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夏朝传说

商朝故事第八十四章

商朝故事第八十四章,走出号召新贵族卖房子卖地险棋之后,韦伯明白,自己把自己架在火炉上烤了,如果这件事不成功,或者真的惹怒大王,就可能被五马分尸了。当然了,自己已经活了一把年纪,死不足惜,但是自己身后还有偌大一个家族,让他们跟从自己遭殃,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丧良心的。只是为了争口气,和大王唱对台戏,是不是不自量力,太过分了?

韦伯的性格外柔内刚,自尊心极强,因为韦家一族是在自己当政后壮大起来,由个一般商人,默默无闻的家庭,变成了朝廷的功臣,京城的富翁,这里涉及到的风险,艰辛有多少,他自己知道。本以为成为了朝廷功臣,再凭着家里的财富,可以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被贵族刮目相看,结果是大相径庭,孙儿曾经看中了某个老贵族家里的女孩,他派人去提亲的时候,被对方一口拒绝了,这件事犹如晴天霹雳,一棍子把他打醒了,原来在老贵族的眼里,他和那些新贵族一样,是个暴发户,不配和真正的贵族攀亲,虽然那个老贵族的家庭状况已经有了中落的迹象,即便如此,对方也有资格瞧不起自己,这种打击,侮辱是伤害人的。

换个人,生气几天也就算了,但是韦伯心高气傲,哪里眼下这口气?决定做出点什么给老贵族看看,自己是不是暴发户。他明白,凭自己家里的财富再多,也不会让老贵族高看自己,他们注重的是社会地位。自己虽然有银子,但是根基不过是个商人,新贵族,商人在老贵族眼里是没有地位的,当官因为年龄大了,主动退出了官场的他,不可能重新进入。即使从新进入,官也不可能做大,还是不能赢得自己需要的社会地位,因此决定,做新贵族的当家人,让整个新贵族做自己的台阶,当自己可以指挥庞大的群体,不用说老贵族,就是朝廷官员也不敢小瞧自己。

韦伯是个有胆有识的人,想明白的事情,就敢去实践的人,因此,开始主动进入新贵族的群体中。本这个群体本来不被京城的老贵族待见,本身也散沙一片,在京城里没有社会地位,因为韦伯的出现,苦心经营,时间不长,散沙一片的新贵族有了新气象,给外界的感官不同了。尤其是,韦伯利用新贵族家里的红白喜事之际,大肆张扬,每当这个时候,新贵族中的头面人物就会聚集,而京城人是非常看重红白喜事的,当他们在一次次地红白喜事当中,都可以看见新贵族中的当家人聚集,参与,刮目相看了。因为就这一点来说,京城的老贵族做不到。而当他们知道,韦伯是新贵族中的灵魂人物,自然对韦伯开始了不一样的对待。

不仅是普通民众,到了后来,老贵族中的当家人,有分量的人物,开始关注韦伯了,见面主动打招呼,家里有大事情,请韦伯参与,双方见面说话开始称兄道弟了,似乎韦伯早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至此,韦伯的目的达到了,开始拒绝婚姻的老贵族,此刻主动托媒人来结亲,但是韦伯不愿意结这门亲了,因为有家境更好的老贵族愿意和自己家结亲,有高枝,谁愿意俯就低矮的灌木?至此,韦伯心愿得到满足,自己在京城不再默默无闻,不再只是个商人了。

没有想到,好日子没有过够,灾难降临了,朝廷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居然要停止新贵族的特殊供奉,众多的新贵族当然的如丧考妣,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指望这特殊供奉来过舒服日子,如果没有了特殊供奉,他们自己,包括儿女,就要重新种地,做工了,但是,新贵族中的很多人,早就就失去了做工,种地经商的能力,这等于逼他们去讨饭?流落街头?于是他们找到韦伯,让他替他们出头,给他们做主。

