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夏朝传说

商朝故事第六十二章

商朝故事第六十二章,结束了和终古的谈话,伊尹似乎被终古提醒了,感觉要做的这两件事,外丙的态度关键,因为事关重大,没有外丙点头,两件事都没有实施的可能,因此必须知道外丙的态度,然后才能够决定如何运作。

第二天上午没有朝议,伊尹就进了王宫,因为是首相,伊尹拥有随意进出王宫的特权,所以不像过去那样有所顾忌,伊尹感觉需要和外丙交谈就来了。外丙此刻没有事情,正在和王后,妃子看杂耍表演,桀统治的末期,从关外传进来一种游乐曲目,俗称杂耍,开始这种曲目,只是在民间活动,后来被某些贵族看中,叫进府里进行专场表演,因为贵族的吹捧,这种游乐迅速地红了起来,也就自然而然传进王宫。当然了,传进王宫的曲目减少了粗俗,多了些杂技成分,成为茶余饭后大王和王妃的消遣活动。

外丙没有特殊的娱乐爱好,也没有特殊的嗜好,多数时间喜欢想事情,想工作,老王后知道外丙身体不好,所以就想办法让外丙放松,不喜欢他整天沉浸在工作里,因为老王后认为,凭丈夫的智商,就是晚上不睡觉地工作,工作的结果和先王也没有办法相比,反正比不了,不如多活几年,让身心放松些。

听说伊尹来见自己,外丙就让内侍把伊尹让到后院的亭子里,因为天气不错,在花团锦簇的后院谈工作,远比在客厅里舒服和轻松,还能够拉近和重臣之间的关系,汤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这样做,能够被请到后院谈工作的大臣,自然是一分荣耀。

“丞相突然到来,莫出了大事?”两个人在亭子里坐下后,外丙问,因为这是伊尹担任首相职务第一次没有事先告知来访,外丙心里不落地,所以有这一问。

“大王,风和日丽,没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臣只是想和大王说说话,大王多虑了。”伊尹故意笑着说,不想把气氛搞紧张。

外丙听见伊尹这样说,脸色平和了,同样回以一笑说:“如此甚好,和丞相说话是愉悦的事情。”

“多谢大王谬赞,臣想知道,大王的主政目标是什么,如果大王方便说的话。”伊尹进入了正题,因为这是他今天来这里的目的。

“丞相为什么问这个?”外丙有些奇怪了,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大臣问大王如此严肃的问题,如果大臣想知道,只能靠自己猜。

“臣和大王都是新人,大王是新大王,臣是新首相,如果臣不知道大王的执政目标,就可能好心办了错事,耽误了大王的大事,那时臣就是罪该万死,也是于事无补的。”伊尹说,他当然知道问这样的话是过界的,但是不弄明白这件事,心理不落地,因此就顾不得犯规了,只是他的解释水平很高,外丙就是不高兴,听完他的回答,也会变怒为喜了,因为伊尹表达的是以大王的意志为意志,这是忠心啊!

“丞相多心了,孤也没有太高的雄心壮志,只是想不辜负先父的重托,能够做到国泰民安就知足了。”外丙回答说,到也没有丝毫地隐瞒,他的确是没有巨大抱负的君王。“孤执政期间,如果市民能够吃饱饭,有衣服穿,有房子住,婚丧嫁娶能够顺利进行,孤就知足了,当然,最好是能够改善奴隶的生活,孤听说,好多奴隶是活活累死的,也有的是吃不饱饭饿死的,这就过分了。”

听见这样的话,伊尹第一感觉是意外,第二是感动,因为自己出身低贱,骨子里同情下层人是本能,但是环绕在周围的人,不是贵族就是有钱人,这样的课题是摆不上桌面的,所以就无从提起,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外丙居然关心这些事情,当然要意外,感动了。

“大王宅心仁厚,天下万民之福,千古圣王,都想在自己执政期间,做到天空朗朗,海晏河清,其实这是很难的,如果在大王执政期间,可以做到贫民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天下就太平了。”

“丞相说的没有错,孤知道这件事说说可以,实际上做到很难,不知道丞相有什么好办法?”外丙苦笑地问,他知道,在京城周边,有不少的民众,半年糠菜半年粮,不用说贫困地区了。

“大王,想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首先国家要富起来。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河,民众就是小溪,大河没有水,小溪就会干涸。”伊尹说,随后目光落在外丙的脸上,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外丙的想法是不是合拍?

