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借兵
新城的辽兵依旧在骚扰,他们赶着羊探路,试图将地雷一一引爆。
小五儿听杨延朗说了这种情形,担心辽兵慢慢发现埋地雷的规律,万一挖到一颗没有爆炸的地雷,会取得制雷技术。虽然他们没有火药最佳比例配方,但是辽兵仿制了地雷,总会给宋军造成一定的干扰。
她作为一个有后世记忆的穿越者,知道先进的武器被仿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最终敌我双方达到一个相近的武力水平,从而实现制衡。可是现在这些火器必须得严守秘密,毕竟火器还没有做出真正的贡献,连一次大战都未曾参加过,就这样在边境**中暴露了形迹,并被敌人仿制了,实在太过浪费。
杨延朗听小五儿说了她的顾虑,深以为然,动员她一起去劝说二皇子:“雍熙北伐之后,连续几年打仗,唐河之战和徐河之战,辽国损伤也不小,都得休养一段时间,短时间内不会有大战。这些火器既然已经做出来,肯定会投入使用。趁现在这些火器辽兵还不熟悉,先蚕食周边一些小城,不是正好?小五儿你怎么想的?既然你不反对,何不跟我一起去劝说殿下。”
“好吧。”小五儿遂跟着杨延朗去见二皇子,她心中此时也在暗自发愁:二皇子被封为了幽州王,不去攻城掠地,什么时候能到了幽州城下啊。
二皇子听了两个人的话,沉吟良久,终于点头道:“那么就先别用地雷了。小五儿,你和傅潜有过交往,你去沧州借兵吧!只是傅潜胆量不大,必难说动。你不妨对他直言,若有罪责本王一力承担,不会连累他。但若有功绩,本王也自不会忘了他。”
小五儿领命,带着玉簟和几个护卫驰奔沧州,庄子上的事交由黄二郎全权负责,锦书和张洵协助他。
一年多没有雨水,路边田野已经干涸到龟裂的地步,既然旱灾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小五儿心中便也不再恐惶,只是暗暗叹了口气。
到了沧州,途经部署府,小五儿停了下来,在门口呆呆地站了片刻,又命众人先去了客栈。
吃晚饭的时候,小五儿一直在沉思,跟随在她身边的百战老兵陈义广问道:“兰先生,你可是有什么为难事?能否像咱们作坊里那样,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吗?”
这几个人是黄二郎从火药坊的百战老兵里特意挑出来的,勇武、人品、头脑都不错,只不过有的是年纪大了,有的受过伤,甚至有轻微的残疾,但都可以信赖。
小五儿示意将阁子门关好,将这次来沧州的目的向众人说了,又说道:“傅潜为人谨慎保守,只怕不会借给咱们人马,我还没想出办法。刚才在部署府门口,我就是在想,如果他拒绝了,我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回去?一开始被拒绝了后面更难开口,怎么才能一鼓作气说动他?”
这些不是众人所长,因此大家一时都沉默了。
小五儿又问道:“不知道傅潜有什么弱点?爱财?美色?名气?”
众人听了七嘴八舌地说道:“素未听说过他有这些毛病。”
“傅部署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没听说过他有什么弱点。”
……
“圣上是怎么看中他的?肯定有什么过人之处吧?”小五儿纳闷道。
一个叫胡秋福的老兵说:“说起来是他运气好!当年灭了北汉以后,去攻打幽州的时候,他打了个小胜仗,俘虏了几百契丹人,偏巧陛下从那里经过,看见他得胜。虽然幽州没有打下来,傅部署回去就升了官,还连着升了两次。”
小五儿点点头,说:“既然如此,那他也不是一直胆小的呀!看来是年龄渐长,血勇消蚀了。”
陈义广说:“想必也跟一直在皇上跟前有关,事事要小心谨慎,不能出任何差错,这么多年,把脾气都磨没了。”
“嗯,只是他既不急功好利,又不贪恋财色,没有弱点,咱们该如何说动他呢?”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良久,小五儿说:“他既然不求进,就是想保住目前的状态,只有目前的状态受到威胁,他才会求变。”
众人称是,玉簟也说:“大有道理呀,小庄主英明。”
小五儿听了大笑:“你跟谁学会拍马屁了?”
小五儿带了一些白洋淀的特产去拜见傅潜。
傅潜把她带来的礼物一一看了,笑道:“亏你想得出来!这些豆皮、腐竹、咸鸭蛋味道如何?替二皇子赚了不少钱吧?何时也替我沧州军民开创一条财路?”