韦伯当然知道为这件事出头麻烦多多,但是更知道,他必须出头,如果朝廷的“断奶”成功,新贵族势力就会瓦解,如果自己在新贵族遇到灾难的时候做看客,新贵族的领导人座椅就会散架,而自己今天之所以在京城有了不错的社会地位,是因为身后有新贵族庞大的团体,如果团体解体了,自己所获得的一切,很可能会烟消云散,这个绝对不行。于是在某些人眼里散沙一片的新贵族,第次让京城人惊掉大牙,他们居然围堵了小王爷府邸。

围堵是成功的,新贵族中的当家人中没有畏惧,怕死的,大家同仇敌忾一致行动,果然把小王爷堵在府邸里,在韦伯看来,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小王爷,如果制服了小王爷,或者让大王感觉恐惧,说不定朝廷就会撤销原来的决定,毕竟,当今的朝廷国库充盈,根本就不差这点俸禄银子,京城的稳定是第一位的。韦伯虽然聪明,毕竟在朝廷做官时间短,官又做的不大,不大了解大王的心思,也不知道太甲的秉性,因此,后面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韦伯的预料。第一,小王爷没有妥协,大王却派出了刑部官员出头,尤其是最后,刑部的人,居然把他们这些当家人全部抓捕,编造了他们在聚众闹事的理由,就此把他们软禁起来。因为当家人遭到软禁,新贵族群龙无首,最后围堵小王爷府邸的新贵族子弟,只能解散,第一次出击以完败收场。至此,韦伯明白了,自己面对朝廷的时候,把朝廷想象的太好了,哪里知道朝廷有时候就是流氓,什么样无赖的事情都可以干出来,当他们不讲理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在不讲理,因为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里。

失败让韦伯痛苦,愤懑,但是没有让他沮丧,投降,因为他明白,如果事情到此结束,朝廷的断奶计策就成功了,新贵族的寿命也就该结束了,没有了新贵族的团体,他的**就终止了。难道就这样承认失败?韦伯在迷惘中不住地思索。但是不承认失败又如何?朝廷掌握着印把子,和朝廷明睁眼漏地对抗,最后灭亡的一定是他们。韦伯清楚,他们第一次之所以失败,就是不自量力地和朝廷摆开了战场,这样的对阵就是再进行一百次,会输掉一百次,一次侥幸的成功都不可能有,他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摔倒两次。抗争是必须的,因为不抗争,就意味着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拿鸡蛋碰石头似的抗争是不可取的。这次抗争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不能把把柄递到朝廷手里。第二个,让朝廷感觉疼痛,最后不得不进行某些妥协和他们谈判,如果能够做到后一点,他们就赢了。

韦伯本身是聪明的,当目标锁定,他会想出办法的,于是时间不长,他的眼睛落在了经济上,对于他来说,最不陌生的就是经济,而且他知道,相比于政治,军事,文化,京城里脆弱的就是经济,只要在经济上刺上一刀,朝廷受伤是肯定的,大王会感觉疼痛。想好了,就把魂球,黑塔几个新贵族当家人找过来,说出了自己的计谋。

这些人因为相信韦伯的智慧,没有人提出反对,只是担心新贵族人员众多,不能够齐心协力一致行动。如果不是整个部族都行动,效果会严重打折,当然,还有人提出来,如果朝廷放任不理,任凭他们卖房子卖地,最后出走,他们难道真要离开京城去外地生活?问题是,哪里是他们新的归宿?

面对这些新提出的问题,韦伯没有回避,没有拒绝解答,而是一一想出了破解的办法。首先,他把新贵族中有影响的当家人找到一起,带领他们去了廑州,亲眼看见了哪里土地肥沃,领土广阔,但是却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又参观廑州的市容,市场,了解了当地的物价,尤其是房屋,土地的价格,一切都出乎他们的预料,因为这里的物价,房价,土地价格照比京城,不是便宜一点半点,而是有几倍之多。照此看来,如果他们不能在京城居住,把在京城的财产卖掉,到这里从新购置财富,非但没有损失,而且可以大赚一笔,看见了这个情景,后顾之忧就没有了,因此,这些当家人当时就决定,一切听从韦伯的召唤,能够打赢这仗固然好,就是输了,个人损失也很小。