“国家富裕当然好,只是如何才能够让国家富裕起来?”提到这个话题,外丙眼睛放光了,他知道自己没有开疆扩土的本事,因此想做个称职的,被万民称颂的大王,只有在“内功”上下功夫,只是这个想法产生容易,做起来是困难重重。商朝接过的,是夏朝的烂摊子,因为桀的昏庸,整个国家被搞的民不聊生,经济凋敝,饿殍遍野,贪官污吏横行,税赋极高,所以在桀执政的这些年,国内人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急剧下降,耕地没有增加,反而急剧减少,商贸领域更不用说,因为税收过重,导致商人破产,流通不便,朝廷为了防止诸侯造反,严厉封锁各种金属流通,没有金属的流通,造成很多地区需要的农具价格奇高,没有合适的农具,土地产量只能下降,减产,加上商人破产,百工凋敝,汤起兵造反的时候,夏朝经济处在破产的边缘。

商朝建立后,朝政稳定了,社会治安得到了改善,但是恢复经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加上汤执政时间只有十几年,国家经济虽然恢复了不少,但是离富裕的距离还遥远,外丙上位之后,晚上睡不着觉,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件事,如果在伊尹等人的帮助下,能够让国家富裕起来,百姓都吃饱肚子,大家能够安居乐业,那就对的起长眠地下的先王了。

“臣以为,首先发展农业,提高地亩产量,鼓励大家开垦荒地,减少耕种土地的贫民税收,只是要做到这点,必须拆除金属不能流通的壁垒,发展百工,种地的人,手里有了合适地工具,肚子里有了粮食,种地的积极性就可以起来。当然,还可以鼓励贵族去发展农业,商业,把他们压箱底的银子拿出来,去开垦荒地,国家减免税收,给予优惠待遇,如此一来,荒芜的土地就会被开垦出来,只要粮食收入增加了,价格就会降下来,粮食价格降下来,吃不起粮食的人,就可以吃到粮食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工业,百工,商贸都会动起来,国家的富裕就有可能了。”

“丞相是说,朝廷应该研究农业,工业,百工和商贸的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政策,用这个方法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听到具体地回答,外丙眼中的空中阁楼变的具体了,因此忍不住打断了伊尹的话,高兴地说。上位以来,还没有人和他具体谈过经济问题,因此今天听伊尹这样说,自然是饮甘露一般地痛快,因为他不是不想做事情的大王,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做。

“是的,不过大王,这只是臣的笼统想法,右丞相终大人有了具体的想法,大王是不是听一听。”看见外丙如此地感兴趣,大大出乎伊尹的预料,自然就想进一步深谈了,因此伊尹搬出了终古。

“当然可以。”外丙想听,所以做了回答。

“终大人提议,因为商过国土面积庞大,地域经济分布不够均衡,应该在重点地域内,设置农业,商贸经济中心,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渐推广经济改革,这样,富裕的地区可以带动落后的地区,就可以使富裕的地区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国家就容易普遍富裕起来。大王觉得终大人这个办法如何?”伊尹说到这,打住话题了问。

“这些落后地区,多数在诸侯手里,朝廷是不是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外丙担心地问,因为他知道,目前的国库不充裕,如果都需要朝廷提供财政支持,这是一笔巨资,会把国库挖空的,因为国库中,很大一部分银子是用来救急用的,没有特殊情况不能使用。像商国这样的大国,土地辽阔,氏族众多,天灾人祸是免不了的,出了事情,朝廷不管,诸侯就要离心离德了,百姓也会骂朝廷。除了桀这样的昏君不在乎民意,多数君王还是在乎民意的。

