯作了公正的审判:有些人被判处死刑,另一些人被流放。

尽管有旅法翻译张德彝的准确翻译,这2人实际是:鸡同鸭讲,根本没扯到一起,多的就不说了。

最终,临时**梯也尔,只好在凡尔赛宫象征性的接见崇厚及其使团,晓以大义——

梯也尔称:对处死天津教案几名肇事者不感兴趣,希望能取得持久的和平和秩序,随后他接受了大清同治皇帝表示道歉的国书。

此事就此拉倒,双方都是礼仪性的过场。

此后,崇厚真就回国了,回到国内已是1872年2月,同十一正,大过年的。

过了上元节,崇厚才开始草拟汇报奏折,表示自己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使命任务,使中法之间的友好关系更加紧密。

崇厚该奏折,多为行程流水账,官话套话一堆,不乏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处,大家也知道:大清特使并无特权,要临时动议根本行不通,但为自己捞到了出洋专家资本。

当后来真面临俄罗斯欺诈伊犁时,签了个几里瓦尔条约,把自己全搭进去了。

实际,这次崇厚使团在法英美前后周年有余,亲眼目睹了法国的沧海桑田,可谓千载难逢,幸亏现场翻译张德彝留下2本日记,据此编辑印行了《航海述奇》《三述奇》,留下不少法国政权见证史料。

张德彝1847~1918,又名张德明,字在初,一字俊峰,祖籍盛京铁岭人,籍贯汉军镶黄旗,一生8次出国,在外度过27个年头。

每次出国,他都写下详细的日记,依次辑成:《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共约200万字,1951年其后人将手稿送交政府,今存北图柏林寺书库内。

崇厚使法谢罪使命,宣告结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