听了这话,小五儿心中不由一动,就怕傅潜只是随口说说,并不是真心想做一番事,便绰着他的口气笑道:“傅将军不是外人,若果有此意,小五儿自当尽力,多一些财路,于国于家于你于我都有好处。”
见傅潜只是微笑不语,并不肯接话。小五儿不由心中暗叹,要是换了别的人,只怕听着了这话头,会抓得紧紧的不肯撒手,看傅潜这样子,实在是有些太过保守了,想必这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吧,换个方式说就是“不作为”。
想到这里,话头一转,笑道:“这些东西确实也赚了些钱,但是琢磨出这些东西来,拿去民间运营也是一方面,主要的用途么,傅将军不妨猜上一猜。”
傅潜略一沉吟,笑道:“听你刚才说着这意思,倒是更方便运输贮藏食用了,拿来做军粮也不错。”
小五儿笑道:“傅将军说的是,这些东西,主要还是军中使用,果然是统军老帅!”
傅潜听了哈哈大笑:“统军老帅倒不敢当,好歹也是戎马多年,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小五儿说:“傅将军深得陛下眷属,御前拱卫,必定当年也是战功赫赫,勇武谋略过人。”
傅潜脸上出现了回忆往事的神情:“是啊,当年跟着圣上平北汉,大战晋阳城,杀得那叫个痛快……”
小五儿想从他的话里探出他如今的心意,见状忙捧哏道:“愿闻其详!”
傅潜边回忆边说:“当年有道家高人说,晋阳有王气,李渊就是在晋阳起的事,后来又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好几个王朝,实是由不得人不信它是个龙城。而大宋兴起之地是‘商星分野’,晋阳是‘参星分野’,自古参商不相见,倘若以后大宋衰弱,晋阳将会兴起。因此,陛下一心要灭掉北汉,毁掉晋阳城。
先帝曾两次攻打晋阳,都因辽兵的援助而以失败告终,因此,陛下定下攻城阻援之计,一方面派了一路大军攻打晋阳,一方面派了几路人马分头阻击辽军援兵,陛下亲自率领一路大军出镇州,阻击幽州的辽兵。又从镇州出发,一路向西,攻陷了盂县、沁州、汾州、岚州等地,到了晋阳城下。
晋阳西边靠着悬瓮山,东边是汾河,地势险要,墙高城深,大军全力攻城,城头箭如雨下,大军死伤无数,那时的名将王廷义、石汉卿等都是在这里阵亡的,老将军呼延赞还有荆嗣、韩起也都受了重伤,同袍们倒了一地,血把地都染成黑赫色,这更激击了大宋将士们的仇恨,我们攻城也更加激烈。
我也带了一队士卒冲击城池,冲车、云梯、投石机轮番上阵,北汉守兵也拼死抵抗,城墙下面堆满了两军士兵的死尸,直到傍晚收兵的时候,我身上疼痛,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中了两支箭,兀自冲锋陷阵,不曾察觉。
血战数日,晋阳城守军的士气渐渐低迷,北汉的将官不断偷偷出城来投降,到了五月初五的时候,圣上又下令决汾河,水淹晋阳,北汉刘继元外无援兵,内无斗志,才不得不献城投降!”
傅潜说到兴奋处,站起身来,在屋里连比带划,双目炯炯,满面红光。
小五儿见他神态如此,忙顺势夸道:“傅将军果然英雄了得,大宋朝亏了有你们这些国之栋梁,收复燕云十六州还得仰仗你们这些老将。”
傅潜笑着摇摇头叹了口气:“好汉不提当年勇,可惜已是知天命的年纪,老喽!难有作为了。”
小五儿听了这话,觉得时机到了,低头沉思片刻,低声道:“傅将军,你对我有两次大恩,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不讲我如梗在喉。”
傅潜听了一愣,随后挥手让亲兵退了下去:“什么事你说吧!你虽然淘气,倒是个实在丫头。”
小五儿说:“我是后生晚辈,这话说了冒昧,若有不对,请你千万不要生气。”见傅潜点点头,便接着说道:“刚才的话你千万不要再对别人提起,我看陛下对你们寄予厚望呢,否则也不会把二皇子放心地交给你们。”
傅潜听了这话,顿时两眼精光一闪,紧盯着小五儿问道:“交给我们?此话怎讲?”
小五儿说:“二皇子是陛下最钟爱的皇子,虽然张王妃做事荒唐,连累了二皇子,可是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依旧无人能取代。时隔一年多,开封府尹尚无新人,诸皇子也未封新王,傅将军常在大庆殿,比我们更清楚,可是如此?”