“臣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都要朝廷出钱,朝廷出不起,也容易造成大家有事像朝廷伸手的坏习惯,朝廷可以给这部分地区减免税收的优惠,这样一来,他们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做起来。”伊尹说。

夏朝的时候,诸侯自己管理的地区,税收是自己说了算,诸侯们只是每年需要给朝廷进贡贡赋,这种进贡数量不大,对诸侯治理的地区,形不成经济压力,只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因为挥霍过度,造成朝廷财政入不敷出,才一次次地增加诸侯的贡赋。后来到了商朝统治,汤取消了增加的贡赋,变成全国统一税赋,各个诸侯按照税收的多少,给朝廷交银子。因此,朝廷就掌握了诸侯地区的税收权利。终古的意见就是。既然朝廷可以制约各个地区的税收权利,那么,就可以给经济试点地区减免税收,这样一来,商人就会蜂拥而入,民众的耕地,拓荒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当地朝廷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朝廷也等于甩掉了包袱。若干年之后,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朝廷可以恢复原来的税收标准。

伊尹拿出的办法,其实就是终古的办法,但是因为这样的大事过于敏感,伊尹没有把终古说出来,如果外丙有不满,责任自己承担,如果外丙赞赏这样的做法,伊尹会告诉外丙,想出办法的人,不是自己,是终古。这样做,不仅是伊尹的厚道,勇于承担,也是为了保护终古,让其无所顾忌地做好自己的助手。

“办法不错,只是怕,没有减税的地区,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外丙说,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外丙无法回避。

“朝廷可以对这些诸侯地区下达旨意,他们可以搞起经济试验区,朝廷同样会给予税收减免。”伊尹回答,他早就想到了“红眼病”的问题,但是需要破除旧规,很多诸侯还是会知难而退的。

伊尹在谈完经济试点事情之后,并没有趁热打铁,提出京城搬迁的问题,因为他知道,这件事远不是上件事可以比的,建设新都的难处还在其次,关键是搬迁新都的困难是异常巨大的,会激发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每次迁都,最大的阻力都来自于王族和贵族,因为只要迁都,他们在京城附近占有的土地,山林和房屋,都会严重缩水,而且最大的损失还不是经济上的,是政治上的,因为迁都之后,并不是所有的王族,贵族亲属都能够跟随迁走,这里涉及到故土难离的问题,涉及到贫富差距的问题,并不是说,王族人都有钱,也不是说,贵族亲属都富裕,真正能够跟随大王迁都的,是那些在朝廷掌握权利的人,为了不失去权利,他们必须跟大王走,而有些王族和贵族本身,在朝廷并没有位置,只是有资产,他们就不愿意走,还有一些小富户更不愿意走,因为去到新都,除了王族和贵族的身份,他们并没有别的优势,如其去到京城做穷光蛋,不如待在原地过小康的日子,所以,很多王族,贵族不会迁走,如此一来,朝廷中的王族,贵族官员,就失去了本族势力的支持,所以他们是最反对迁都的。

历史上的每次迁都,都是大王做出的硬性规定,说白了,是大王的需要。最近一次迁都是夏朝的廑,他为了满足妃子愿望,强制性迁都,因为王族,贵族的强烈反对,他甚至规定,贵族官员不跟随迁都,就地免职,贵族不跟随迁都,抹去贵族称号,完全是不讲理的做法,最后才勉强迁都成功。但是伊尹明白,外丙不是廑,不会像廑那样做,所以想让外丙同意迁都,只是给外丙讲道理是不容易说通的,除非外丙自己有这个强烈需求。

