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抗战中的赤色悍匪

利剑部队武器装备情况

利剑部队装备数据以后将不在书中出现,有喜欢看的朋友可以来这里观赏,谢谢!

利37坦克:全重32吨,乘员5人,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两挺7.62毫米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扭杆悬挂装置,Б-2-34行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60毫米,“螺帽”炮塔两侧出现手枪射击孔,增加了防护, 71TK-3型电台配置, 方便了统一指挥。

J39直升机数据

单发双旋翼共轴式轻型多用途直升机,采用两副旋转方向相反的3桨叶共轴式旋翼,桨叶为木质结构。装1台275马力的九缸星形活塞式发动机。机身为钢管焊接结构,具有轻金属蒙皮和硬壳式尾梁。座舱内可容纳1名驾驶员和4名战士。采用四轮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机轮可以自由转向。动力源采用活塞式发动机,采用钢木混合结构的旋翼桨叶,桨叶翼型为对称翼型,桨尖为矩形,气动效率低,旋翼升阻比为6.8左右,旋翼效率通常为0.6。机体结构采用全金属构架式,由于负重原因,没有安装任何武器.

利剑空军

B-17空中堡垒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雷达瞄准具、能在高空精确投弹的大型轰炸机,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大型轰炸机之一,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型、全金属、4发、高空、远程战略轰炸机,可挂装5~8吨炸弹,另有13挺12.7毫米机枪。

BF-109

二、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翼展 9.92米,机长 9.07米,机高 2.5米。

重量数据:空重 263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 686千米/时,升限 10000米,航程 700千米。[武器装备:一门MG108 30毫米机炮,两挺MG131 13毫米机枪。

动力装备:一台Daimler Benz DB 605D发动机,功率1850马力。

BF-110

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翼展 16.2米,机长 12.1米,机高 4.13米。

重量数据:空重 51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675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 560千米/时,升限 10000米,航程 1100千米。武器装备:两门 20毫米机炮,四挺 7.62毫米机枪。

动力装备:两台PE DB-601A-1发动机,功率 2*1100马力

斯图卡B型轰炸机

斯图卡B型。它采用双人机组。推进动力为一台

1100马力的Jumbo211Da液冷V型12缸发动机。防御火力为由驾驶员控制的

固定在机翼两侧的两挺MG17型7.92毫米机枪和由后座无线电员操纵的一挺MG15型7.92毫米机枪。机身腹部中心线可悬挂一枚500公斤重型炸弹,两侧翼下另可加挂

110公斤炸弹各一枚。斯图卡机体非常牢固,故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剧俯冲。它所装

备的自动计算装置可正确计算出开始俯冲和拉起机头的时机,在前翼梁下装有一对俯冲减速

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飞机俯冲时也起到减速的作用。这些特点使斯图卡具有极高的轰

炸精度,圆径误差在25米以内。在斯图卡的机头冷却进气口装有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

置,在俯冲时发出类似空袭警报的凄利的尖啸声,在炸弹还没落下以前,已对地面的人的心

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加强了打击效果。

基本战术技术数据

(Ju-87D-5型):

机长: 11.10公尺

翼展: 15.25公尺机高: 3.90公尺

最大起飞重量: 6585公斤

最高时速:  402公里

升限” 7320公尺

最大航程: 1000公里

型号: P-38L

发动机:双发,V-1710-111/173水冷发动机,1475马力

航程: 800公里

巡航速度: 483公里/小时

最大速度: 667公里/小时

升 限: 13400米

总 重: 5820公斤

最大载弹: 17600磅(8吨)

长 度: 11.6米

翼 展: 15.9米

机高: 3米

机载武器: 20mm×1,12.7mm×4

机组人员: 1人

S-1级潜艇

排水量:854/1062吨

艇长:219英尺

艇员:42人

武备:1门4英寸甲板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2枚鱼雷

最大航速:14.5节/水面,11节/水下

动力:柴/电推进

马力:1200/水面,1500马力/水下

潜深:75米

。。。。。。。。。。。。。。。。。。。。

“雀鳝”(Gar)级潜艇

排水量:1475吨

艇长:307英尺

艇员:59人(5名军官)

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径机枪,2挺.30口径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4枚鱼雷)

最大航速:20节/水面,8节/水下

动力:柴/电推进,双轴

马力:5400/水面,2740马力/水下

潜深:75米

该型艇是“河豚”级艇的改进型,排水量更大,可多携带2500加仑的燃油,航程也有所提高。

。。。。。。。。。。。。。。。。。。。。。。。。。。

R-1级潜艇

排水量:569/680吨

艇长:186英尺

艇员:30人

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最大航速:13.5节/水面,10.5节/水下

动力:柴/电推进

马力:1200/水面,1500马力/水下

潜深:75米

V-2火箭

负载1,000kg的高能炸药弹头并射向300km远的目标。详细资料如下:

· 结构:一体式液态火箭(弹体弹头不分开)

· 全长:约14m

· 直径:约1.7m

· 离陆时质量:12,800~13,000 kg

· 离陆时推力:27,000kgf

· 最大飞行高度:约为100km左右

·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 推进方式:以乙醇(酒精)与液态氧当作燃料,两种燃料则会以一定比例通过管线引入燃烧室点火推进。管线特别设置在燃烧室壁旁,目的在于冷却降温,以免发生燃烧室过热甚至融化的状况。在V-2火箭的尾端,亦安置了被称为燃气舵的金属板,主要是为了改变气流,诱导火箭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用来改变火箭前进的路线。

· 导引方式则是传统的惯性导引:当火箭点火后,液态燃料推进器将会把V-2推送到一定高度与速度,待燃料烧完之后,导弹大多会在抛物线的顶点(80~100 km)。接着便会受惯性沿着抛物线继续射向目标。然而这也意味着命中准度常会因气流、天候不佳等因素而大减;虽然后期的V-2引用了电波导引方式,然误差亦高达公里计。

由于弹道导弹在终端速度极快(约4马赫以上的超音速),远超过当时同盟国空防的反应所需时速,因此防不胜防。基本上当时英军只能靠声音与雷达约略测量预估弹道后,在导弹尚未击中目标前,以高射炮发射高爆弹药射击弹道企图拦截之。另外,在二战中V-2也广泛采用迷彩涂装,以避免遭到空军辨识空袭,在二战末期更全面采用橄榄绿作为迷彩。不过在试验中,V-2则是用黑白相间的涂装作为辨识。

从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的短短十个月间,德军共发射了15000枚V-1导弹与3000枚V-2导弹,共造成英国31000人丧生。V型弹道导弹的出现,亦拉开了新式作战的序幕,V-2的出现意味着各种新兴弹道导弹的战略、战术运用。在历史上,美苏两大强国亦在弹道导弹着力深厚,并发展了各式弹道导弹,以及冷战铁幕的相互对立型态。

结构与技术部分

1. 弹头

2. 导引陀螺仪

3. 导引波束及无线电指令接收器

4. 酒精水溶液

5. 弹体

6. 液态氧

7. 过氧化氢

8. 高压氮气钢瓶

9. 过氧化氢反应室

10. 涡轮推进帮浦

11. 酒精/氧气燃烧器盖

12. 推力架

13. 火箭燃烧室(外壳)

14. 尾翼

15. 酒精输入管

16. 燃气舵

17. 空气舵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