傅潜心中暗想当初只要有大臣提起要立三皇子为太子,陛下就会大为恼怒,他私下也曾有过各种猜测,果然是这么回事,不由得轻轻点点头。
小五儿说:“但是皇上凡事也要对百官和天下百姓有个交待,倘若二皇子在北疆做出一番功绩,才能将功抵过,挡住天下悠悠众口,回归京城册立太子。不知道你留心了没有,二皇子到了雄州以后,河北东路边疆的守将换了不少,都是陛下身边得力之人。陛下派你们这些心腹之人出来,自是有些话无法明说,只有你们才能体贴他不得已的苦衷。像米将军那样的人,处处对二皇子掣肘,就有些不知趣了。”
傅潜听了沉吟不语,他是皇上潜邸旧人,深知赵光义心机深沉,善于权谋;他又一直任班前殿值,宫中的事也十分清楚,小五儿所说的事又都有迹象可寻,不由得他不信。他思索良久,忽然抬起头来,嘴角噙着一丝笑,盯着小五儿问道:“小五儿你真这么想?本朝最忌讳的可是番王坐大!”
小五儿听了不觉一惊,自己倒存了个大疏漏,她端起茶碗,低头轻啜,心中念头急转,片刻已有了计较,放下茶碗笑道:“陛下最善于彼此制衡,傅将军,河北西路军总部署是谁?”“李继隆。”傅潜顿时心中一凛,果然帝王心术深不可测,李继隆在旁边看着二皇子呢,这正符合赵光义素来行事的方式,不由微微点点头。
小五儿又讲了去年米信的所作所为。
米信的事傅潜都知道,征战一生,下场悲惨,究其原因,还是本人不识进退,狂妄自大。但是宫中之事,一个不慎就会全盘皆输,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小五儿见傅潜沉吟不止,觉得触动了他,心中暗喜。忽然傅潜抬起头来,问道:“二皇子有何打算?”
小五儿一怔,随即坦白道:“陛下既然封他为幽州王,那就慢慢蚕食辽地,打到幽州去吧。”
傅潜微微一笑道:“小五儿,你是来借兵的吧?”
见心思被人猜透,小五儿不觉脸上微红,笑道:“正是,傅将军如何得知的?”
傅潜笑道:“二皇子要攻城掠地,他手下却没有军队,这还用问吗?”随即正色道:“傅某深受皇恩,自当报效朝廷!陛下若有差遣,百死不辞!”
小五儿大喜,正要说话,却听傅潜接着说道:“只要陛下旨意到了,傅某所部,如臂使指,随调随动。”
小五儿听了这话,心彻底凉了,要有旨意,还来求你做什么?稳住心神,再次争取,微笑道:“二皇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若是有任何过错,他都一力承担,若是得胜有功,大家都有份儿。”
傅潜说:“凡事都有规矩,傅某跟随陛下多年,更不能坏了规矩。”
小五儿觉得哪里出错了,却一时想不出来,只好随意聊了一会儿,见傅潜不肯松口,便起身告辞。
傅潜笑道:“小五儿,咱们要体贴陛下的心意,陛下若有旨意到了,大军随时可动,没有陛下旨意,大军不能妄动。但是,你们屯田人手紧张的话,我这边倒随时可以支援的,只需屯田使的一纸公文便可。”
小五儿恍然大悟,这个老狐狸,原来是处处小心,不肯留下把柄,这也是怪自己思虑不够周全,忙笑道:“傅将军说的是,小五儿受教了!容城人口空虚,正需要傅将军支援!回去就请何屯田使派人送来公文。军民共同开垦边疆荒地。”
傅潜说:“既然如此,那就让高阳副部署葛霸带兵前去,他勇猛好战,擅长骑射击刺之术,还要多加约束。”
小五儿大喜,再次行礼致谢:“傅将军一心为国,占禾丰收之日,白洋淀上下定不会有负大恩!沧州濒临海滨,小五儿也会尽快寻找生财之道,以资将军报国之志!”
傅潜哈哈大笑:“孺子可教!”
小五儿回到白洋淀,对二皇子和杨延朗说了沧州之行的过程,两人也都是大喜。
二皇子又指着自己的脑门笑道:“小五儿,你这里还真是让人着急,他都再三说了‘规矩’二字,你都还想不到!”随即又含笑下令道:“请正则过来,借沧州士卒屯田,也借静塞军田敏到容城协助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