随后韦伯就把这些当家人派出去做散户工作,因为这些当家人本身都有影响力,所以效果是不错的。为了给新贵族中的多数人传播自己会拼死一搏的信息,韦伯最先像外界公布,把自己家庭拥有的土地,房屋和作坊全部出手。大家看见韦伯玩真的,自己家里的财富和韦伯没有办法相比,那还迟疑什么?因此,很多新贵族的当家人纷纷效仿,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韦伯的带头作用,他影响的不仅是新贵族中的当家人,对于京城里面的富户,老贵族的影响同样大,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一个超级富豪,京城名人,如果没有极端特殊的原因,怎么可能变卖资产,撤离自己居住已久的故乡。

韦伯对来访者说是朝廷准备对富户动手,打压富户,劫富济贫。对于有产阶级来说,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争来的财富,没有理由的被朝廷剥夺,被民众瓜分。韦伯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被朝廷软禁的消息已经在小街小巷传播了很久,如今得到了韦伯的证实,这件事当然就是真的,于是,有些富户,贵族就开始了慌乱,有了动作。如此一来,雪团越滚越大。

看见京城卖房卖地的信息已经开始泛滥,有些人家开始动真格的。而京城高居不下的土地,房屋价格,在急剧下降,韦伯明白,自己的计策见效了,如果朝廷再没有措施,京城的经济混乱不可避免。虽然朝廷后来会知道,一切和自己有关系,但是自己没有违法,私人的财富自己处置,合情合理。除非朝廷迷途知返,派出重臣和自己谈判,自己当然愿意和朝廷谈,因为,自己做出这些动作,并不是要推翻朝廷,不是要仲壬下台,目的是保住新贵族的利益。只要朝廷肯让步,他自然不愿意真的离开京城。

韦伯这个赌局,下的本钱足够大,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敢和朝廷去赌,这或许是他可以从一个小人物,成为威震一方大人物的原因。这个时候,家人来告诉他,朝廷的傅聪大人来访,韦伯顿时一阵轻松,知道朝廷服软了,亲自迎了出去。

韦伯虽然和傅聪交往很少,但是对于朝廷这个干吏却不陌生,知道他是除了伊尹之外,最干练的大臣。职位也高,如今大王把他派出来和自己谈判,足见朝廷是有诚意的。

“不知道付大人光临寒舍,老朽三生有幸,付大人请。”韦伯亲自迎到了外门,一见面,态度诚恳地做出了姿态。

过去,傅聪知道韦伯这个人,但是算不上真正了解。这次为了在谈判中取得先机,傅聪就把新贵族最近在京城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感觉到了韦伯不仅仅是个商人,在政治上是个厉害的角色。和这样的人谈判,如果仅仅考虑朝廷的利益和大王的脸面,谈判就可能破裂,因为在了解韦伯的过程中,傅聪发现,韦伯这个人不仅对经济精通,还有胆识魄力,有担当,讲江湖义气,难怪他可以成为新贵族的领袖人物。

为了让谈判达到效果,傅聪专门入宫面见了仲壬,非坦率地,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韦伯的情况,对仲壬做了介绍。听到韦伯是这样厉害的人,仲壬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决策没有成功,当时的想法是秘密地把韦伯抓起来,但是遭到了傅聪的反对,因为傅聪告诉仲壬。第一,秘密抓捕不一定成功,因为他们当初做过这样的事情,韦伯一定会警觉,如果抓捕不成,双方就会撕破脸,到那时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第二,就算抓捕可以成功,新贵族当然知道是朝廷干的,这个时候新贵族因为没有了领袖,在群情激怒之下,一群不受约束的野马,没有人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如果形成了和朝廷公开对峙,甚至武装反抗的局面,朝廷如何以对?