这种事情其实是个死结,因为历史上大王迁都,都和政治需要有关系,最主要的是担心大权旁落,地方势力过大,外戚专权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外丙来说都不存在,所以用诸如此类的道理就没有办法让他信服。伊尹和终古之所以想迁都,主要原因是,作为京城的谷熟,地理位置不重要,当初之所以选择它作为京城,只是为了出兵夏朝京城方便,如今,夏朝灭亡,这个唯一的有利条件已经不存在了。第二个原因是面积过小,没有多少发展前景,作为政治首都,经济首都,都不是很适合,只是这个理由必须得到外丙的认可,因此,伊尹就动开了脑筋,提议大王走出王宫,出外巡视,当然,首先可以在谷熟看看,然后再出去远一点的地方。随后在终古的提议下,伊尹改变了主意,决定动员外丙去夏朝的京都看一看。终古的理由是这样的,夏朝亡了,夏朝的京都没有亡,而且商业贸易,百工作坊,农业产品市场仍旧兴旺,其规模大于谷熟好几倍,外丙看见这些会震动的,因为从根本上上,不管是汤,还是外丙,都不希望夏朝京都兴旺,这是直接打脸啊!一个亡国的都城,比现在的都城更兴旺,说明了什么?夏朝亡了么?伊尹感觉终古的论述,用反向刺激的方法,撬动外丙迁都的神经,办法大妙。

“丞相要孤去夏朝旧京巡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外丙虽然信任伊尹,但是帝王出都,历来都是大事,所以不能不问。

“大王,自古以来新王继位,一定要采用刚柔相济的办法制约民众。大王的柔,做太子的时候,大家已经有口皆碑了,但是大王的刚,外人并不知道,夏朝的旧势力并没有连根拔起,桀可能还活着,所以大王需要让天下人知道,大王是威武的,是可以镇服宵小的。”

“哦,丞相的意思是这样的?”外丙似乎明白了伊尹的用意。“只是,夏朝京都孤到过?”

“大王是到过,但是并没有真正浏览过,对夏朝京都没有全面的了解过,夏朝除了中心区的民众,多数人并不知道大王,况且,那个时候大王是太子,今天是大王这不一样。”伊尹说,他知道那段历史,当初汤拿下京都之后,自己没有停留,而是留下了外丙去管理京都,其实是用王气**夏朝的反抗者。那会儿,外丙为了自身的安全,很少外出,主要活动区域在王城中心,所以他才敢说这样的话。

外丙想想也是,知道伊尹说的没有错,就答应了伊尹的要求。那么当今的夏都照比桀在的时候如何?是不是已经破败了?答案是否定的,照比桀在的时候,兴旺多了。原来,京都因为占地大,贵族,王族多数都聚集在这里,民众人口众多,自然招惹了很多商人前来入住,后来虽然因为桀的不断加税,吓跑了部分商人,但是留下的毕竟是多数,因为找到像京都这样人口众多,消费力强劲的市场。是非常难的,相比于其他地方,京都虽然贪官污吏多,但是只要贿赂住了贪官,生意还是好做的,有时候有贪官保驾护航,复杂的事情到变得简单了,违规的事情也就不违规了,因此,大商家都懂得这一点,也有能力腐蚀住贪官,所以,真正的大商家并没有谁离去。

到了汤灭亡了夏朝关键一战,战争并没有在京城开打,鸣镝在京城外面四五十里,对于京城的影响小,而当商朝大军来到京都城下,战争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因此,京城没有受到战火牵累,反而受益于战争,因为战争是在城外展开的,导致很多民众来京城里面避难。商朝占领京城不久,废除了桀的霸道法律,安定了市民,等于给商家经商创造了条件。后来,随着商朝法律的全面实施,尤其是税收大面积下降,本来就拥有地利和市场的京都,此刻又占有了天时,商家的生意比过去好做多了,强大的经济底蕴又一次展示出来,造成流失的商人纷纷回归,所以,当下的夏朝京都,就经济而然,相比于桀统治的时候,兴旺了许多。

