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筹划
杨延朗回到宜川城中找二皇子,正好何承矩巡查占禾插秧的事,走到了白洋淀,也在拜会二皇子。
杨延朗说了攻打新城的想法,立刻遭到了何承矩的强烈反对:“正是插秧时节,水长城沿线一年的收成得够多少人马吃的,随便从哪里调拔点就够你们容城守军了,何况你保州是稻谷主产区,自己地盘上出产的就足够了,此时为了这等小纠纷调集军队全力攻新城,实属不智之举。辽国大旱,正盼着咱们也欠收,你此时和他们纠缠,岂不正中他们下怀?”
连平时比较激进的二皇子,也没有表示支持意见,说:“此时各处人手都不够,便是打下新城来,咱们手中要兵没兵,要人没人,既不好防守,也不好安置,不如再等等。新城辽兵骚扰我们,我们也便去骚扰他们,正好借机磨练顺安军。”
“好吧”杨延朗只好答应,默然片刻,又随口问道:“龙跃哪里去了,怎么没见他?”
“他进京去探望刘老将军的家人了。”二皇子说,沉吟一下又说道:“你那边屡受骚扰,怎么不去找小五儿,看看能否做出些适宜的器具,以逸待劳,也好了日夜奔波疲劳。”
杨延朗有一段时间没去过火药坊,听了这话便称诺,跟着众人一同去火药坊了。
小五儿将众人迎进火药坊的院里,寒喧两句,便对何承矩笑道:“何知州,正要去寻你,偏巧你就来了!我们几个人见人插秧时整天弯着腰,十分辛苦,做了个木马,起名就叫秧马,拔秧苗和插秧时都能用得上,人坐着,秧苗放在架子上,十分方便。你何时再去其它州县巡视……”
何承矩本来正很感兴趣地看着小五儿随手画的草图,听了最后一句话,便苦着脸道:“你可不要再让我顺便推销了,西路军那些老货都管我叫‘卖家伙’的了!”
众人大笑,小五儿说:“你是屯田使,推行新农具,正是你的本职事务,怎么能推托呢?”
“看在你费心做出来的份儿上,便再替你做次伙计。”何承矩将草图收到袖子里,又笑道:“今天有你为难的了,是延朗找你有事。”
杨延朗讲了新城辽兵再三骚扰,毁坏秧苗和士卒墓碑的事,众人听了也都十分气愤。
二皇子道:“简直是丧心病狂,难怪延朗恨不得立刻除之而后快。”
何承矩说:“辽兵此举也占不到便宜,只怕比我们损失更甚,不知为何出此下策。辽国去年和今年都是大旱,难道是嫉恨我们稻谷丰收么?”
二皇子也沉吟道:“是啊,确实有些反常啊。延朗,你务必要沉得住气。只怕是去年冬天咱们一直偷袭辽兵,如今他们设了陷井来设伏你。”
杨延朗说:“殿下,正则兄,多谢二位提醒,我会慎重的。你们放心,辽兵就是设伏也得不到好处,他们前一阵子纠集了易州守军,我们一个百人步兵小方阵带了火器出城迎战,他们忌惮咱们的火器并不敢近前,反倒是步兵轰了他们几下,又安然退回了城……”
小五儿正在旁边纸上写写画画,听到杨延朗的话抬起头来,饶有兴趣地问道:“火器对阵时候使用过了?怎么用的?效果如何?”
听说是步兵拎着一窝蜂和出水神龙去的,想起后世的炮座,只因多了两个轮子,使千斤重的大炮都能方便的移动,不禁沉思了一会儿,问道:“罗传田家的独轮车你们可曾留意过?将那种小车改装一下,专门用来放火器,直接固定在车身上,步兵出战的时候推起来就走,放下就能点火,你回去了让人试试看如何?”
杨延朗应了,又问道:“你可想得出什么主意防范辽兵偷袭骚扰?”