听见傅聪这样说,仲壬才明白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现在的新贵族是**,有火星就可能被点燃,一旦闹到那种局面,朝廷势必大开杀戒,如此一来,历史上的自己就容易留下暴君和屠夫的恶名,这样一想,后脊梁流出了冷汗,只好问傅聪怎么办。傅聪就替仲壬分析了,双方谈判之后,可能出现的几种后果,最后要求仲壬做出让步,因为傅聪明白,韦伯一定会代表新贵族提出条件,如果朝廷不做出相应的让步,韦伯没有办法对新贵族交代,就不可能答应,如此一来,谈判的结果只能是破裂。

仲壬虽然不愿意做出大的让步,但是在傅聪的强烈要求下,仲壬最后答应了适当让步,毕竟江山的稳固胜于自己的脸面。正因为拿到了杀手锏,傅聪才胸有成竹地面对韦伯。如今听见韦伯开口说请,自己虽然是朝廷重臣,但是,并没有摆出高傲的姿态,而是谦逊地说:“您是前辈,曾经为先王立下功勋,您先请。”

听见傅聪这样说,看见傅聪没有表现出朝廷重臣的趾高气扬,韦伯稍稍怔了一下,心理有了熨帖的感觉,知道眼前这个朝廷重臣不一般,傅聪的态度在说明,朝廷并不想把事情搞大,心理有了底。但是他是主人,虽然年高德髫,也不能倚老卖老,最后还是让傅聪走在了前面,把傅聪迎到了客厅里。简单地寒暄之后,谈话进入了正题。傅聪说:“老先生,朝廷命令下官来和老先生交谈,想必老先生知道要谈什么事情了?”

“付大人爽快,老朽喜欢。”韦伯说完这句话笑了,当然是要给傅聪一个面善,友好的感觉。但是随后话锋一转,词锋变得锐利了,和刚才的那个韦伯判若两人。“朝廷有朝廷的利益,大王有大王的想法,这个,作为草民的我们,没有权利干涉。但是老朽想告诉大人的是,草民的命也是命,草民也要活着,因此,当朝廷做出决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适当地考虑草民的利益?”

韦伯先发制人,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把眼前出现的麻烦根源落在朝廷身上,因为韦伯明白,自己代表的群体,和朝廷对比,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如果不能抢占道德制高点,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那么这次谈判想为新贵族争得利益,是天方夜谭,结果只有一个,签订城下之盟,只能主动出击,不能示弱,这样才可能为新贵族赢得应该得到的利益。

傅聪本身是谈判高手,头脑思维快捷,哪里不明白韦伯为什么要采用咄咄逼人的攻势,虽然知道,却不能不佩服韦伯的做法,如果换做自己,也只能采用这样的方法,才不至于让自己被动,因为双方的力量严重不对等,而对利益的述求又是强烈的,这个时候,主动示弱,毫无疑问,就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回答韦伯的诘问,对傅聪来说不是难题,因为韦伯说的没有错,这件事的根源在朝廷身上,准确地说,在大王身上,是大王要给新贵族“断奶,”才出现了新贵族围堵小王爷府邸事情。但是自己不能顺着韦伯的思路说,如果那样,自己一定会理屈词穷。问题是,自己不是代表个人,是代表朝廷和大王,朝廷的面子,大王的尊严是不能丢的,否则,自己是在出卖朝廷的利益,那样一来,大王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但是自己也不能耍无赖,因为朝廷是没有资格耍无赖的,朝廷行的只能是王道。

想着傅聪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随后表情淡然地说:“先生提出的问题看似有道理,其实有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先生有没有想过,朝廷为什么要取消新贵族的特殊供奉。”

“老朽虽然不再朝廷做官,对于这种常识性的东西不会陌生,无非是减少朝廷的财政开资,增加国库的收入。”韦伯不以为然地说,在他看来,这是一般性的常识,他的回答不会错,新贵族中,很多人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生气,不解,因为在他们看来,朝廷想开源节流,可以节省银子的地方很多,为什么要夺取他们口里的粮食?这不是在逼良为娼?

