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5章 反教好汉周汉
周汉,亦名振汉,1842~1911,字铁真,晚号铁道人,湖南宁乡人。
家庭殷实,习读诗书,“为诗文,有奇气”,年十五入县学。
1860年,其父周瑞英在对战天军中战死,他承袭云骑尉世职,投身湘军,因功擢为:同知直隶州。
此后,随左宗棠转战陕甘、西宁等地,以知府留陕西补用,并赏戴花翎。
1876年左率大军出关,周汉随营费襄军务,参加古牧地、绥化今乌鲁木齐诸役,功擢道员,加二其衔。
1877因祖母病故还乡家居。
1882年**建省,经巡抚刘锦棠奏准,周汉携四弟周浑再赴**。
1884其弟周浑病卒哈密,为兄遂绝意仕途,请长假返回老家宁乡。
当时,湖南水旱交加,刘锦棠以“人心不古,致召天灾,意欲集资刊布善书,劝化桑梓”,先后委派:在籍陕西补用道王久铭等人,在长沙开设宝善堂,并嘱周汉帮同料理。
从此,周汉客居长沙,致力于刊布善书活动,所刻之书,多敦风励俗、劝化人心,以募资捐赠方式印刷,各地宝善堂传发。
这为周汉其后大量刊印、传播反教传单提供了条件、经验。
此前,各国教会在湖南发展迅速,天国时期就从湖广中脱颖出个湖南教区,独立传教。
1879年后,湖南又一分为二成南北两教区,各设主教1人,分驻衡州和临湘。
南区计有:住堂10座、公所36处、公堂13座、小堂35座,遍及郴州、耒阳、常宁、衡阳、清泉、湘潭一带。
北区计有:小堂5座、住堂10座。
1884中法开战以后,教士们更扬言:要打开“铁门之城”长沙。
因此,传教士们出入各府县衙署,自命派员,享受优待特权,流氓地棍也纷纷入教,朋比为奸,刺探情报,包揽词讼,欺压百姓。
周汉长期往来于长沙、宁乡之间,耳闻目睹了不少教士教徒的胡作非为,怒不可遏。
从1889年起,他奋笔撰写反教传单,在二三年里通过熟识的刻字铺,刊印书本、图画、歌谣、揭帖几十种,也由各地善堂和书商广为散发。
其实,这些大量的反教宣传品,除3篇以他周汉个人名义发行外,绝大部分皆朋辈才子托名之作。
1891年春,周汉刊刻了本朱墨套印的反教通俗图画册,题名《天猪叫》,一时声名大振。
书名谐音且不论,书中更一律将洋人写作羊人,将国籍教民写作“猪羊鬼之子孙”。
全书共有:图32幅,均注说明文字,两旁还带对联,如:
1《鬼拜猪精图》,图上画一猪,身上写“耶酥”二字,两个洋人跪在它面前,身上分别写“叫司”“叫徒”,两边对联——
这畜生乃洋鬼所皈、皮毛未脱,
倘人类以天猪为主、颜面何存?
图上还有小字:“耶酥太子,天猪精也。”
2《打鬼烧书图》,上方画几个壮汉,各执棍叉猛打两个教士,一位老者在旁指挥,另一年轻人在呐喊助威;
左下角一个大盆中正烧着教书,一人挑着一担教书走向火盆,旁观4人俱掩口鼻;
图旁联语为——
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
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
3其它,尚有:
《叫堂传叫图》《猪叫取胎图》
《猪叫剜眼图》《猪精恶报图》
《族规治规图》,等等。
另一通俗小册子,题为《鬼叫该死》,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周汉崇正黜邪、反教卫道的思想,褒扬中国的“正教”——
“自古,我中国圣人尧帝、舜帝、禹王、汤王、文王、武王 、周公、孔子、孟子传下:六经四书,
“教天下万世,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夫要义,妇要顺,兄要友,弟要恭,朋友要信。
“其余道理虽多,总之以这五伦为重。
“释道二教,虽比尧舜各位圣人的小有不同,大道理还是一样,总之不离这五伦。”
因此,“世上只有这三教是正,再未有第四教了。”
力斥“**”谬妄,揭露洋教与传教士的罪恶目的是:
“各国鬼王想谋中国江山,特制耶片烟来剥中国银钱,害中国的性命。
“中国已经上了当,弄得地方也穷了,百姓也伤残了,但只一宗,中国的人个个恨鬼是无奈人何。
“鬼王又想出奸计,假说是劝人行善,要到中国来起鬼堂,行鬼叫。中国中了奸计,欠了一着提防,
“及把鬼堂一起,鬼王分派一伙鬼叫头,名色不一,到处煽惑,又把些银钱灵活中国一伙:亡八、婊子、光棍、痞子、猪一样的人,就进了那天猪鬼叫.…
“无非是煽惑人里应外合,好谋中国的江山。”
册子最后,周汉号召人们:
“齐心协力,赶早提防。
“各城保守各城,
“各镇市保守各镇市,
“各乡团保守各乡团,
“各族保守各族,
“总总不准一人从叫,迷坏地方,招惹鬼叫头来起鬼堂。”
这本小册子的作者,署名为:**城、严防内、官斌、平亥、常乐清、师孔、黎庶忠、齐心战,8人各印赠10万本。
以周汉个人名义刊刻的这些反教宣传品,更表明了他反对洋教的决心,矢志不谕,视死如归,气节坚贞,如《自励四绝》选二:
断无汉子怯洋人,况是天生铁汉真。七字预镌生塘石,孔门弟子大清臣。
金鸟张翅日西飞,毛发虽衰志不微。努力挥戈争一胜,赎还四十几年非。
又《谨遵圣谕辟邪》,还为自己预做挽联一幅:
以遵神训讲圣谕辟**而杀身、毅然见列祖列宗列圣列仙列佛之灵、稽首自称真铁汉,
若忧横祸惑浮言惧狂吠而改节、死犹贻不忠不孝不智不仁不勇之臭、全躯岂算大清人。
辗转流传,极大推动了全国的反教斗争,周汉成为著名反教好汉,引发了各国公使的严重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