小五儿想了半天,还是觉得地雷最有效。将大概的用法讲了,又说:“这种火器设在关卡路口,只怕会误伤了当地的百姓,自己的军队也要设法绕开才行。”
杨延朗大笑道:“你不用顾虑这些,那边哪里还有百姓?!都被打跑了。在那边出没的不是两国的军队就是细作。”
又命人从火药坊里提取了一批出水神龙、霹雳火球和毒火烟球,准备带回容城,此时正是初夏,刮东南风,正好合用。
何承矩虽然十分眼馋,但他要去河北西路去督促插秧的事,便没有要。
小五儿见他们还是对那些燃烧效果的武器感兴趣,而不怎么注意手雷,心中颇有些小小的感叹,也不说破。见库房里也堆放了不少手雷,便让人搬到庄子上,放在了远离居住区的备用闲房中。
杨延朗也到庄子上查看防守情况,见小五儿将所有的武器都放到了一个闲房中上了锁,便说:“你这里不算是器械库,既是武器已领出,怎么不配发到各城楼上?交由专人管理,用时也方便。”说完话,就立刻指挥着张洵带人将房中累积的各式火器分开发放到各城楼上。
杨延朗又检查城墙上配备的各种器械,嘱咐张洵若发现器械有松动或者开裂的及时修好,定期带领庄子上的守兵和其它居民演练等等。
见杨延朗煞有介事的指指点点,小五儿在旁有些恼火,只是见张洵等人都心悦诚服地接受杨延朗的指导,又想起后世多少重大的安全事故全是因为一时疏忽造成的,便也放平心态,认真听他安排。
小五儿做好了地雷以后,便带到容城去看试制效果。
先给斥候和巡逻队长们培训了一下,然后便按杨延朗的推测,在几个关口埋了地雷。
两天之后,果然雷响了。
宋军听到爆炸声赶到的时候,现场只剩下几匹还在垂死挣扎的坐骑和数滩血迹,中间一个大坑。
见这地雷有效,杨延朗通知小五儿多做些,好经常设伏。
辽兵吃过几次亏后,依然没有停止骚扰,淡定如杨延朗也有些看不懂了,于是他派人请了好友田敏来商议。
田敏听杨延朗讲完这边的情况以后,想了半晌说:“我倒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杨延朗说:“田兄请讲,我如今是专程向你来讨教的。”
田敏说:“辽兵百般骚扰,就是想诱使你深入险境,然后再围困攻击。既然如此,咱们何不将计就计?咱们佯攻新城,若辽兵像上次一样调集易州守军来援救,咱们就另派一路人马,偷袭了易州!”说完了这番话,田敏摸了摸头,嘿嘿一笑,说:“我这个主意有点儿不够公明正大,老是想着收复俺老家。”
杨延朗听了哈哈一笑:“这有什么不光明正大的?辽兵若果然如此行事,咱们就佯攻新城,实攻易州。若辽兵还纠缠,咱们再把永清也拿下来!”
易州在新城西边儿,永清在新城东边儿。辽兵自然不会这么愚蠢,同样的错误犯两次。而且辽兵骑兵多,动作迅速,将计就计说起来容易,其中风险也极大。杨延朗这虽是玩笑话,其实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
两个人既然观点一致,便坐下来细细谋划。
田敏说:“攻打易州,除了咱们这两支人马之外,还有个人的兵马可用,就是沿边总检尹继伦。”
杨延朗点点头,说:“尹继伦英勇善战,有他最好。不过,我还是觉得人马不够。主要是容城这边本来人就少,还有二皇子人在宜川城,他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从私下来说,他对我有大恩,便是我无以为报,至少也要保得他周全。”
“哦?”田敏询问的眼神看着他。
杨延朗说:“雍熙北伐之后,我父亲被王侁栽赃诬陷,关键时候,二皇子曾仗义执言,我父亲的冤屈才得以洗清,大仇得报。”
“原来如此。”田敏点点头,过了片刻又纳闷道:“怎么不向定州李部署请求援兵呢?”
杨延朗大笑,将邱渊和小五儿年前去请援兵的事讲了,田敏听了也大笑,说:“改日必得见识见识这两个人,竟然从部署府里逃了出来,还拐带了个人。”
既然定州这边指不上了,只好指望沧州。沧州总部署傅潜原来是殿前都虞侯,二皇子原来和他同在京中,只盼着二人有旧交,好从傅潜手下借出兵马来。
杨延朗两人又探讨了半天,将各种情况都分析了一遍,遂约定插完秧后,等各处都有了空闲,火药坊里也有了存货,再相机行事。
此时,白洋淀里芦苇新发,各处一片生机盎然。
庄子里也一片喧闹。
张洵听从杨延朗的安排,检查了各种防守器械,又将看守庄子的士卒和庄子上的居民们分为两队,进行对抗演练。众人都是边疆老住户,这几年来征战不止,都晓得利害,因此十分用心。
小五儿也夹杂在人群中,跟随她的护卫是火药坊的百战老兵,一路指点着她,教给她实战时候该如何藏身如何出击,小五儿自觉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