“先生的说法错了。”傅聪料到了韦伯会这样回答,因此微笑地说。

“错了,错在哪里?”韦伯奇怪地问。

“有个问题请先生不要回避。新贵族多数都是贫民,商人,通过战场拼杀,取得贵族称号,得到了朝廷的特殊封赏,享受着特殊的俸禄,这是事实吧?”傅聪并没有直接回答韦伯的提问,反而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是事实。”韦伯回答,但是却用疑惑地目光看着傅聪。不知道这位付大人,为什么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做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

“先王当初之所以给予某些人特殊待遇,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先王并没有想到,当初朝廷依仗的新生力量,从第二代开始就变了颜色。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功臣的子女,因为有朝廷俸禄的支撑,不再做正事,很多人没有正经职业,不从事任何劳动,每天过着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的日子,而且不止如此,他们因为过于闲适,到处惹是生非,影响很坏,这样的一群人,能够成为支撑朝廷的中坚力量?肯定不能,是不是?可是,他们身上又披着贵族的封号,拥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光环,对于一般人的影响很大。因为百姓都知道,贵族是道德高尚,有本事的群体,现在他们做出的榜样是如此顽劣,给朝廷正面力量带来的影响是如此之坏,朝廷再不采取措施,百年之后,大商朝就不会存在了。”

“大人是不是想通过这段话说,因为新贵族中出现了某些纨绔子弟,所以就要给新贵族断奶?”韦伯听到这,明白傅聪要说什么了,因此打断了傅聪的话,随后又说:“新贵族中,出现几个不肖子弟,不能让整个新贵族来承担吧?再说了,新贵族这个称号,是我们这辈人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包括特殊俸禄,是先王给的恩赐,朝廷也不能说撤销就撤销?这样做,是不是太无情无义了?”

“先生不要激动,朝廷有朝廷的想法,需求,先生应该明白,新贵族的人数,远不如老贵族多,但是不肖子弟,斗鸡走狗之辈,却远远多于老贵族。长此以往,这些人非但不能成为朝廷的栋梁,反而会成为国家的祸害,难道这不是事实?”傅聪看见韦伯生气,并没有生气,不温不火地说,说话的态度虽然平和,但是说出的话却句句咬人,让韦伯难以回答。

韦伯也曾为新贵族中某些不肖子弟的胡作非为生气,也不止一次告诫过新贵族的当家人,管好自己的子女。但是效果差。这主要是,多数新贵族没有知识底蕴,没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当然没有教育子女的能力。他们感觉自己吃了一辈子苦,后来靠拼命赢得了今天的地位和财富。子女不应该过过去那样的生活,他们应该吃好,穿好,玩好,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因此,溺爱是普遍的,这和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准,知识能力有关系,不是靠韦伯等人说教几次就会见效的,因此听见傅聪这样说,心理虽然憋气,却感觉不好回话,只好假装喝茶水,不做回答。

看见韦伯无奈的表情,姿态,傅聪明白自己的话,击中了韦伯的要害,明白要见好就收,因为新贵族中,能够听明白话的人不是很多,如果不让韦伯为这些人争点利益,他们就可能否定韦伯是他们的代表,到那时候会出现新的麻烦,毕竟和韦伯这样能够听懂话的人打交道容易一些。这样一想,傅聪决定不再咄咄逼人,就把说话的内容变软了些。

“当然,朝廷的想法没有错,但是做法上有些操之过急。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如何教育子女是个长期工程,某些人家一旦失去了特殊俸禄,可能会对生计造成影响,所以,朝廷决定改变做法,给新贵族一段缓冲时间,最终让他们知道,一个人,一个家庭想生存,想生活好,必须做到自食其力,而不是依靠朝廷的施舍,不是啃老。如果先生认可在下的观点,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如果先生不认可,一味地只是想,维护某些人的个人利益,就没有必要继续谈了。”

虽然傅聪后面的话,带有威胁的意味,但是合乎道理,韦伯明白,傅聪不是在吓唬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