天下太平了,兜子里有银子了,原来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王族,贵族被消灭不少,新贵族不敢过度放肆压榨商人,所以,很多有钱人开始了大兴土木,不停地进入高档酒肆,饭庄,高档的娱乐场所当然红火起来,于是酒肆一条街,娱乐一条街,商业一条街,作坊一条街,纷纷死灰复燃,增加了香火,由生产和消费组成的群体,自然而然地托起了京城的红火。一般地区,只要夜幕降临,一切生活活动基本就停止了。而在夏朝的京都几条主要的街道,一切正好相反,巨大的牛油烛照亮了整个街道,这种情景在谷熟是看不见的。终古知道旧京的繁荣,所以告知了伊尹,伊尹自然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要哄骗外丙去旧京巡视,外丙当然不知道伊尹的用意,在伊尹的说服下,就决定离开谷熟去巡视了。

毫无疑问,对外丙来说,这是一次足够震撼的巡视,因为所有的行程都是精心设置的,因此外丙的车队到达旧京的时候是傍晚,按照常规,这个时间节点,道路上是应该没有人的,酒肆,商铺也应该打烊了,因为是城边子,出现这个情况是最正常不过的。但是让外丙没有想到的是,道路上不但有人行走,偶尔出现的酒肆里还不时传出喧闹声,在油灯的照耀下,可以看见晃动的人影。开始外丙以为这是个别现象,没有在乎,但是走了一段路,来到事先租好的旅馆时,这种情况并没有消失,因此,走进旅馆的时候,伊尹故意问旅馆老板。

“老板,这里靠近京都中心区了?”

“哪里,客官一定是第一次来旧京都的,这里刚刚进入城里,是真正的城郊,离京都中心区域还有五十多里的路程,客官不想连夜走路,只能在小店休息一晚,明天早晨,吃完了早点再出发。”老板是个身子偏瘦的中老年人,说着一口本地话。

“如此说来,京都不是很大?”伊尹又问,其实是给外丙问的,因为他知道,外丙不知道旧京有多大。

“当然很大,据说,照比新京大过五倍左右?”老板回答。

“这样大?”伊尹故意做出吃惊的样子。“我们一路走来,看见酒肆,店铺都没有关门,难道你们这夜里也经营?”

“只要路上没有行人了,就不会营业了,但是现在还早呢!我们这里属于城边子,过于冷清,如果这个时候客官在中心区,商业区一带,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乐坊门前早就车水马龙了。”老板一脸笑容地说。

伊尹听到这看看外丙,外丙没有反应,就不往下问了。一群人上了楼,最大的房间自然是给外丙留着的,伊尹和飞扬跟随外丙进了房间,飞扬里外查看了一遍,随后坐下了,负责安全是他的职责,这也是此次出巡,外丙点名让他跟随的主要原因。

“大王,这就是便衣出来的好处,如果店老板知道是大王出巡,早就吓尿了,还敢和大王啰嗦这样多的废话。”飞扬对外丙说。

“店老板说的不是废话。”外丙正色地对飞扬说,“如果他不说,孤不会知道旧京的土地面积这样大,也不会知道旧京居然如此地繁华,店老板嘴里的这个街,那个街的,咱们谷熟都没有,是不是?”

“是的,大王。”这次是伊尹回答。

“为什么?我们新的京都,反倒不如灭亡王朝的旧都,这是什么道理?”外丙问,显然是有点生气了,毕竟这关乎脸面的事情,外丙虽然不是追求奢侈生活的君王,但是面子总是要的,因为自古以来,京都一定是最繁华的,这个从华夏立国第一个大王,黄帝时候就开始了。

“大王,这个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先天不足的原因。”看见外丙生气,伊尹暗暗高兴,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却装出一副难为情的表情。

“丞相不用隐瞒,实话实说就是了,孤不会怪丞相的。”外丙这话到是真话,他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怪罪伊尹。

“是大王。”伊尹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随后才具体解释说:“夏朝京都是廑在的时候建造的,经历了孔甲,皋,桀,几个人的不停扩建,早已经是原来的几倍大,因为是政治经济中心,周边的商人,百姓都愿意来京城讨生活,物资基础,人员基础雄厚。人多,尤其是有钱人多,商家自然愿意来,所以各种配套措施健全,大王知道,夏朝的官员,贵族,有钱人是喜欢享受的。”

“原来是这样。”外丙轻轻地说,心理的感觉不舒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